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萍 《改革与开放》2011,(8):128+130
在笔者家乡,绝大部分中青年男性劳动力在北京务工,他们的父母、妻儿则"被留守"在农村,大量农村留守家庭形成。本是"顶梁柱"的中青年男性成员角色暂时脱离家庭,产生角色失调现象,影响了农村留守家庭的功能的正常发挥。笔者基于社会角色理论,从角色紧张、角色不清以等角度阐释一般农村留守家庭的功能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发展至关重要.目前,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过早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教育"贫困"现象突出,日常失范行为、心理情感状况不容乐观,道德滑坡和价值认知畸形等一系列问题.要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引导部分留守儿童父母返乡;打破城乡户籍壁垒及非均衡公共服务,推动部分留守儿童"进城"及"市民化";加强小城镇建设及农村新社区建设,改善长期在乡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和质量;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动留守儿童关爱方式变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开放与流动中保障农民权利.  相似文献   

3.
西部初中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部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汉中市西乡县的200名留守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西部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西部初中留守学生的性别、是否与兄弟姐妹居住在一起、父母外出的时间长短以及代养人的教养方式等是影响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农村家庭功能失衡引发的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自1993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05年前后学术界更是掀起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热潮。本文对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即分别对"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具体问题与对策探讨以及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留守儿童的研究现状与趋势进行了评述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是制度框架内、生存压力下、家庭角色合理分工实现家庭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这种无奈、"自然"、理性的家庭决策对留守妇女自身发展、对农民工家庭、对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产生了广泛而复杂的影响。留守妇女问题的症结源于城乡二元体制。因此,"四化"同步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破解留守妇女问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6.
张琪 《新西部(上)》2010,(5):14-14,18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教育、心理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存在许多问题,其生存现状令人担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要靠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相似文献   

8.
儿童是国家发展壮大的潜在力量,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对象,而留守儿童作为该群体中的特殊因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源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父母离土离乡的这种营生模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但遗憾的是,缺少父母的陪伴使得他们的心理得不到父母的守护,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留守儿童是经济发展的"牺牲品"。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关乎儿童自身的成长变化,也关乎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成效,更关乎我国教育大业的发展成果。要利用我们的综合国力扭转当下留守儿童的不利局面,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建设,用经济实力照亮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9.
现代城市化发展使得大量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加之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所形成的城乡分割状况,使得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随之形成。本文通过阐述留守妇女承担多重角色与面临的角色冲突,以及自身主动、被动的调适,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发现多重角色冲突对该群体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注"留守儿童"现象,成为近年两会代表委员议案提案的一项重要内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有关这一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各方面应协调合作,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是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而产生的群体。本文从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认为留守儿童并非"问题儿童",要充分利用留守儿童的自身资源,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温暖、健康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妇女",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来说,其生存状况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组在通过对成都市乡镇的留守妇女进行走访后,对其现状、需求以及遇到问题时采取的解决方式等进行了调查,总结概括出当前农村留守妇女应对各类问题时的表现,分析出其主要的社会支持网络,并提出相关各部门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应该采取何种作法,以期达到维护农村留守妇女合法权益,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数据及文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农村隔代家庭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组合,是现阶段农村家庭结构的主要趋势.本文通过对隔代家庭的分析,认为这将对儿童的教育、老人的健康有不利因素,社会各界应给予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流入城市,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并衍生出日益突出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研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儿童与父母在情感上产生了距离,而父母和监护人又往往忽略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在相互沟通时,很少有情感上的交流,不能满足留守儿童的情感需要,因而导致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渴望。基于研究结论,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社区)的角度提出了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改善留守儿童情感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随之出现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民工群体。已有的研究关注了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学习等各方面的状况,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很多的研究倾向于把留守儿童当做一个问题,甚至有的在研究之前就给他们贴上了"问题儿童"的标签。留守儿童本身并不是问题,而只是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障碍而已。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即农村家庭中父母一方或双方常年在外地打工,孩子被留在家中孤独成长而产生的社会群体。采用自编的留守儿童调查问卷对西北某地区农村进行了调查,并运用SPSS Statastic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表现在其亲情缺失严重,学习成绩大多数中等偏下,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监护人文化素质低下等。应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来改善留守儿童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民打工经济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抚养问题、教育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越轨与犯罪问题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问题不仅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会影响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而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协作和沟通是解决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产生农村留守子女问题的经济社会根源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城市农民工"临时工"地位,教育体制上的块块分割,家庭结构单薄化条件下的家庭功能失调,农村留守子女成长环境欠佳以及农村教育资源紧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是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子女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半流动家庭这一特殊的家庭模式应运而生。文章从半流动家庭的功能、成员互动及半流动决策对家庭成员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针对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将农民工、留守妇女等群体纳入家庭系统展开整体研究,同时也应深入研究留守妇女的亲职角色及亲职压力,为改善半流动家庭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伴随着这一现象的是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况日益严峻。农村留守老人的群体特征主要表现为:挣钱门路少,收入低;身体状况差;劳动强度大,超负荷运转;照看孙辈负担重;精神生活单一,易自闭,孤寂等。其群体特征产生主要是由农村落后的生产力和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家庭养老模式“名存实亡”等因素共同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