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特殊条件和“要素组合优势”,指出我国一些年来的增长模式是以“低成本竞争”为显著特征的,讨论了与这一模式相关的“国内消费和对外贸易导向”、“主导产业驱动”、“劳动力和其他资源跨部门流动”、“成熟技术的引入和扩散”、“市场的外延扩张”等重要因素,并分析了体制变迁对这一模式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汪玉凯 《浙江经济》2009,(23):12-13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点面结合”双引擎全方位推进战略,其前景是将有可能重塑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城乡一体化的战略进程;而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  相似文献   

3.
世界多数发达国家在早期工业化进程中,尤其在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包括我国建国后几十年时间,资源开发和利用带有一定的掠夺性,大多以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走的是“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或“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的路子。但中国将不允许再走这条老路了。因此,我们已经无须忧虑增长,真正值得忧虑甚至警惕的是什么呢?是中国经济增长加快,各种各样的低效率所导致的“破坏”亦伴随经济增长加快而加快。  相似文献   

4.
浙江现在到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关口。强调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因为它能够在更高层次上为推动制造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能够通过推动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浙江的工业化进程。进而形成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推进经济增长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构成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模式的诸多要素条件、内外环境、增长动力与机制正在发生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原有的“劳动无限供给”和“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减弱;资源和环境越来越难以支撑高消耗和高排放的工业化进程;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的不断拉大越来越背离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发展宗旨;外部资源、贸易环境与金融体系等不稳定因素使得中国经济在开放程度目益加深的同时,也越来越难以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个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来说,增长方式的转变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代化进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增长方式的转型过程。我国在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以后,传统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和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在下降,新的要素(包括人力资本要素、技术要素)的重要性在提升。如何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国际上有新型工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经济、贸易、金融和信息全球化进程,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尽管东亚地区构筑经济一体化已具备一定条件并打下相当的基础,但仍存在一些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难点问题,因此有必要以“10 1”中国-东盟自贸区为合作契机,启动新的合作层次,扩大全作范围,形成涵盖整个东亚的“共同体”合作框架。  相似文献   

8.
刘玮 《特区经济》2009,(11):178-180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研究欠发达省区经济增长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回顾历史,本文从美国的区域经济增长的进程这一侧面研究中国欠发达地区比如贵州省的经济增长进程问题,在分析经济起飞和工业化进程中,力图找出作为后起的国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速度比美国要快,从而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也要快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讨论和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基本国情。我们着重要搞清楚在当时中国社会中有哪些因素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哪些因素在阻碍着现代化?中国发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初始条件,与那些已经工业化了的西方国家在工业化初期的条件有什么不同?与日本和前苏联工业化的初期有哪些相似,有哪些不同?有哪些条件制约了中国领导人工业化模式的选择?就这些最重要的现代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作者利用大量的经济数据来分析和说明中国开始发动工业化和现代化所具有的特殊的国情背景,这些背景影响和决定了中国领导人的初始选择。当然许多国情背景并不是当事人都能够认识的或有意识认识到的,但是那些发动工业化、推动现代化的中国领导人都不会直接照搬或照抄其他外国现代化模式,即使在20世纪50年代模仿苏联模式时,中国领导人已经意识到要突破这一模式,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考察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我们希望能够判定中国在哪些方面遵循了其他进行现代化的国家所经过的基本路线,在哪些方面又闯出了自己的独特道路。  相似文献   

10.
吴虹 《科学决策》2006,(8):4-5,6
作为一个正处于工业化时期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前20多年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来取得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这虽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使中国经济增长越来越接近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约束边界。  相似文献   

11.
一、经济学对不同增长模式的分析 现代经济学把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对应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增长模式。这四个发展阶段是:(1)“起飞”以前的阶段,即产业革命以前,其主要特点是经济增长靠土地和自然资源投入的增加实现的。(2)19世纪后期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到第二次产业革命前的“早期经济增长”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用机器大工业代替农业和手工业中的手工劳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是重工业,所以这个阶段的经济增长是靠大量投资发展资本密集的机器大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来支撑的。按这种模式进行的工业化叫做“旧型工业化”。(3)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后的发展阶段。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把先行工业化国家这个阶段的经济增长称为“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和早期经济增长的区别在于,经济增长主要已经不是靠资本积累,而靠效率提高实现。这种增长模式体现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4)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了计算机、现代信息技术,所以,先行工业化国家逐渐进入信息时代或者叫知识经济时代。这个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靠信息化带动。  相似文献   

12.
现代是涉及到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法治化等方面深层次的一场社会变革,虽然地早期讨论中国现代化问题过程中很少有人提及法治现代化而首重探讨经济现代化和化现代化问题,但仍不乏有识之士发出“工业化之前提在于厉行法治”的呐喊。实质上,推进法治与建设现代民主国家,是现代化建设题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指由现代工业体系的社会和经济力量将农民逐步导入城镇的过程 ,它是一种历史现象 ,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也加强了城市化发展的力度。但由于历史和国情的原因 ,我国城市化的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也滞后于我国的工业化水平 ,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21世纪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 ,是否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 ,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败。那么在新世纪中国的城市化之路应该怎么走呢 ?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14.
张帆 《发展》2010,(12):121-121
根据工业化阶段的相关指标综合考量,甘肃省整体上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将在“十二五”末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的中间阶段。因此,甘肃应通过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工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来加快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当代陕西》2011,(9):7-8
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以促进经济整体转型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转变创新,推动县域经济走向现代、高效、富民、生态化。全面打造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基础。按照发展现代经济的要求,以加快工业化进程为重点,建立包括现代产业结构、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经济模式、现代基础设施、现代体制机制的现代生产力成长基础,同时相应形成新型经济发展的组合体系,使县域发展建立在现代物质条件和增长要素之上。  相似文献   

16.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虽然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但是今年中国经济将“稳”中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中国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7.
从先行工业化国家实证经验看,有两个启发性的结论:一是在工业化加快发展时期,能源消费和能源密度有快速增加的趋势:二是在资源约束加强的条件下,有可能通过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实现能源消费低增长和经济高增长。而中国有可能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在资源约束加强的条件下出现能源密度下降。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将资源约束这一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内生到经济系统中,优化经济系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任晓 《浙江经济》2010,(23):29-29
新经济增长理论以为,一个经济体长期内增长的源泉主要来自三个因素,即资本形成、劳动力形成和技术进步。经济体发达的程度不同,经济增长对这三个因素的依赖程度也各不相同,对于发展中的经济体,高的资本形成比率是其长期增长的重要条件。过去的半个世纪以来,迈入"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经济体的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或产业结构升级,都经历过投资率显著上升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有关产业空洞化问题的讨论在日本再次形成高潮,并与“中国因素”联系在一起。而分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与日本进出口和就业的关系得知,“中国因素”不仅不是日本产业空洞化的祸首,反而是新一轮景气回升的重要动力.中国因素加快了日本逆工业化进程,尽管使日本制造业失业人数增加,但导致日本产业空洞化的真正原因是服务业过多的规制和劳动力市场缺乏弹性,使逆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业释放出的失业人员不能向服务业进行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20.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从依靠生产要素数量扩张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生产要素效率提高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根本上依赖于经济体制模式和发展模式的转变。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历了四个阶段:计划体制、工业化起步型阶段;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生产结构调整型阶段;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则,准备条件推动工业化全面加快的阶段;初步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全面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