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该文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思想内涵和特征等,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过程及国内国际的响应。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渊源,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途径:"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途径;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加强周边外交;加强全球治理,担负起大国的责任;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新常态。  相似文献   

2.
一本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世界经济类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俄罗斯、东欧、中亚等转型国家经济研究的最新成果,欢迎投稿。二来稿应围绕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前沿问题、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讨,注重学术性和创新性,选题新颖,论证严谨,文字简练。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绿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俄罗斯产业发展与结构演变,中东欧国家"入盟"后经济发展及英国"脱欧"对其经济的影响,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对象国商品市场、要素市场、产业发展、对外贸易、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分配以及经济领域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等都将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前后两个时期分三个阶段阐述了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特点,分析区域经济合作从无到有、不断深化的历史进程。从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基础、合作机制、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中国对外投资和地方合作六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2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上海合作组织首次扩员后,区域经济合作步入发展新阶段。展望未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成员国应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大力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运行效率,构建多元化决策机制,强化市场调节作用。以构建区域产业链为方向拓展农业、医疗产业、软件产业和跨境电商的发展,同时培育多元化合作主体,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水平,为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颖  陈翔 《亚太经济》2015,(收录汇总):1-12
针对“世界向何处去?亚太怎么办?”的重大议题,中国把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亚太地区政策的总体目标与基本方向。按照“统筹发展和安全”理论,发展和安全应相互促进、同步前行,呈现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发展与安全相互融合的关系结构,借助统筹的思维可以更加有力地推进发展质量与安全水平的同步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与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体现在目标的统筹兼顾、手段的基本契合以及理念的总体一致,亚太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把发展和安全统筹的新地区秩序。要扎实有效地促进亚太命运共同体的落地生根,需要基于政治互信、发展互利、安全互进以及文明互鉴,借助经济发展合作与政治安全合作的“双轮”驱动,统筹发展和安全在亚太地区的实践进程。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思维开展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有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对其他地区的进步事业也具有相应启发。  相似文献   

5.
李颖  陈翔 《亚太经济》2023,(收录汇总):1-12
针对“世界向何处去?亚太怎么办?”的重大议题,中国把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亚太地区政策的总体目标与基本方向。按照“统筹发展和安全”理论,发展和安全应相互促进、同步前行,呈现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发展与安全相互融合的关系结构,借助统筹的思维可以更加有力地推进发展质量与安全水平的同步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与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体现在目标的统筹兼顾、手段的基本契合以及理念的总体一致,亚太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把发展和安全统筹的新地区秩序。要扎实有效地促进亚太命运共同体的落地生根,需要基于政治互信、发展互利、安全互进以及文明互鉴,借助经济发展合作与政治安全合作的“双轮”驱动,统筹发展和安全在亚太地区的实践进程。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思维开展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有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对其他地区的进步事业也具有相应启发。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梦与世界各国的梦紧密联系,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稳定的世界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共享发展理念的培育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来理解共享发展理念需把握好共建、共享、共富的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重要思想与共享发展理念具有密切联系,并且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和构建共享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7.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提出的.当前学术界主要是从外交和国家安全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和阐述,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不应仅仅从国际事务层面,而更应该从国内事务层面上来理解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我国的发展价值.如何实现"中国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融通,是本文阐述的重点.根据不同的载体,本文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分为社会共同体、 民族共同体、 区域共同体、 精神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等,以此来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实现"中国梦"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不断创新国际关系理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际关系的新思想、新理念。深入学习和领会其国际关系思想,为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打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并且为世界提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9.
上海合作组织在经过5年的发展后,包括经济在内的各个领域的相互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前期通过的《关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落实措施计划》,进一步将经贸合作推向了具体实施阶段。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深化上海合作组织的经贸合作,如何尽快实现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等各成员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推进经贸一体化有利于区域经济稳定,它能有效应对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消除贸易转移效应的影响,并使区域内成员尽早享受制度性合作的好处。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和特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是新的历史的飞跃,也是在中国本土化的创新过程和"一带一路"等具体实践检验的过程。文章分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背景并阐述其重要意义、挖掘其现时价值。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帮助解决全球治理新问题,为促进全球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相似文献   

11.
资本扩散的无尽过程不断将整个世界卷入到资本的循环圈,从而呈现出了一个资本全球化的过程,使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性地回答了我们应该和怎么对待世界性问题。在世界经济大潮中,我们应顺应时代潮流,凝聚各国共识,为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观念的提出,对整个世界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一个区域合作组织,经过成员国共同的努力和发展,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多级化的背景下,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区域经济合作对该地区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运用有限理性和复制动态假设,构建了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演化稳定点,研究了参与人策略选择的决定因素及相互之间的变动关系,这将为各成员国在各领域的深化合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述了其正义观,即能够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这种正义观视角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其正义价值,具体表现为独特的法治正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国际法的调整。为了践行这样的法治正义,中国需要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上升为国际法准则,并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实践,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由于独联体一体化的整体形势停滞不前,独联体框架内的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国家联盟、欧亚经济共同体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次地区一体化的发展更让独联体内的成员国感兴趣。在独联体框架之外,上海合作组织稳步发展,其国际影响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苏联原有地区内众多地区性组织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入了中外学者的研究视野。作者探讨了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并认为这两个组织内的成员国大部分重叠、所处地域大面积交叉以及组织功能局部重合决定了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竞争关系。但是,这两个组织之间没有展开竞争,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合作意愿,并启动了合作进程。这种合作关系取决于两组织主导国的合作关系、美国在中亚对中俄构成的压力和两组织面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任务这三个因素。因此,两组织的关系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但合作关系大于竞争关系。然而,两组织展开合作并没有使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完全消失,随着中俄综合实力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两组织之间的合作将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5.
共享发展理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积极回应了共同体的发展困境。文章建议,在共享发展理念下,通过经济发展层面、政治文化层面和社会治理层面,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倡议是现阶段实现人类繁荣发展的中国式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关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探索。“六大全球倡议”是呼应现阶段世界历史发展现实需要的根本举措,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新秩序合作为平台,是塑造各国经济文化共同繁荣的新示范;全球发展倡议以提升“发展”议题为目标,是塑造各国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新遵循;全球安全倡议以消除零和博弈和冷战思维为规范,是塑造国际社会共同安全的新思路;全球文明倡议以打破西方文明迷思为前提,是塑造多样文明共同互鉴的新观念;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以凝聚共识为基础,是塑造科技发展共同治理的新尝试。中国“六大全球倡议”从多个领域共同促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并提出未来的发展举措。  相似文献   

17.
上海合作组织自2001年6月15日正式成立以来,在反恐、经贸、文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其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中国必须采取必要的应对策略来维护国家利益,促使上海合作组织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在维护地区安全,加强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上海合作组织自2001年6月15日正式成立以来,在反恐、经贸、文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其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中国必须采取必要的应对策略来维护国家利益,促使上海合作组织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在维护地区安全,加强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顺应时代发展,以全人类幸福为出发点,创造性提出的中国方案。由各国相互依赖加深和共同挑战出现而生发的共同利益是人类的命运交汇点,即人类命运共同体起于利益共生。但利益的纽带会因为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而断裂,要想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长期可持续的构建,必须达成基于共同利益的文化共识。在此过程中,中国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更是推动者和实践者,要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诠释力;继续推进全球化,扩大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基础;不断推进民心相通,以人文交流合作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走过了成绩斐然的十年,将开启下一个十年征程,可考虑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依托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二者在合作理念、合作主体、合作地域、合作功能、合作原则以及合作宗旨等方面高度契合,都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国际公共产品,具有协同的可行性;但另一方面,由于上合组织成员国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立场和政策存在一定差异,二者协同也存在局限性。可采取适宜的发展路径:一是依托上海合作组织搭建的平台,弘扬“一带一路”的先进理念,有效提升共建国家对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认知度、认可度和参与度;二是与共建国家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建立专题性信息共享体系,促进彼此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对接;三是促进二者融合发展,将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之间的“五通”合作打造成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四是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安全合作水平,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五是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的人文合作机制,打造“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