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民工群体的社会地位直接影响到其子女的城市教育问题,由于对农民身份的排斥、自身的职业特点、原有乡土关系的断裂造成社会歧视与社会关系网络的破坏,给农民工自身及其子女的城市教育带来许多社会问题。本文从社会支持的理论视角探讨了农民工子女的城市教育问题,主要从社会支持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互动以及社会歧视的多方面视角讨论农民工子女的产生原因,并讨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城市教育问题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民工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王哲 《乡镇经济》2005,(6):24-26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就了城市农民工的特殊身份和社会心理,二元结构更使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解决的根本对策是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和农地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适合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支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菲 《特区经济》2008,(2):158-160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是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农民工群体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的视角去探索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支持途径。为有效地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程提供有益的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民工社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许多地方社会管理思路尚未摆脱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影响,对进城农民工“经济性接纳,社会性排斥”,农民工的利益、诉求难以在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得到制度化的表达,一些城市的社会治理仍沿用管制式管理的方式。必须认同进城农民工是城镇居民,按照公平对待、民主法治的原则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在拉萨生活的农民工随迁子女除承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压力,还要承受多元文化的碰撞。他们在拉萨生活适应情况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还有可能影响拉萨未来的发展,甚至是城乡社会的构建。对当地农民工子女对城市适应现状在调查访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应对之策是本文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6.
于建嵘 《中国报道》2009,(10):106-107
农民的土地权利和集体财产不能落实为财产性收入,农民工不能在城市享受同等社会公共产品和福利,很大程度上与城乡二元体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王云蔚 《黑河学刊》2013,(12):14-15,132
对于城乡差距的关注,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对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分化的格局,对它的研究就更具有现实意义。其中城市工与农民工的收入差距也是目前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过程中城乡差距的延伸。对这种收入差距的研究有哪些视角和研究成果,他们分别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现有研究存在哪些不足和问题,这些问题都在本文中得到回应。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化正处在由速度型向速度质量型转变.只有因势利导地提高城市化质量,才能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城乡二元体制是提高城市化质量的体制性障碍.要提高城市化质量,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中村"、"小产权房"、"农民工"是城乡二元体制在城市的缩影,背离城市化方向.如何改造"城中村"、化解"小产权房"以及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城市转型面临的严峻挑战.它不仅取决于改革的力度,还取决于各方面可能承受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普遍认为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社会的过程中受经济水平、制度、社会排斥、农民工自身因素的影响;认为通过破除制度性障碍、加强对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培养、改善其融入城市的大环境、优化社区管理等措施可以促进其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0.
李荣芳 《特区经济》2013,(10):74-76
本文先通过对社会资本内涵的认识,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出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在信任、规范和社会网络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提出建立和完善规范的制度、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以及加强政府部门的重视等对策来促进城市农民工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11.
吴晨 《乡镇经济》2009,25(8):114-117
农民工是我国现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促进社会结构转型的巨大推动力量。但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很低且各地的认识和做法差异性较大。文章结合对广州保安服务业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调查资料表明:思想观念、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社会保障资金不足造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文章最后就如何加快保安服务业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韩飞 《乡镇经济》2009,25(6):67-70,108
浙江发达的乡镇企业为实现农村向城镇转变、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最强劲的动力。但是,由于小城镇的规模小,缺乏大城市那样的各种必要发展条件,使得从进入21世纪以后出现了越来越多、愈趋深刻的企业与乡镇之间发展关系上的矛盾。因此,只有坚持不懈地继续推进农村和乡镇的体制改革与制度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才能有望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及其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束缚,推动城市和农村及乡镇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迁移与幸福     
文章结合2012年度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迁移行为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于省内迁移,跨省迁移对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负面影响;同样,相比于家庭化迁移,孤身外出也会显著弱化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在加入其他解释变量、控制地区效应,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处理效应模型纠正选择性偏误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作用机制的分析表明,社会交往是迁移行为影响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渠道,之所以跨省迁移、孤身外出的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偏低,很可能是因为面临着社会交往的困境,社会网络局限、社区参与不足。  相似文献   

14.
何晓红 《改革与战略》2011,27(2):129-132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农民工在身份上获得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它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农民工自身素质障碍导致其融入企业发展的困难,要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农民工融入中小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构建城乡一体化养老体系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特殊国情,我国城乡老人在养老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今天经济发达地区已初步具备实现养老城乡一体化的经济基础,应先行一步,把养老“城乡一体化”作为未来老龄事业的基本出发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养老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城乡统筹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智慧 《特区经济》2009,(5):133-135
农民工是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在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本文从城乡统筹的视角,考察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深入剖析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在城乡统筹背景下,重新构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立的二元社会保障结构,着力于建立全国统一、覆盖城乡居民、城乡和地区保障待遇有所差别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此一并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农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详细分析浙江省农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改革的客观环境及相关专家观点的基础上,总结了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特点,并提出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切实从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加强示范和引导,完善运作机制,重点解决农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后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使农民受益、政府受益,促进浙江省城镇化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民工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奋生  梁舒禹 《特区经济》2007,226(11):146-147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生、二元性的特征以及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民工的影响,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改革公共服务二元供给体制,建立农村公共服务财政供给制度,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改变教育二元性,促进教育公平,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明确农民的土地产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自2004年以来,在中国持续多年的"民工潮"出现了回流现象,城市中以农民工为主要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遭遇到"民工荒"问题。目前,"民工荒"这一现象又演变成了"抢工潮"并在全国不同地区上演,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城市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等。解决"民工荒"问题,需要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