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蕊 《魅力中国》2013,(26):23-24
本文试图通过对近代中国宪政运动失败,反思宪政国家的生存土壤到底是什么,这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任何制度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人性假定基础上的。西方宪政制度的人性基础是人的善恶双重性:人性的罪恶与卑劣,使限制国家权力成为宪政的核心问题;人的神性与善性,使保障个人权利成为宪政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3.
孙晗雪 《中国经贸》2012,(14):111-112
从宪政的理论内涵、基本架构和实现的必要性上综合论述实行宪政的理由。并在其基础上,论述各国宪政道路的差异性及共通性,推及到中国近代对宪政的追求过程,有失败之处亦有成功之处。最后,总结在这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中的得失.看到社会在其影响下各领域中潜移默化的进步,进一步坚定实现宪政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4.
渐进决策模式在产生后一直被视为西方国家决策的基本模式.它自产生之初就饱受批评与非议,但就当下中国的行政管理实践而言,该理论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首先,中国的公共政策在实践中运用的便是渐进决策的模式.其次,作为一种产生于西方的决策模式,渐进决策理论所提倡的多元决策模式的理论及实践为中国当下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反思范式.当然,作为一种理论,渐进决策理论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们在运用该理论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这些不足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宪政民主虽然根植于西方文化的土壤,但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现代化的文明成果,经过人类在20世纪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政治的普遍现象。近代中国被强力纳入世界体系之后,“宪政民主”就循着“西体中用”的思路成为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武器,并且逐渐上升为中国的“体”,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潮流和政治文化。由“用”而“体”,蕴含着由封建王朝体制到社会主义的人民宪政民主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这一历史巨变中,中国宪政民主政治发展的不成熟性和独创性相互交织。文章将近代中国宪政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概括为八个阶段,并总结出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而阐述中国宪政民主政治发展逻辑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宪政是用宪法和法律来规范公共权力,其目的是规范公共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民主是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也是宪政的追求目标。协商民主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被认为是对自由民主理论和批判理论修正的一种民主形态。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其概念核心是公共协商,强调通过对话、讨论、辩论、审议与共识,达到保证公共理性和公共利益的实现,其完美性被认为是一种鸟托邦的政治理想。协商民主有良好的宪政基础,但是在我国的宪政实践中不能很好的运行,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的界定协商民主的概念。我们从宪政的角度来探讨协商民主的概念,以及通过对协商民主概念的界定、制度价值分析以及运行现状反思,以期构建在宪政轨道上的协商民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与西方宪政建设相比,我国的宪政建设起步比较晚,并且命运多舛.82年宪法颁布,才使我国的宪政建设走上正轨,三十年间,我国的宪政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就像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样,我国宪政国家的建设正处于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初级阶段,在宪政建设的道路上需要有与宪政建设相配套的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等条件的支撑.宪政建设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需要我们几代人艰苦不懈的努力,并且这一过程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朱瑞清 《魅力中国》2010,(20):102-103
本文从经济、市民社会的缺失以及政治体制积弊等角度分析了当代中国宪政之路步履维艰原因,并提出了走出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财政制度是国家宪政体制的重要组成,其构建离不开宪政思维。文章是从宪法学的视角切入,探寻国家财政应有的精神内涵,反思我国财政体制漏洞,并立足宪法政治范式,对如何改革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提出了几点思考,使财政改革体现宪政理念,形成宪政秩序。  相似文献   

10.
覃东升  张强 《魅力中国》2011,(20):326-326
现代宪政国家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宪政理念起源古希腊,经历了西方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宪政理念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并且取得不断的完善和发展。1908年,中国清政府出台了第一部宪法性的文件——《钦定宪法大纲》。标志了中国宪政的起步。中国宪政的发展历程远远落后与西方国家,但是,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中,很多学派的政治思想都体现着宪政理念,儒家思想就是其中的一学派。  相似文献   

11.
徐文峰 《魅力中国》2010,(23):169-169
近代中国有识之士为建立宪政国家而进行了种种努力。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对于国人宪政意识的唤醒,不能发动最广泛的人民一起为建立宪政国家而奋斗。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并不能自觉的产生宪政意识。可以说,近代中国宪政之所以失败在于未能唤起人们的宪政意识,即启蒙的失败。  相似文献   

12.
张君劢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其一生以实现宪政为鹄的,亲自拟订宪法,被人称为“宪法之父”。他不仅在实际政治领域表现活跃,而且于哲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等思想文化领域的诸多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且自成体系,对中西文化尤其是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亦有精湛的研究与独到的见解,被列名于“现代新儒家”。对于张君劢一生宪政思想应该如何评价,本文试图加以解析。  相似文献   

13.
张华 《黑河学刊》2011,(8):80-82
行政公益诉讼本质上是对公民共同交往行为中公共意志的救济与维护,因此对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防止行政主体滥用职权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行政公益诉讼,基于宪政的视角,结合宪政的法治、民主、人权这三大要义对其进行分析,进而对行政公益诉讼理论与实践的推进提供坚实的理论导向价值。  相似文献   

14.
魏雪芳 《理论观察》2013,(11):27-29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继承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以及江泽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政思想的基础上,在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2004年通过的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中,首次将“人权”这一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要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宪政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随后又强调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越是繁重越要增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并且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中对民主的思想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发展.政治文明的提出,法治、民主、人权思想的发展使中国共产党的宪政思想不断地丰富.  相似文献   

15.
封冠洪 《魅力中国》2011,(7):311-312
就宪法与宪政的关系而言,宪法是宪政的前提,究政则是宪法的实施。宪法的内容直接决定宪政的内容,没有宪法就谈不上宪政;而离开了宪政,宪法则成了一纸空文。同时,在实施宪政中,在建设民主政治过程中,又不断丰富和发展宪法的内容。本文简要阐述了宪法和宪政的定义,宪法与宪政的关系,望有益于我国宪法的发展和宪政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傅瑜 《中国经贸》2008,(18):46-47
市民社会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组织机构,它的产生与发展就是一部世界宪政史的发展过程。市民社会组织的产生、发展都对于宪政价值中的民主、法治、权利保障以及权力制约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即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了市民社会组织的宪政价值,并结合我国目前市民社会组织的发展概况阐述如何充分发挥我国市民社会组织的宪政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7.
姚望 《环球财经》2010,(5):36-38
吉尔吉斯斯坦又发生夺权事件,变化之迅速让人咋舌。2005年颜色革命后,吉尔吉斯斯坦并不稳定,各派势力内斗频繁,前总统巴基耶夫5年间频繁修宪,使得宪政只不过成了临时调节权力机关的花瓶  相似文献   

18.
唐思思  钱子强 《魅力中国》2014,(16):302-302
近年来,一些新兴民主国家经历了深刺的宪政转型。在民主转型时期,转型宪政是政治民主化的基础,不仅能带来制度创新的可能性,也为下一步更深化的变革开辟道路。本文分析了转型宪政的内涵,以东中欧、南非和亚洲的新兴民主国家的特点为落脚点阐明转型宪政的三大特征,并提出了对制宪悖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自2008年以来,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绝大多数企业都困难重重,但我国依然有三家中央企业的利润超千亿(中石油、中国移动、工行)。然而,面对国企如此骄人的业绩,非但没有人为之喝彩,反而引来了广泛的争议与质疑。国企高额利润何处来?国企利润分配谁做主?这不仅是经济学的问题,更是民主宪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起源于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在长期的司法审查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审查原则,并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其中之一的合宪性推定原则已发展成为西方国家违宪审查所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它在维护宪政秩序、维护分权与制衡的宪政构架、维护宪法的核心价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宪政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