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6 毫秒
1.
著名诗人臧克家在1949年11月发表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诗中写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雷锋这个伟大的名字,就是诗人笔下的第二个“有的人”!雷锋虽然离开了我们五十年,但他并没有被五十年的历史风云所湮没,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精神一再被传承、复制和颂扬,他是一直活在亿万人民心中的一位伟大而又平凡的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2.
有的人活着,总是让人看到一种灰色;有人的人死了,却能给大家留下一片绿色。  相似文献   

3.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共产党员白安兵就是这样的人.在39年短暂的人生历程中,他用自己朴素的言行,为"党员"这个神圣而又平凡的字眼做出了最有力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题记他没有很高的知名度,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一个普普通通的市政府机关干部。或者如他自己所说的,是无声无息存在于世。可是,2009年7月13日,当他57岁的生命停止了最后一次搏动,曹连新,这个鲜为  相似文献   

5.
写给母亲     
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相似文献   

6.
10年是一个分水岭。有的行业死了,有的行业活着。消逝的已如雪泥鸿爪,存在的却已改变了中国,影响着我们。感谢盛世,能够诞生这样的新经济,也致敬这些行业的先行者,筚路蓝缕,不言放弃,修成正果。本篇聚焦了风投、猎头、电子商务、网游等新行业经济,权作一次新长征路上的洗礼。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生死观.生命只有一次,用什么也换不回来第二次,人人都希望幸福的活着.但有人愿意为真理正义而死,有人在屈辱的活着,有人害怕活着而不怕死.如何面对死亡体现着社会价值观和人的价值取向. 战死沙场.人类社会几千年形成的生死观是活着要比死了好,千方百计的想活着.但也有人认为,是活着还是死取决于它的价值和意义.为了抗击日寇的侵略,“八女投江” “狼牙山五壮士”在与日寇血战时弹尽无路可退,是当俘虏是投降还是死,他们选择了死.他们与侵略者拼搏到最后一刻壮烈殉国,表现出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8.
滇池治理面临三大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 《西部大开发》2006,(10):38-42
诗人于坚曾说,“我们活着,而滇池已经死去”;他还说,“滇池十年前就死了”。其实没有人愿意承认滇池已经死了,母亲湖是不该死的!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存世的理由,就是为了治理近30年来突然呈现衰败之势的滇池。滇管局宣教处赵鸿虬先生透露:“滇池综合治理自1993年开始以来,已累计投资45.5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9.
王晓慧 《新财经》2009,(4):41-42
2009年的春晚上,赵本山说,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人活着,钱没了。对中小企业而言,现金流断了,企业就只能等死。依靠订单生存的外贸企业,正艰难地由外贸转内销,如果转型成功,企业也就活了  相似文献   

10.
《中国招标》2004,(8M):13-15
他的人生信条是“人活着,就要活个轰轰烈烈,实实在在的干一番事业。对社会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1.
赌命的梁山     
真相如果能大白于面前,“挨一刀”和“以死相搏”都是极端的选择。 当一个人被误解了,他会不停地说,我“跳到黄河洗不清”,这仅是无奈的抱怨。当一个人被逼急了,他要是绝望地说,你不信我“死给你看”,这是以死作为底限的抗争。连死的心都有了,还怕什么?“开胸验肺”,最坏的结果不就是手术失败,死在手术台上吗?  相似文献   

12.
我们周围的一些企业,总要经历一番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有的勉强支持一阵便淡出“江湖”,从此一蹶不振,有的却能在斜风劲雨中岿然不动,赢得积极、健康、持久发展。   与人一样,企业也有寿命。谈及高寿企业,人们自然想到松下、索尼、杜邦、福特、奔驰等跨国大公司,对其赞叹有加。论及短命者,人们立即想起秦池、爱多、巨人、南德公司等,徒增怜悯之情。秦池扮演的是“英雄死”,巨人扮演的是“肥胖死”,爱多扮演的是“消化不良”死,南德扮演的是“饥饿”死。虽然死的方式各异,但都过了一把“赚钱瘾”;死的时间不同,但被市场抛…  相似文献   

13.
人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人应该怎样生活?这无疑是一个恒久的哲学命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绝对是因人而异, 每个人都会对此发出不同的声音。就理想而言,有的人希望建立自己的财富王国,有  相似文献   

14.
《走向世界》2011,(27):12-12
乔布斯是谁?地球人大概都知道,他是这个星球最近几年最耀眼的那个公司——苹果公司的掌门人。他领导着苹果开创了一个时代,他创造的产品影响了大部分生活在同时期的地球人,他是一个活着的传奇。  相似文献   

15.
易水寒 《中国报道》2010,(5):109-109
“他是我的好友,好到什么份儿呢?这么说吧——如果我死了,他是可以托付妻儿的人。”我听着有点感动。人和人之间,就讲究一个义字。  相似文献   

16.
医院里死人是正常的,这没有什么问题,用不着多宣传。有谁认为医院里不死人吗?人都有死,或死在医院,或死在家里,都不是稀奇事情,何劳医院“多宣传死人正常”呢?医院里“竖着进,躺着出,才正常”,活着岂不就是反常?我无法明白的是,到底怎样的目的,才能足以使一个教授如此胡言乱语。  相似文献   

17.
刘洁 《中国合作经济》2005,(11):34-35,54
他是个奇人,1994年患癌症,医生断言只能活半年;可是20个半年过去了,他依然健康地活着。  相似文献   

18.
王彦堂 《东北之窗》2011,(11):81-81
一个人活着,不如两个人开心地活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大连人还记得杨新宽吗?2004年9月17日,当时还是大连交通大学电气信息学院计算机专业二年级学生的他,将造血干细胞捐献给远在上海的白血病患者文涵。  相似文献   

19.
《发展》2008,(7):159-159
范仲淹小时候是个穷苦的孩子。他两岁死了父亲,为了生活,母亲带他改嫁到了朱家。朱家也很穷,无钱供他读书。他就一个人来到一所寺院,一边干杂活,一边苦读,常常读书到深夜。困了,他就用冷水洗洗脸。最使他感到困苦的就是每天的饮食,  相似文献   

20.
他的人生信条是“人活着,就要活个轰轰烈烈,实实在在的干一番事业,对社会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