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基于供需双方需求差异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毕业生在数量规模以及需求上与市场用人单位需求的不对称,导致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10所高校的毕业生以及部分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了调查,收集了大量数据,分析并揭示了大学生就业与用人单位选人方面各自的需求,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存在问题的看法。通过分析阐述,旨在能够给正在求职或者将来需要求职的大学生们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和启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独立学院在校大学生和往届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需求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能力需求状况;通过对用人单位关于招聘工作的访谈,了解毕业生在求职时通常存在的问题,同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就业能力要求。结合学生就业能力需求和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就业能力倾向,探索建设提升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的路径模型——"Ability-Route"模型,从而促进和提升独立学院的就业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3.
张威 《理论观察》2011,(3):106-109
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转化过程中,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同时也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经调查发现,大学毕业生与日俱增,但其综合素质、就业能力等却良莠不齐,并且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因而制约了广大毕业生顺利就业。为此,我们应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和企业需求作为出发点,深入剖析现今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探索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提出对大学生就业具有指导意义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择才用人新趋势,培养适合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校毕业生,课题组对2018年招聘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涵盖用人单位基本情况、人才素质要求、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建议等。根据对调查统计数据的分析,文章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举措和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劳动力供给总量大于需求总量的社会现实短期难以缓解。在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的环境中,对于毕业生而言用人单位强势、毕业生弱势的困境还将继续存在并在就业的某些环节中被放大。加之不少大学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其合法权益被用人单位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要进一步明确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的合法权益,使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降低就业中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6.
陈岩 《黑河学刊》2012,(12):89-90
随着国际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日资企业急剧增加,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扩大。然而,很多毕业生的水平尚得不到用人单位认可,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足。伴随着2008年的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问题和高等院校的生存与否息息相关。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成为日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评价、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毕业生素质的自我评价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年一度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高潮来临。每到此时。有招募大学生需求的用人单位都会忙碌起来.到校园开招聘会。筛选建立、组织面试,最终确定人选.签订三方就业协议。然而.到毕业生要到岗时却经常出现毁约现象.甚至有些到岗的毕业生.干不满试用期就跳槽了。毕业生的毁约通常会让用人单位陷入被动。并造成经济损失。那么,用人单位应如何与毕业生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避免因招用毕业生引发违约纠纷?[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就业工作也由传统的定向分配转向"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体系。与此同时,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伪造证件、制作虚假简历、单方面毁约,以及用人单位不切实际的虚高招聘条件等诚信缺失现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诚信缺失行为不仅有损大学生、用人单位的形象,同时也干扰了正常的就业秩序。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用人单位和高校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时下,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想当年,“天之骄子”们一跨进学校的大门,“既包统配”的就业模式就象摇蓝一样安定着他们平分的心。如今,这种摇蓝逐渐被拆散.随着毕业生就业安三工作的不断深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日益成为毕业生就业安置的主要形式。没有多少。c里准备的毕业生面对双向选择.面对五花八门的用人单位,面对变幻莫测的人才市场,不免志到好困惑.——_毕业生择业运应届毕业生择业难,这是目前社会的热点.视.人之一:早在学生毕业前,家长、学生们便纷纷行动,找门路拉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新疆财经大学会计专业2010届-2012届毕业生为样本,在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财会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网络信息是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渠道;第三季度为招聘淡季.毕业生就业意愿与现实期望有偏差,其就业压力较大;毕业生就业的部门主要为企业,且用人单位对本科层次的毕业生需求量较大.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为:思想品质、专业素养、专业证书和合作精神等.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访谈表明:新疆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无论是专业素养还是综合素养均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而且今后被调查单位仍会以会计专业毕业生为主要招聘对象.  相似文献   

12.
高职毕业生求职心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兴中 《发展》2009,(7):96-97
一、关注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制度是“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取”。其实现形式是“国家宏观调控,学校和各级政府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在这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形势下。对高职毕业生来说,竞争是推进他们积极进行职业准备、求职择业和自觉提高职业素质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曹占霞  杨丽 《魅力中国》2013,(13):172-172
本文以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样本,通过对毕业生的薪资状况、单位的满意度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汽车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优势和不足,提出提高汽车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供给数量、质量、结构三方面的优化途径,指出特定高校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应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数量和质量为目标,致力于在校生横向培养结构的优化、毕业生资源质量的提高和校企沟通平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周亮 《重庆与世界》2014,(4):100-103
针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以西安部分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地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采集大量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并对解决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四大结构性矛盾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上升,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困难重重,根据目前的形势分析,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结构性矛盾至少存在四个方面: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大学毕业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专业分布与社会对各专业毕业生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存在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17.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凸显,毕业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现象并存,高校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而提高高校学生的可雇佣性能力,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以河北省高校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学校、用人单位及政府层面提出提升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夏娟  刘娇英 《魅力中国》2011,(17):373-373
本科院校中的大专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困难重重,针对该层次的毕业生,本文剖析了就业困难的原因,并从学校、个人及用人单位三个不同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促进本科院校中大专层次毕业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19.
周兴中 《发展》2012,(9):93-94
近年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认真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和要求,严格就业工作的程序,不断提升服务于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能力和水平,下大力气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明确就业工作任务和目标,层层分解,狠抓落实,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实现了毕业生能就业、就好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20.
从目前的本科生就业形式来看,本科生的就业环境越来越严峻,如果想要保证就业,就必须要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许多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包括社会适应能力、沟通交际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等。就业能力的提升可以带来许多优势,一方面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另外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这篇论文主要分析的是校企合作给就业能力提升带来的积极作用,分析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