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没有西部地区的繁荣昌盛,就不可能实现我们整个国家的繁荣昌盛;没有西部地区的基本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我们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成功。”同样作为山东,没有鲁西德州、滨州、聊城、菏泽四市的跨越式发展,就不可能有全省的大发展;没有鲁西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省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张成明 《市长参考》2000,(11):9-12,18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这一决策,其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非常深远。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没有西部地区的繁荣昌盛,就不可能实现整个国家的繁荣昌盛;没有西部地区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就不可能保持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没有西部地区的全面振兴,就不可能达到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3.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否则,民族复兴就是空想.九十七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一系列艰巨任务,就在于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而高度的文化自信,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有一句话是描述美国硅谷对中国科技人才的依赖程度:“在硅谷,没有美国人的公司并不稀奇,而没有中国人的公司却十分罕见。”这一方面说明中华民族是世界是最优秀的民族,中国人是最聪明的人,我国人力资源在世界上是有充分优势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科技人才存在着大量的外流。随着我国正式成为世贸成员国,经济全球化趋势将更加明显,我国的竞争核心,也将会从原来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而转换为技术和人才的竞争。科技人才外流,科技人才短缺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瓶颈”。为了防止这一隐患的出现,就必须弄清引起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5.
朱敏 《魅力中国》2010,(3):361-361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相似文献   

6.
王梓 《魅力中国》2014,(12):280-281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富强梦、民主梦、文明梦、和谐梦四个维度的高度概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中国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无缝对接,到21世纪中叶实现“中国梦”,中国也便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对外开放”概念,他指出:开放就是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一直以来,对外开放给予了海西发展的不竭动力,海西的对外开放工作,第一位是招商引资,第二位还是招商引资,第三位更是招商引资.我们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是因为这项工作关系到海西发展大局.近半个多世纪创造了柴达木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没有对外开放、没有招商引资,就不可能在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迄今已走过80年的辉煌历程。这80年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的历程,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开拓的历程。党从成立以来,就一直站在时代的前列,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不懈奋斗。 首先,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与国家的统一,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了基本条件。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实际上就在某种程度上被卷入了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之中。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制度条件下,外国资本及其依附者官僚买办资本垄断了国家经济命脉,任何现代化的方案都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只有扫清中国发展的制度障碍,结束近代以来国家分裂、长期战乱、受制于人的局面,才能真正开拓出通向现代化的现实道路。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28年的浴血奋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摧毁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与国家的统一,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扫除了制度障碍,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9.
王建 《唐山经济》2006,(4):44-45,47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10.
林森 《魅力中国》2011,(4):220-2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因此,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1.
怀美娜 《魅力中国》2010,(33):216-21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开发。因此,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因此,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产业》2007,(1):23-23
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梅永红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民族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国的综合国力要体现在民族产业上,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如果没有民族企业的成功崛起,就是一个虚幻的数字。当今世界经济大国,其竞争力一定体现在本国的大企业身上。美国有通用、微软、英特尔;日本有本田、三菱;韩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体现在三星、现代这些大公司身上。但是,至今中国的民族产业在跨国公司竞争下却发展缓慢。梅永红用一组数字作了证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有28个行业开放,其中有21个行业现在为外资所掌控;中国现在的工业增加值当中,37%是由外资企业创…  相似文献   

14.
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自身水平的基本思考阳光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科学技术要有一个新的解放和大的发展。”依靠科技振兴经...  相似文献   

15.
一邓小平一生追求的目标,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中国的现代化。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线。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邓小平自己对基本路线所作的概括。中共十三大表述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就是由此而来的。二中国的现代化和富强,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愿望,是有深厚的历史根源的。本世纪初,邓小平作为一个热血少年,赴法勤工俭学,所抱的目的,就是工业救国。那时通常都认为,发展工业,是现代化的首要的和根…  相似文献   

16.
罗棋尹 《魅力中国》2013,(19):33-33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都盼望早日着过上小康生活,盼望着祖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那一天,希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中国梦与创建法治型政府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苏杨 《西部论丛》2005,(3):30-30
四个现代化,一度曾是我国的“国标”。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后来又加上国防现代化。1964年12月21日,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郑重地向全国人民宣布要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自此延续20年,这四个现代化一直是国家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名牌战略是物质文明建设的推动力●侯元琨吴殿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名牌就是市场,名牌就是效益,名牌就是成功的标志。没有名牌,企业就没有竞争优势。没有名牌,企业就不可能长久稳妥地高速发展。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竞争就是“牌子竞争”。1995年以...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之所以关键,就在于要为我国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百多年来的奋斗目标,是整个中华民族重于一切、高于一切的民族大业。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整个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是解决我国13亿人口吃饭的大问题。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关键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