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郑可 《新财经》2006,(10):112-112
8月19日,央行再度出手加息,将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上调,并放宽住房贷款利率浮动下限。此次加息动作虽在市场预料之中,但这套“组合拳”打得与以往截然不同,除对中国股市、债市和房地产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外,对于外汇投资者而言,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2.
易宪容 《宁波经济》2004,(10):15-15
目前,加息的话题又频频在各家媒体上出现,无论是赞成加息的还是反对加息的,大家都能够举出一大堆理由。我不能说他们没有道理,但是,有一点必须肯定即事情的实质方面更为重要。因此,对于中国要不要加息,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利息是什么?在市场体制中,几年不变的利息是否反映了市场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不确定的宏观情景与投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平 《新财经》2004,(11):10-11
中国九年以来首次加息,若后续又有利率改革跟进,则对于未来的投资来说将是最好情景;从当前宏观调控的困境和物价运行的趋势看,先利率调整后汇率改革,是较为符合逻辑的顺序;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的最大问题,是人为造成的政策不确定性对于投资者的信心打击,因此,待经济情景更为确定时再出手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英国《金融时报》6月13日】加息?是的,对于中国来说,这已经没有悬念,有悬念的是,中国将会在什么时间加,以及如何加?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4,(17):39-39
中国加息还是不加息,这个问题近日又被提给了央行。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表示,中国不适合在短期内加息。  相似文献   

6.
目前,投资者似乎对于如何看待中国发展,或者更准确一点,对于中国概念的股票是否仍有很好的投资前景,感到有些困惑。  相似文献   

7.
加息还是不加?对于中国央行来说,这是个考验。 7.1%,中国一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创下了11年来的单月新高。很显然,这个飚升的通胀指数已经把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4.14%远远抛至身后。  相似文献   

8.
【香港《信报》2005年5月25日】去年是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年,中国政府出台包括加息在内的多项政策,为过热的经济特别是房地产降温,使中国股市大伤元气。今年第一季度的宏观数据公布后,又有很多经济分析师认为,中国经济仍然过热,须用加息等宏观调控政策加以遏制。中国经济真的过热吗?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信息》2007,(4):43-43
加息仍需进一步观察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 在近日举行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观察论坛上,易刚对加息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0.
虽然中国2004年经济增长达9.5%,超过市场预期,令人关注加息可能性增加,但也有证券界人士指出,去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已在宏调下放缓,纵使未来要加息,幅度也只温和,对中资股影响不大。高盛证券甚至认为,中国在短期内仍毋须再实施加息等进一步调控的行政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卫颖 《特区经济》2008,(2):113-114
2005年股改以来的中国股市新高不断。股指从2006年初至今翻了5倍。2007年来的5次加息不但没有对股市产生过多的负面影响,股指却在每次加息公布的第二交易日有所攀升。本文对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利率调整的有效性问题加以分析,认为投资者的非理性因素即羊群效应以及证券市场投资渠道少和股票市场供给不足是加息对股市的影响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近一段时间,在宏观经济领域里热议的关键词是:通货膨胀、加息、信贷过快、人民币升值等词汇,对于关键词的理解将影响着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太热的判断,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上半年的统计数字,透析数学有助于进一步把握下半年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海外经济评论》2006,(28):23-24
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加息或抽紧流动性弓I发的全球市场动荡或许远未结束,但对市场的影响和震动的程度,可能已趋于缓和。市场的这一轮调整对中国经济整体而言,利大于弊,有利于中国经济朝着稳健的方向发展。首先,全球这一轮加息,普遍比较温和。目前,各国的通胀并不严重,未来加息幅度有限。加息只是使全球经济增长降温,但不会带来世界经济的全面衰退。因而,中国经济依然面临良好的周边环境,对出口的打击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14.
《上海经济》2006,(9):76-77
针对美联储今年8月8日作出的暂停加息决定,美国著名财经杂志《商业周刊》日前刊文指出,虽然加息步伐得以暂缓,但美联储并未因此获得解脱,而是仍旧面临巨大考验。鉴于美联储未来利率政策前景不明,在这样的“后加息时代”,《商业周刊》给投资者提供了五个投资要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英国《金融时报》7月5日】毫无疑问,中国央行短期内很难举起利率大棒。 至少,在中国的特别国债发行之前,很难看到中国央行加息。 很显然,如果中国央行在特别国债发行之前加息,那么,中国财政部发行的15500万亿特别国债发行利率肯定会水涨船高,无论这些特别国债是向中国央行发行,还是向市场发行。  相似文献   

16.
《宁波经济》2004,(12):21-22
央行宣布加息决策之后,中国是否已进入一个加息周期,将成为最大的悬念。自1996年下半年以来的8年中,中国内地利率一直处于“降息通道”,经过连续8次降息,存款利率从10.98%下降至1.98%。去年以来,为是否应该“调头”加息,众多学术界、文务界人上展开了近乎话语混战的激烈争辩,直到加息前,官方口径依然为“保持利率稳定”。此次突然转变态度,是否意味着一个信号,  相似文献   

17.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资本的时代,也是中国的投资者从本土走向全球市场投资的时代。近期筹划推出的“港股直通车”,第一次让我们的投资者从一个本土的投资者有机会成为一个世界投资者,期间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对于中国小到居民的理财、企业的投资,大到整个金融市场结构的转型都有非常大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微博热词     
《中国经济快讯》2010,(41):78-79
郑渊洁:中国央行行长刚在一个国际会议上宣布,2010年内中国不会加息。8天后,加息。中国《三十六计》里这类计谋最多:无中生有、瞒天过海、声东击西……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通过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促进了经济逐步复苏。然而全球经济的复苏并未皆如美国经济一样的靓丽。而在当前世界经济仍然不景气,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条件下,美联储忽而热议近期可能加息,忽而又议可能推迟加息,而无论如何美联储加息都将会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如何应对,更好地适应新常态,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20.
【香港《大公报》8月14日】连日来,全球经济强劲增长以及通货膨胀风险促使各国再次祭起加息的大旗,一股加息浪潮席卷全球,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面对全球加息的热浪和国内货币流动性过多,中国的谨慎与独善其身引起了国际上的种种猜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