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执政党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引擎。实现党内和谐,就是要不断处理、解决、协调党内矛盾,消除党内不和谐因素。只有不断树立党内和谐观念、健全党内和谐机制、创新党内和谐我体、畅通党内和谐渠道,才能发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引擎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十六大以来不断深化认识并明确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要实现社会和谐,首先党内必须要和谐,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最终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做到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和谐政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需要构建和谐政治。文章认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是构建和谐政治的必由之路。具体来说,要在稳步扩大人民民主、大力发展党内民主、优化政党关系模式、切实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等方面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推动和谐政治目标的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4.
“三双”活动拓宽了承诺范围,以“两委会”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引导党员作用的发挥,以党员作用的发挥促进“两委会”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以党内民主推动农村基层民主,以党内和谐带动农村社会和谐;以公开监督承诺兑现,以评议促进承诺落实。  相似文献   

5.
《宁波通讯》2007,(10):2-3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5年间,党内民主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从党中央到基层党组织,对党内民主建设的探索不断向深层次推进,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实践和制度化成果,为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生动实践,“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战略思想的贯彻落实,都对党内民主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重新认识和全面把握“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重要意义,努力实现党内民主“生命要义”认识上的与时俱进尤显突出和关键:党内民主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先决条件和根本途径;是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和发展动力;是党和党的事业兴旺发达、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生动实践,“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战略思想的贯彻落实,都对党内民主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重新认识和全面把握“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重要意义,努力实现党内民主“生命要义”认识上的与时俱进尤显突出和关键:党内民主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先决条件和根本途径;是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和发展动力;是党和党的事业兴旺发达、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打开了新的视野。中国共产党作为我们国家的执政党,在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其自身建设状况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增进党内和谐,是党领导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则不仅是执政党的历史责任,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党内和谐是党内关系融洽、党内生活健康、党的建设和各方面工作运行有序的综合体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党内民主团结、集中统一、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社会和谐是指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特征的社会生活状态。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又有许多相通之处。一是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是构成社会的重要组织之一,党员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党已经是有7300多万党员的大党,仅从数量看,已经在13亿人口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更何况党是“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没有由7300多万党员组成的党的内部和谐,整个社会就谈不上和谐。因此,党内和谐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和谐寓于社会和谐之中。二是党...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展党内民主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有利于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党内和谐和团结,更好地实现人民民主,进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为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调动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我们要发展党内民主。但在现实中,党内还存在不够民主的现象,不仅民主意识不到位,而且在具体操作方面落实民主还不得力。为了贯彻十七大的精神和充分实现党内民主,我们必须提高党员对于民主的认识,规范党内权力配置,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建立党内权力运行的科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八十六年的实践证明,发展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必须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要解决党内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作风比较突出的问题,解决党员权利意识淡漠、党内民主渠道不畅的问题,要解决对党的领导干部监督不力和“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关键要抓好:增强民主意识,尊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和党内监督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推行党代会常任制;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关键要抓好:增强民主意识,尊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和党内监督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推行党代会常任制;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党内民主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处于关键地位。党内民主建设搞好了,就会带动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和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并进而全面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党内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当前应着重从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加强程序民主建设、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培养党员的民主意识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4.
成竹 《当代陕西》2008,(8):28-29
为适应新时期发展民主政治和建设政治文明的需要,着力构建民主开放的党务工作新机制,落实《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城固县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推行了党务公开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已初步构建起一个民主开放,公开透明的党务工作新机制,受到党员群众的欢迎,他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增进党内团结,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胡锦涛同志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事业,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们基层的所有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领会团结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搞好团结,维护团结.  相似文献   

16.
推进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最为根本的,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实践证明,当“党的政治路线正确时,往往是党内民主搞得较好的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出现偏差时,往往是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从邓小平理论到科学发展观,从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十六大以来不断深化认识并明确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要实现社会和谐,首先党内必须要和谐,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最终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做到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理论命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本文在分析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区别和结合点的基础上,尝试厘清“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逻辑。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并不是同质同步的,党内和谐并不一定能促进社会和谐,党内不和谐也不代表社会无法形成和谐的局面,但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党的地位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来看,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9.
辛菲 《理论观察》2013,(6):14-15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展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党内民主建设的宝贵经验,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必须从执政党自身民主建设来带动.这就要通过实现党内民主的探索,摸索出建设民主政治的成熟经验,从而用于更大范围的人民民主,这就大大减少了直接实行人民民主的风险.尽管党内民主有遭到破坏的不幸时期,但中国共产党却从未放弃过对民主的向往和追求,一直致力于党内民主的建设.本文从完善党内民主机制的愿望出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