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容文章利用非条件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方法对2011年城市外来劳动力群体的性别工资差距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城市外来劳动力群体中,性别间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已经变得不太显著,但在职业方面针对女性外来劳动力的“粘性地板”现象仍然十分突出.(2)人力资本禀赋和就业职业特征对男性与女性外来劳动力工资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不同收入分位数上的影响系数也有明显的差异.(3)性别歧视是造成外来劳动力性别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而男性与女性劳动者工作经验的差距以及工作经验收益率的差异已经取代教育因素成为了性别收入差距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浩  刘璨  刘俊昌 《改革》2021,(1):109-124
利用6省区、15县市、2707个样本农户1995—2016年连续跟踪调研数据,在充分考虑相关政策和市场因素等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定量估计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采用递归方程模型估计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的直接影响(退耕还林补助与放弃的退耕地种植业收益之差)和间接影响(退耕还林工程引起生产要素配置调整带来的收入变化)。结果表明:第一,农户参与退耕还林使其耕地经营面积减少25.06%,林地经营面积增加57.88%,以土地为基础的生产费用减少11.41%,非农劳动力投入增加9.99%;退耕还林工程对样本农户以土地为基础的劳动力投入和种植业集约经营未产生显著影响。第二,退耕还林工程直接增加了样本农户3.73%的以土地为基础的收入,间接增加了8.57%的以土地为基础的收入和7.85%的非农收入。第三,相对于黄河流域,退耕还林工程对长江流域样本农户收入的直接影响较大,但间接影响较小。在退耕还林工程后续政策设计中,需充分重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生产要素投入和收入的影响及其路径,强化因地制宜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结果分析表明:第一,在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中,女性人数低于男性人数,女性非农转移中回流人数高于男性人数,因此,女性农民成为今后农村发展的主体力量。第二、农户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家庭经营性收入。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经济条件,依据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农村家庭对女性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明显低于预期成本,因此,缺乏对女性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动力。本文提出:1、政府应该成为女农民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力量;2、家庭应该重视女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3、个人需要转变人力资本投资的观念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户收入差距微观原因分析:山西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梦滔 《南方经济》2006,7(11):34-42
本文基于山西农村876户的微观数据集,使用非参数回归对影响农户收入差距的原因加以分析,经验研究的结果发现:1.教育体现出的人力资本是拉大农户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2.物质资本对于减小农户收入的差距有显著影响,土地对于农户收入差距没有显著影响;3.相比较低收入组农户,中等收入农户教育回报高出4.08%,高收入农户教育回报高出6.28%,相反,物质资本回报上,则是中等收入组和高收入组农户分别比低收入组要低5.8%和9.9%。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中国城镇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CHIP),实证检验了外资进入对收入总体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外资进入对居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等基本的收入决定要素下,逐步引入产业、省份、企业所有权和职业类别的固定效应后,检验结果依然稳健.本文进一步验证了外资进入对不同类型劳动者的影响.其结果显示:外资进入对高技能劳动收入的正向影响大于对低技能劳动力收入的正向影响;外资进入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劳动者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外资进入对男性劳动力收入的正向影响大于对女性劳动力收入的正向影响;外资进入对高收入者的正向影响大于对低收入者的正向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外资进入在提高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的同时,也在拉大居民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由于文化背景、居住环境、社会发育程度等的特殊性,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户行为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农户,因此影响其收入的因素可能存在差异.文章基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族自治州13个县(市)、223个村、3000户农户2006年至2009年4年收入的微观数据,利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建立农户收入的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农户收入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在农户资本要素禀赋中,农户生产性资本、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劳动力是否受过培训以及就业劳动力人数对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农户生产经营结构中,种植结构和是否兼业都对农户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非农就业却对收入有反向的影响.村庄的外部环境亦对农户收入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现存文献关于发展中国家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影响的研究主要基于绝对收入假说和相对收入假说,本文利用理论模型和实证结果验证目前的研究是否高估了教育的边际影响。对越南农村VHLSS(1998)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户主教育程度对农村劳动力迁移有明显的正面影响,户主和家庭成年人的教育程度每增长一年,家庭成员外出移民概率分别增加2%和1%。不考虑户主教育程度对移民的影响,个人教育对移民选择的边际影响为2.5%-2.8%。该实证结果支持在收入差距假设下,教育对移民的影响被高估的假设。  相似文献   

8.
禹静  刘靖  邢春冰 《南方经济》2012,(9):127-142
本文运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城镇地区男性收入差距对女性婚嫁行为的影响。我们先通过一个搜寻模型从理论上讨论了前者对后者产生影响的机制;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一个地区男性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大,女性越愿意增加其在婚姻市场中的搜寻时间,具体表现为女性更倾向于暂时选择单身,推迟结婚年龄。本文的结果还表明,女性的婚姻选择对中等收入以上的男性之间的收入差距更加敏感;大城市中的男性收入差距对女性婚姻选择的影响要高于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9.
数字革命催生的平台经济以强大的就业效应重塑劳动力就业形态和收入分配机制,为缩小性别收入差距带来契机。文章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平台经济发展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善女性就业条件、削弱女性家庭责任限制、便利女性就业搜寻及提升女性人力资本,平台经济提高了女性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给女性劳动者带来比男性更大幅度的收入增长,从而缩小性别收入差距;性别收入差距缩小效果对已婚、中低技能、受雇型及服务行业的劳动者群体更为明显;当今劳动力市场上禀赋收益率差异(性别歧视)依然是性别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来源,女性具备的平台经济接入优势和回报率优势都对性别收入差距起到收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赵恒庆 《北方经济》2010,(16):69-72
本文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甘肃省700个农户收入及其来源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农民家庭收入的构成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年内从事各种行业的时间、农户家庭物质资本投资、农户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家庭成员中受教育程度以及参加专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对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均有正向的影响,而粮食播种面积比率、家庭税费比率和离最近县城的距离均与农户总收入呈负相关关系。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可能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1991—2009 CHNS数据研究了收入、健康对40—60岁单身女性(包括离异和丧偶)婚姻选择(是否再婚、跟谁结婚)和婚内权利的影响。我们用工具变量的方法来解决女性再婚决策中收入的内生性问题。计量结果表明,低收入并且健康的女性再婚的可能性更高;作为对照,我们也考察了男性再婚的影响因素,发现高收入的男性更有可能再婚,健康状况对男性再婚的影响不明显。这表明,中国现阶段中老年女性的再婚在很大程度上是贫困驱使的。低收入的单身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缺乏竞争力,需要通过在家庭内出售劳动来获取生活保障,再婚实际上是一种"保姆换养老"的契约替代,健康的女性在提供这种契约方面更有优势。这种再婚模式下,女性在家庭内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和风险,但分享的婚内权利少。中国在转型期收入差距导致的女性婚姻福利差异,需要公共政策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教育与个人收入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各地劳动力市场的统计数据显示,不同地区和不同学历教育收入差距在扩大.导致教育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是教育投资差异、人力资本积累差距和制度因素.为了缩小教育收入差距引发的经济效应,应采取适当对策,如扩大中西部教育投入、合理分配教育资金以及进行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云南省红河州农户劳动力培训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农户收入不仅受个体异质性影响,而且受村庄异质性影响,目前农户参加劳动力培训的效应仅为2.52%,远远低于未参加劳动力培训农户的收入效应,说明目前培训的选择机制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4.
收入不平等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源于家庭对社会地位的追求。文章利用2008~2016年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实证研究了收入不平等对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在控制农户家庭纯收入等因素后,收入不平等与农户家庭消费呈显著负相关。在此期间,浙江农户家庭基尼系数平均下降了0.071个点,农户家庭消费上升约4.5%。另外,收入不平等对中低收入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明显强于高收入家庭,对不同年龄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以上结论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和收入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利用绝对收入和持久收入两种模型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储蓄和收入的不同关系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从长期趋势来看,不论是绝对收入、持久收入还是暂时收入。城镇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都明显地大于农村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从短期来看,农村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近年来变化并不太显著,这说明,1996年以来我国政策的变动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远小于城镇居民,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在对陕西省安康市山区农户收入分层和消费分层的基础上,文章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比较分析了不同收入层次和不同消费层次农户的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并就刺激农村消费市场提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劳动力价值学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分析和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劳动力价值差异是收入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而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则是劳动力价值差异的主要成因。所以,要根本地、长效地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必须实施均衡教育策略,实现劳动力禀赋和价值普遍均衡提高。  相似文献   

18.
刺激农村居民消费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2000—2071年的浙江省农民不同收入组的纯收入和食品等八大消费种类的数据,运用paneldata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浙江省农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向发展和享受型消费结构过度。消费水平总体较高;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高,且总体上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食品、居住、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是农民消费的主要种类,但是不同收入的组的消费热点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9.
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产生大量搬迁移民农户,识别被动式移民农户并准确估算搬迁前后收入分化的福利影响效应,对评估工程建设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为例,根据212户原云龙水库区域农户搬迁前后收入情况的入户调查样本,采用双重差分估计法分析不同个体特征和社区特征对移民农户收入分化的净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改变了移民农户原有的生活方式,会对移民农户搬迁后的收入产生正向影响.此外,具有不同个体特征和社区特征的移民农户在搬迁后会产生收入分化效应.当户主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移民农户搬迁后的收入水平越高;当移民农户选择搬迁至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其搬迁后收入增加相对容易.据此,从鼓励居民外迁、加强技能培训、选择工业化水平高的迁移地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开放促进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自由流动的同时,带给不同要素所有者的利益是不同的。开放带来的好处受惠于每一个阶层是有所区别的,它所带来的收益不会自动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劳动力要素所有者。开放会使各要素所有者间的收入差距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