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田茜蒙 《魅力中国》2014,(15):41-41
本文利用弗洛姆《逃避自由》所提理论对现代社会少子化现象进行初步的背景析,并结合群体心理对近现代“个体意识”的发展进行了初步讨论。文章最后对少子化的现象发展做出了一定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揭示出人的自由是一个递进的漫长过程,其包括从没有自由到获得自由和从消极自由到积极自由两个维度。现代人无可避免地遭遇着自由的困境:一方面现代社会使个人得以打破原有束缚而获得很大的自由,但同时这种自由也使个人尝受着精神层面的孤独与焦虑。为此,人们往往易于采取消极的逃避自由机制而以失败告终,真正走出自由困境的出路在于用爱心和劳动的自发性活动追求积极的自由,以实现对孤独的拯救和对自由的捍卫。  相似文献   

3.
自由的困境     
现代人不断争取、获得自由后,却又不断发生异化、逃离自由。这逃避的心理机制到底如何,其后果又是如何呢?又如何使孤独不再成为自由之累呢?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给出了解答。  相似文献   

4.
弗洛姆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逃避自由》就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相结合,深入剖析了获得自由后的现代人生存的尴尬境状,揭示了引发这种现象的深刻的社会及心理原因。他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入手,对于人的生存的内在矛盾性及现代人不断争取、获得自由后,却又不断发生异化、逃离自由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深层的解析与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奠定发展健全人格、健全社会的基础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5.
周冬 《魅力中国》2014,(13):230-231
随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前推进,我国对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的实践步入了经济自由阶段,同时对经济自由的批判和反思,为下一步实现社会自由到个人自由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密尔在《论自由》中提出社会自由的概念,首次将自由限定在社会领域进行探讨。文章拟在社会视角下,对密尔自由理论的功利主义论证基础进行阐释,结合作为贯穿全书的伤害原则精髓,对密尔自由主义进行深入剖析,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袁泽 《中国经贸》2009,(14):168-169
阿玛蒂亚·森的以自由为核心的发展观是在总结前人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的,森通过对实质自由和工具性自由的划分论证了自由不仅是发展追求的最高目标,更是实现发展的有效手段。这一理论观点对于福利经济学、古典自由主义和社会发展理论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正义观规范了社会自由平等的政治权力范畴,界定了社会公平正义的经济生活范畴。在其平等自由原则、机会公平原则和差别调节原则的理论阐述中,促使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所对应存在的合理化问题、流动性问题、分配制问题进行剖析和研究;推动以理论为指导,深化探索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优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闫志新 《魅力中国》2011,(5):170-171
原因自由行为,一般是指由于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使自己处于限制责任能力或者无责任能力的状态,并在该状态下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我国传统刑法理论中并没有原因自由行为理论,自从该理论引入我国以来,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尤其是在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方面。因此有必要对原因自由行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施九青 《改革与战略》2010,26(5):8-15,46
马克思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的重要论断,已被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认同,但对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实际上并未取得共识。针对一些人的不同看法,文章从世界观的角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着重论证了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必然性、价值追求、我国的现实进程和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1.
孙志祥 《黑河学刊》2008,(6):138-139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解决现有的大量社会问题也提出了社会和谐的执政理念,为未来社会准备了“入口”。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和人学理论的丰富与完善,是对国家治理模式和对人的价值实现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12.
乔翔 《江苏经济探讨》2011,(4):43-46,74
马克思和杨小凯都系统考察了分工在社会经济结构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相比之下,杨小凯的分工概念更具微观拓展性质,或许因此其模型体系与马克思相比也呈现出高度分散、自由交易及极度扁平的特征。杨小凯主要从一般表象角度分析了自由对称的理性行为;马克思则对这种一般表象内在的临界条件展开质疑,继而考察了非自由非对称的理性行为。整合双方的分工理论对于更全面揭示社会经济结构均衡的形成机制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范小西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8):132-134,199
大学生的恋爱动机除了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之外,离不开其内在需求。大学生由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使其恋爱动机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功利化与性行为实施化、恋爱动机复杂化和实用化、选择逃避孤独和寂寞以及追求美好的爱情、炫耀和攀比以及从众的恋爱动机、积极主动和追求所谓的自由以及控制欲强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标管理运用了行为科学理论,发展了组织管理理论.运用目标管理可以召唤人性,引起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目标管理可以与科学发展观相结合,给予组织中的个人以尊严和自由,同时又不忘为集体的目标而努力,有助于创造一个自由和以人为本的社会.将目标管理理论与商务英语课程相结合,进行整合与创新,必将会更好地提高商务英语理论与实践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社会革命理论,社会建设理论一直处于薄弱的状态中。推崇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在现状是这样的情况下,依旧以实际情况出发,跟随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引,对建设社会的理论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可以具体的解释为:社会发展动力论主要内容是"中轴线"理论和"历史合力论";社会发展阶段的代表论是"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社会建设目标论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善待自然为主要内容;社会建设途径论包含了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王元 《改革与开放》2013,(14):76-78
自由时间是人的发展空间,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处于被剥削和异化的状态。知识经济在量和质上极大的丰富了自由时间,自由时间与劳动时间开始呈现统一的趋势,但是自由时间仍然束缚在资本主义桎梏下,且存在国家间的不平等分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将自由时间理论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人在自由时间内充分发展自我创造外部条件,引导人们认识自由时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具有丰厚的理论内涵,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三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社会发展规律理论、人学思想以及社会有机体理论。其中,社会发展规律理论的生产力理论和社会矛盾理论,人学思想中的人的属性与价值理论、群众史观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社会有机体理论中的实践原则、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等都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和目标指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公正更侧重以人为本。现代社会中公正的基本理念依据主要有平等理念、自由理念和社会合作理念。正是这三项基本理念构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公正原则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9.
在漫长的西方政治思想史演进历程中,社会契约理论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正是西方资产阶级对民主与自由的热衷,导致其皆推崇契约思想的重要地位.契约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伊壁鸠鲁,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又对其进行了系统阐述,再经过洛克、卢梭的发扬最终构建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社会契约论的宏伟蓝图.本文以社会契约理论为研究重心,运用对比方法对洛克、卢梭两位思想家的社会契约理论进行比较研究,试图梳理两者契约理论之差异,并探究两者社会契约理论的不同影响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不仅仅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各国学者开始全面怀疑传统发展的理念,尤以阿马蒂亚.森提出从自由角度看待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最终价值诉求,也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与实质。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指出,我们在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人的最高本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强调人民群众是一切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合理需求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些方面正体现了马克思人学理论和发展理论的升华。因此,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不断开拓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