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企业理论认为公司控制权属于公司的所有者,即股东所有,公司治理奉行股东至上。新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股东只是公司相关利益者中的一员,公司治理不能只考虑所有者,而应该是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共同治理模式。本文揭示了共同治理模式的重要意义,并以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为例,部分地从财务角度对此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
夏宁 《山东经济》2006,22(3):43-46
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西方公司治理是在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主要有私人股东主导、经理主导和法人股东主导三种模式。中国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特殊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主要有国家利益至上、公司利益至上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三种模式。中国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应发展董事会主导的互动的公司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包括资本提供者在内的全社会的委托,必须在经济社会的协调中最大效率地与各种生产要素结合,不能片面地追求一己利益,而要为整个社会履行社会责任。该文认为: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遵循“股东至上”的逻辑,而现代的公司治理中心不仅仅局限于股东,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应拥有明确的公司控制权和收益权。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是公司长期发展演变的产物,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引入利益相关者、考虑社会责任是公司治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史曾经经历了"原始资本主义--资本与股东至上--所有权分离与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关系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演进阶段.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是对传统的股东利润最大化原则的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遵循“股东至上”的逻辑,但该逻辑既违背了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原则,又遇于简化,开始受到人们的诘责,“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开始为人们所青昧,该理论是公司治理机制长期发展演变的产物。非营利组织在其存在与发展过程中存在所有者缺位.监督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地为社会服务、缺乏公共责任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非营利组织的现状,把公司治理的治理模式引入到非营利组织领域,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视角分析了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构建了非营利组织治理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6.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公司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国  段云 《特区经济》2004,(10):77-78
<正> 一、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利益相关者理论由来已久,在国内众多学者将“股东至上”理论奉为经典的时候,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西方理论学界已经炙手可热。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企业理论的研究领域中逐步分化出两大理论:“股东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前者认为股东拥有企业,而后者则认为真正拥有企业的是其利益相关者。这两种理论具有完全不同的公司治理含义,持不同看法的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争论相当激烈。总体而言,股东至上理论占据了当今企业理论的主流地位,但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在8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7.
张蕾 《魅力中国》2009,(4):135-135,124
传统的法律所建立起来的是公司董事、经理在法律上对股东承担受信义务,公司只应当对股东利益最大化承担责任,即所谓的“股东至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公司能够对社会各方面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公司的社会责任理论试图对公司的绝对营利性进行修正。本文在论述公司社会责任的争论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公司法》企业社会责任的有关规定,并对公司社会责任条款的完善路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司的社会责任是指公司除了追求股东们利润最大化外,还应当最大限度地维护股东利益之外的职工、消费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我国,公司社会责任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虽然已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研究,但众说纷纭,观点不一,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体系。而公司是否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关系到公司的成败,更波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因此,我们应需要建立一个以公司公司社会责任意识为导向、以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础、以法律规范为保障的公司的社会责任制度体系,促使进公司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作为一种防范财务舞弊的机制而存在,其概念一直在资本主义框架下稳定运行。然而,不同的国家条件下公司治理机制的运作有所不同。公司治理包含两大理论,即利益相关者理论与股东利益至上理论。近些年的实践表明,采用股东利益至上理论的英美公司的治理模式,其与欧洲大陆的治理模式的差别逐渐减小,更加倾向于关系投资模式。因此,以股东利益为主导,同时适当兼顾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治理模式符合未来的公司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否促进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实现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乎国家社会经济利益的长远发展,而公司法只是对公司社会责任做了原则性规定,如何使公司社会责任真正得以落实,就必须依靠具体法律制度的设计安排,而这些都需要从理论上得到回答。本文欲借助经济学、社会学和公司法学的相关理论,针对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现状及不足,从完善公司内部治理角度来探讨公司社会责任的落实途径,提出完善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吴漠尘 《中国经贸》2014,(11):105-105
目前的新公司法反映出我国关于公司制度方面的改革发展前景,在发展上要将公司治理完善,还需要强化公司法的组成部分,不仅是从立法理念,或者是制度设计方面,都要突破以前只局限原股东治理的结构。在注重股东利益时,还要不断加大利益相关人员的监督,以便利于公司的社会责任,并以监事会为核心,股东会以及董事会之间互相制约的内部治理,以各利益相关人员作为辅助监督,其外部治理为辅助,内外治理起到一个相互关联的新公司治理体系,新公司法比原公司法有显著进步,也为国内公司在治理方面提供出较为完善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研究脉络及其进展探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文在对利益相关者内涵进行认知的基础上,将当前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归纳为股东治理观、员工治理观、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观和关键利益相关者治理观四种;在对各种治理观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认为公司治理理论研究不应单纯致力于如何维系企业健全的经营,而更应该关注在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下什么样的治理制度安排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最后指出了只有扬弃传统的基于静态资源观点的治理制度安排,转向以创新为导向(或者以知识为导向)的治理理念,才能使公司治理理论更加适应实践。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公司治理的内涵有两种观点:股东治理观点和利益相关者治理观点。股东治理的观点虽然在英美占主流地位,但近几年的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已充分暴露出它的缺陷,而利益相关者治理更能代表公司治理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4.
李进 《特区经济》2005,(11):82-83
股东委托书征集制度是现代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产物。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发展史表明,委托书征集制度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与损伤公司利益及股东权利之间游走,决定游刃方向的则是法律的完备与监管力度。在我国,随着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和一系列委托书征集案件的出现,股东委托书征集法律制度的独立价值也日益凸现。因此,对委托书征集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定,从而加强其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是一组规范公司相关各方责、权、利的制度安排,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制度框架,它包括公司经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之间的一整套关系,其宗旨是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公司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在于公司治理效率,本文构建了一个公司治理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股东权益 股东作为公司的出资者和公司治理的主体,应当拥有一些基本权利,以确保能够真实而有效地对公司进行治理。股东的权利可以分为两种,即股东“自益权”和“共益权”。股东“自益权”是指股东为了自己利益而单独行使的权利,主要包括:按照出资比例分取股利或股息的权利;公司解散后的剩余财产分配权;股东查阅公司章程、股东会记录和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权利;股东对公司的经营提出建议或质询的权利;对公司  相似文献   

16.
李宗桂 《魅力中国》2010,(26):147-148
《公司法》第5条概括性条款对公司社会责任界定十分模糊,其不仅不利于保护股东的利益,更不利于对其他社会利益者的保护。本文通过对公司社会责任相关学说的分析,提出对公司社会责任三个层次界定,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何方 《中国经贸》2008,(24):61-61
于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过分强调分散股东的投资风险,而削弱了对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已逐渐异化成一些不法投资者滥用公司人格、逃避债务承担和社会责任的工具。而“揭开法人面纱”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股东对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  相似文献   

18.
公司的治理结构是由公司的法律地位、产权结构以及多元化利益主体结构所决定的,其中公司的产权结构起着决定性和核心的作用。根据法人所有权理论和公司法理论,公司在法律上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权利和义务主体,其独立的人格必然要求公司须有自己的财产,正因为如此,法律赋予公司拥有其独立的财产。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为维护股东、公司债权人以及社会公共利益,以股权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由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有关公司组织机构之间权力分配与制衡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依赖于其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利益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分别是与“股权至上”模式和“共同治理”模式相对应的理财目标,通过两种治理模式总体差异的分析和企业理财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指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符合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邵文红 《北方经济》2010,(20):48-49
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性,融资的非均衡,决定了法人治理结构的不科学.早期的公司治理理论主要研究"三会"之间的制衡机制以及它们与经理层之间的关系.随后,公司治理理论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关注股东利益保护的公司治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理论等.企业对资本结构的选择、调整和优化,不仅影响到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市场价值,而且影响着企业治理结构和宏观经济运行.上市公司资本的重组与资本结构的优化已是大势所趋,它将直接决定证券市场的战略地位和发展空间.那么资本结构与企业治理结构到底有什么关联呢?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出路何在?治理结构又如何随之变革呢?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