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跨境电子商务是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本文利用2003-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跨境电商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境电商能显著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水平,推动地区产业优化升级,但抑制了多样化集聚。政策效应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强,对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影响更明显;中西部城市、欠发达地区和中小城市政策效应更显著。此外,跨境电商能加快地区信息化水平建设,扩大进出口贸易增长,提升城市创新水平,从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产业优化升级。本文为跨境电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创新,促进地区间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黄河三角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实现区域交通体系内部的融合与整体发展,促进区域之间、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及同种交通方式内部的衔接与换乘,文章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的现状与问题,从明确交通设施一体化建设的主体和方向,建立科学、便捷、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立城镇组团内部统一管理机制,提升交通信息一体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沿线的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工商业为主的三次产业发展以及经济中心或大城市。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京九铁路建设运营前后沿线中部地区的交通、产业以及城市发展状况,发现京九铁路对沿线中部地区发展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存在滞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健全,产业和城市不断发展,区域内部经济物质要素重新优化和配置,交通基础设施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将会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4.
赵琳慧 《天津经济》2016,(10):45-50
通过选取反映城市对内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情况的指标和反映经济发展情况的指标,运用双变量相关分析计算城市交通指标与经济指标之间具体的相关系数,分析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经济效益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二者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城市地区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与城市对内交通基础设施的相关性较强,这表明城市对内交通基础设施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Yang and Borland(1991)的内生分工演进模型为基础,将模型由比较静态分析发展到完全动态的分析,分析了分工水平的发展路径以及专业化程度、交易成本、分工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间的影响关系,发现地区分工水平的演进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交易成本的变化、专业化程度的演进均为影响地区经济增长与分工演进的重要因素。在分工水平演进的不同阶段,分工水平、交易成本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具有不同的效果,而熟能生巧以及"干中学"所引致的专业化程度的演进则是不同地区分工水平演进的动力,同时也是影响分工水平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计算泛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规模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区位熵,对城市规模与两大产业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明显优势,但制造业水平相对不高;其他规模城市制造业专业化程度高,尤其特大城市比其他规模城市具有更高制造业集聚水平,但其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水平普遍较低。此外,2014年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规模间均有某种对应关系:制造业与城市规模之间大致呈“倒V”型分布;生产性服务业随城市规模递减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吴爱丽 《中国经贸》2012,(20):101-102
摘要:唐山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重工业城市,会受到资源开发周期性的影响,同时多年的重工业发展也给唐山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在“十二五”期间的转型发展是唐山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增强城市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服务业专业化市场化水平的提升,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唐山经济转型发展的必要条件,鉴于目前唐山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很不充分,因此有必要大力发展唐山的生产性服务业以促进唐山的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8.
大庆目前正推进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城镇化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稳定就业扶持创业、改善居住条件,优化生态环境等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但面临产业支撑不足、城区和城乡发展不均衡、提供就业岗位能力有限、社区便民服务发展滞后和“城市病”等挑战.大庆在共享发展理念中进一步促进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均衡性、继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转变城市管理理念,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对2008年、2018年的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及8个分行业的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程度不强,从全省来看,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的集聚程度相对较高,教育业的分布相对均衡;从城市来看,现代服务业及8个分行业的专业化水平在城市间差异较大,整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点,鹤岗、双鸭山、伊春、黑河等4个城市的分行业专业化水平较低.需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是上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载体。在空间上集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是上海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发挥上海制造业优势,推进专业化分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尝试,也是上海在产业规划引领下,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规合一”要求进行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先区域,区内信息服务业各环节所形成的集聚效应与服务联盟,表现出极大的经济活力。本文试图从研究长三角信息服务产业集聚的状况,找出影响信息服务业产业集聚的原因,这对于我国优化信息服务业产业空间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本文以我国长三角信息服务业集聚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的产业集聚理论,通过对长三角区域信息服务业发展和集聚现状分析,探究影响我国长三角区域信息服务业集聚的因素。认为要发挥政府的导向和扶持作用、完善信息服务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力资源水平以及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来提升长三角地区信息服务业集聚水平,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2.
杨杰 《山东经济》2010,26(5):29-34
农业关系国家稳定和人民的生活,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业效率。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加速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从而提高农业效率。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了2003-2007中国各省农业生产效率变化,并进行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分解,然后利用这些效率指标以及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外延数据构成面板数据(Panel Data)建立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效率的提升,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的融合与互动。  相似文献   

13.
《宁波经济》2009,(10):28-29
宁波是国家确定的42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和长三角物流区域的3个中心城市之一。针对宁波综合交通发展阶段,宁波市政府制定了“优化网络、构建枢纽、提升功能、支撑发展、服务民生”的交通发展方针,提出“把宁波建成长三角南翼综合交通枢纽,使宁波成为走向亚太地区、通往世界的重要门户城市”的交通发展目标定位。加快实现这一目标对于提升宁波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完善宁波综合运输体系、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进程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意义。最近,宁波市交通局课题组对如何构建宁波市综合交通枢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明晰综合交通枢纽内涵的基础上,剖析了宁波市综合交通发展的现状、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主要问题,并就加快打造宁波成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提出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然而,在中部地区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和矛盾,区域发展不平衡、运输成本高居不下、生态环境日益破坏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在中部崛起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提升中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绩效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构建交通基础设施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协同发展为视角,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维度对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制造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产品专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在我国制造业发达城市迅速展开.对制造业规模较大但产业问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我国来说,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必须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16.
谢守红  罗燕 《中国经贸》2009,(22):76-77
苏锡常地区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江苏省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之一。文章从经济增长和产业演进、开发区建设、城市人口与用地增长、小城镇发展、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行政区划调整等方面探讨了苏锡常都市圈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张、非农人口比重提升等因素不断刺激着社会对服务业的需求,城市直接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不断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也会提高一个城市的城市化质量。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应进一步调整就业结构,引导更多的劳动力进入现代服务业,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从而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杨思莹  李政 《南方经济》2020,39(5):49-64
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活动对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内在依赖性。从理论上讲,作为联接不同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高铁开通为城市创新活动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会促进高铁城市创新网络的形成,加快知识传播与溢出,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并缩小高铁城市之间创新差距。文章基于我国2003年至2016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高铁开通对区域创新空间格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提高了城市通达性,强化了高铁城市内部知识与技术溢出,带动了城市创新要素集聚,并对区域创新空间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具有"俱乐部效应",促进了高铁城市内部科技创新的均衡化发展,缩小高铁城市创新差距;另一方面,高铁开通也会强化高铁城市与非高铁城市科技创新的二元化发展趋势,拉大两者创新水平差距。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交通基础设施、非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城市、产业体系五个方面分析了西北地区产业承接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劳动力资源教育和培养、城市公共服务的提升与完善、配套产业的完善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居民人均收入差异的作用方向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合理判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我国地区居民人均收入差异的综合影响效应,文章针对1980-2010年的分省面板数据并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了回归.结果显示,对于各省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全部居民人均收入而言,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其地区差异.然而,对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而言,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只有在达到一定门槛值之后才可能会降低其地区差异.对于这种在农村居民收入差异中出现的非线性效应,文章从我国经济分权与政治集权体制视角给出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