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纽曼与洪堡是国内外教育界所热衷讨论的两大教育家,其大学理念对19世纪以来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两位教育家大学理念的比较,看两种大学理论对当今高等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是我在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http://www.K12.com.cn)上的网名。我的真实姓名是周昶,成为教育家是我的理想,她代表着一位农村教师的梦。  相似文献   

3.
丁晨晨 《魅力中国》2010,(6):265-265
韩愈是中唐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一生政绩显著,对中国文学和文化思想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愈是一位出色的散文大师,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众所周知,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以复兴道统为己任,崇尚儒学,要求“文以载道”,开一代文章之先河。苏轼就曾赞其:“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走出深闺,走向市场,走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勇敢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是在10月23日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大学科技园会议上讲这番话的。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则指出,高等学校的科技工作要顶天立地,一手抓原始创新,一手抓产业化。大学科技园的蓬勃兴起,已经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新亮点。两位部长的讲话告诉我们: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要“提速”了。来自全国大学科技园所在26个城市的主管市长,21个省市科技、教育厅(局)长,59所大学的校长,43个大学科技园的负责人精神为之一振。  相似文献   

5.
教了十几年的书,讲了十来年的“市场营销”,最让人心灰意冷的是至今还说不清什么是“营销”。偏偏这几年“营销”成为当今大众传播媒介的“烤”点之一。前一段时间,不少人对中国的企业家说了很多,而要对今天的中国企业家说三道四,营销是断乎少不了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有专门“研究失败”的,有位作者在一本专著中勾勒了多位企业家,并以重墨绘就了两位,我认为其中最具精神处是:第一位的发迹“可谓一帆风顺,他以广告开路,一次次押宝于促销,走出一条捷径。一年成为百万富翁,两年成为千万富翁,三年成为亿万富翁。”至于第二位,作者破除了学者和记者的包装之后,给出这样一段文字“不过,企业发展的真正秘诀是不可告人的。事过境迁,……今日才将当年的  相似文献   

6.
新书介绍     
《西部论丛》2009,(7):96-96
本书的出版,多多少少与一本名为《中国不高兴》的书有关。这本《中国谁在不高兴》,三位作者谈古论今、旁征博引,阐发的观点多少与之针锋相对。很可贵的,三位年轻人成功地解剖了当今中国影响甚烈的愤青群体及其精神偶像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首度发出了打捞“愤青”的响亮声音,力图用他们的理性和“制度主义”为中国指出一条明路。  相似文献   

7.
日前,原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彩珍女士砍然为甬籍体育教育家舒鸿教授纪念文集题词:“中华第一奥运哨”,并赠予《论体育》等著作及照片,令人深受鼓舞。张彩珍女士是宁波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奥林匹克勋章的女性。  相似文献   

8.
品味珞珈山     
1928年的一天,两位骑着毛驴的老人,围着东湖走了一圈,停在珞珈山下这两位老人就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和农学家叶雅各,他们是为武汉大学遴选新的校址而来的。两位老人的这一驻步,铸就了百年名校此后的风花雪月。武汉大学,坐落在东湖之畔,珞珈山下。不知道是因为“地灵”铸就“人杰”,还是“人杰”彰显“地灵”,从此珞珈山成为知识界和科学界的一块风水宝地。前不久,中国党史资料解密,在直接参加中国“两弹一星”研制的科技人员当中,武汉大学的校友占了80多名。武汉素有“千湖之城”的美誉,建国后虽然湖水消失  相似文献   

9.
值此鲜花盛开的五月,我非常高兴能与各位相聚在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永业生命素杯”2009“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颁奖典礼。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中国人民大学广大师生发扬“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人大精神,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勤俭办学,艰苦奋斗,积极探索,求真务实,使学校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0.
尼采是19世纪后半期的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尼采早年受叔本华哲学思想和瓦格纳的音乐精神熏陶,使他早期的思想带有浓厚的非理性色彩,并在这一时期提出了“生命意志”和“酒神精神”两个核心概念。但作为一位转折时期的思想家,他主要是以反叛传统西方文论的姿态出现的。  相似文献   

11.
资讯     
会议诺贝尔奖得主对话中国企业家5月31日,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7位中国企业家在北京就“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此次活动由“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积极倡导,是具有世界影响的“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首次在东方的大聚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市政府联合主办。现场探讨了中国企业如何认识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国际化的严峻挑战,人民币汇率走向对中国经济和企业界的影响,在宏观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寻找国际商机;如何认识和培养企业家精神、塑造市场经济竞争主体及振兴企业等话题。  相似文献   

12.
荆墨 《中国高新区》2011,(7):120-122
一位是有着“中国形象大师”、“中国公关领袖”美誉的赵启正先生,一位是写过超级畅销书《大趋势》的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先生,在其共同的著作《对话:中国模式》一书中,就中国发展模式及世界未来走向等热点话题,两位学者进行了坦诚的交流,为人们理解今日中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何艳波 《魅力中国》2010,(3):157-157
陈鹤琴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被誉为“幼教之父”。他的“活教育”思想是在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新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反对已经埋殁人性的死教育,反对读死书的死教育,它要摧毁传统教育的锁链。“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其“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是爱国的起点。陈鹤琴先生认为实施活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做人”,重视道德品格和人生观的教育。他指出要从教育目的入手,把做人的道德观、爱国主义的人生观和国际主义的世界观三方面的精神,贯穿于各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番禺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培育“四有”新人为根本,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服务经济为目标,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两个文明”建设双丰收。番禺市1994年初被国家统计局评选为“中国明星县(市)”名列第13名,同年在全国综合  相似文献   

15.
摩罗 《环球财经》2009,(5):42-44
《中国人气质》受到东西方读者的共同称赞,它的成功代表了西方列强对于东方国家和人种进行精神奴役的成功。1906年的一天,美国总统罗斯福给一位叫史密斯的人写信说:“我很快乐地读了你的两本大作,迥非他书所能比拟。我觉得对于中国的了解加深了许多。……”  相似文献   

16.
陈静 《魅力中国》2011,(2):82-83
独立学院是一种新的办学形式,现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云南省实施高等教育“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成了其关键点,在科学界定独立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了独立学院国际化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针对云南省独立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开展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雏度对云南省独立学院“培养什么样的国际化人才”以及“如何培养这样的国际化人才”进行内涵探析,以期一方面推动云南高等教育“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另一方面也为独立学院开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谈话法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谈话法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以及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育实践.比较中西方两位古代教育家和思想家的谈话法,对我们深化教学法改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2011年2月26日,2010年度江苏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宁召开,会上王明庥、薛禹胜两位院士荣获江苏省首次颁发的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和省长李学勇为两位获奖者颁奖。王明庥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林学家、林木遗传育种学家和林业教育家,在杨树引种、遗传改良和示范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为发展苏北绿色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中国黑杨之父"。他率先在我国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开展南  相似文献   

19.
徐铭 《沪港经济》2000,(5):34-35
美国有两位学者,一位是Prahalad另一位叫Hamel。1990年,他们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能力”一文,引起了西方企业界、理论界的广泛重视,从此,“核心能力”战略也成为企业成长发展的新战略。 中国即将“入世”。“核心能力”也伴随着“WTO”高频率地见诸于报端。人们关注“入世”,更关注“入世”后中国企业的命运。事实上,中国企  相似文献   

20.
十五年前的一天,我讲完课回家,进门看到了一位25岁的德国小伙子师凯亚,他专门来此请教“易大传”的伦理精神。那时,东欧巨变,东、西德刚刚统一,师凯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寻求中国圣贤的道德学问,目的是为西方企业家提供一个修身养性的范本。让我怦然心动的是他把中国古老的“易经”中的伦理精神视为成功企业家的人格修炼的训条。感谢这个德国青年的慧眼启迪了我的中国心,在中国人冷遇“易经”而全盘西化的时代,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孜孜以求中国的文化精粹的源头活水——“易经”.这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