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各国纷纷酝酿或也已推出一系列经济刺激退出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握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和节奏,成为一个重大的政策和现实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应该逐步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原因,同时在把握退出时机和节奏上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全球经济展望的研究报告.日本从经济衰退中复苏后,通过操作流动性退出和政府购买债券(JGB)、提高利率来兑现退出政策的时间承诺等四个步骤使经济刺激政策有序退出后,既不引发高通胀又不影响金融稳定,对当前危机后退出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9年第三季度,随着欧元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法国和德国的经济增长得以恢复(均增长了0.3%),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问题摆在了欧元区各国政策决策者面前,亦引发了世界主要经济体对经济刺激政策退出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4.
经济刺激政策是否到了退出的时点?为什么在我国的经济增长趋势已经基本确立的情况下却没有步澳大利亚央行的后尘呢?  相似文献   

5.
2008年欧美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在此种政策的作用下,西方各国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但同时也造成全球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目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到了退出的时候,然而该项政策的退出是一个具有复杂性、依存性和外部性的系统工程,退出时机、退出策略和退出工具的选择三者相互依存和制约。大国货币政策在转变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即各国货币政策具有内在的相互依赖性和政策一体化效应。文章以美国为例,分析了中央银行(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实体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提出了如何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并就我国应对美国退出量化货币宽松政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钢 《特区经济》2011,(12):188-189
长期以来,我国中部地区金融发展比较落后,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要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崛起,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以外,加快中部地区金融发展,促进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乍暖还寒之间,倏忽已是晚春。尽管欧洲经济寒潮阵阵,中国经济大势仍是热气逼人。当前国际上一些经济向好的国家已在绸缪“退出”刺激政策,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大国更是在澳大利亚之后,加入了收紧货币的行列。相比之下,中国的宏观政策仍然显得颇为滞后。我们认为,现在该是加息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8.
美联储在2014年10月29日停止实行资产购买计划后,表明2008年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以下简称QE)正式退出。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必然会受到美国实施和退出QE的影响,而且,美国和中国分别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金融市场必然会发生剧烈动荡,这除了将对美国经济增长方式产生作用以外,还会让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受到美联储退出QE的外溢性风险。文章在介绍相关背景的基础上,分析QE政策退出对我国居民资产组合的动态预测,阐述QE政策退出对各项资产组合的实际影响并提出相关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增进对全球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缘起的理解,本文利用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2002—2020年的面板数据,从多个角度使用多个指标衡量国家金融化,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家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仅使得企业和家庭等微观经济主体金融化,还对国家金融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是全球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的原因之一。第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化的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发展中国家金融化主要是为规避发达国家溢出的或者国内经济变革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而发达国家并非如此,而是为攫取其他经济体的利润。第三,国家治理能力会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家金融化的促进作用,并且国家治理能力主要通过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票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深化来减轻全球经济金融化,而不是通过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债务影响的渠道。在经过使用工具变量,主成分分析法等稳健性检验后,基准实证结果仍保持一致。本文研究表明,我们需要保持各国经济政策的连续性、透明性与稳定性,并要有意识地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水平以抑制全球经济金融化。  相似文献   

10.
正考虑到住房限购措施对市场心理的巨大影响,若在房价继续上涨时期贸然松绑或退出,只会加剧市场上涨压力。只有在楼市见顶回落、调整趋势基本确立之时,才有可能打开行政控制措施退出的时间窗口。据报道,近期南宁、无锡、宁波、铜陵等城市相继通过松绑行政控制措施,或采取部分刺激政策,意在激活日渐转淡的楼市。预期未来还将有一些城市会加入所谓楼市"微刺激"的阵营。应该看到,根据各地楼市演化调整政策,防止楼市急剧回落影响到宏观经济金融稳定,体现了分类调控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1.
日本政策金融体系探析与借鉴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翁东玲政策金融是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虽然许多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金融活动,但日本的政策金融体系比较完善,营运效率高,对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通过对日本政策金融的研究,总结出一些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李佶 《中国经贸》2011,(22):151-152
为了解决好基层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中国银监会调整了农村地区银行业的金融政策,有效的处理了“三农”问题。城乡的发展关乎国家的大局,农村金融问题已经成了一个焦点性问题,因此基层银行在农村金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基层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基层银行业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于基层银行风险控制的研究,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有利于基层金融体制、基层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私募股权基金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融资手段,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私募股权基金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刺激创新型企业发展。基于上述原因,国家初期往往直接介入私募股权基金,成立产业投资基金。该文分析了私募股权基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回顾了中国第一家产业投资基金“中创公司”市场退出的教训,在此基础上判断了现阶段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海外经济评论》2009,(47):12-15
【瑞士瑞银集团2009年9月】概览 自从中国在10个月前宣布了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以来,财政资金迅速下达,而固定资产投资和整体国内经济活动已经开始强劲复苏。我们认为现在是时候再来考察一下关于中国经济刺激的一些问题和担忧了。政府经济刺激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有多少已经下达?刺激政策资金下发的速度放缓会导致经济增长急剧放缓吗?经济刺激政策能持续多久、其效果何时开始减弱?  相似文献   

15.
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受科技政策环境、金融发展程度、风险资本退出机制、社会需求契合度等因素影响,其中金融的作用不可忽视。文章立足金融支持视角,从宏观政策制订、科技平台建设、加强金融创新、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对加快江苏地区科技成果转化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加强金融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美联储逐渐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由此引起的全球利率及资本流向改变,将使全球金融风险定价与资本结构在未来两三年内经历较大的调整.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一方面,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进程有所加快,重新主导全球经济发展,美联储启动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程序;另一方面,美联储的退出政策将加大全球金融动荡,大量资金从新兴市场经济体回流美国,进而对新兴经济体的汇率和金融资产价值产生冲击.美联储退出政策对我国国内流动性收缩有较大影响,国内开始执行“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综合来看,今年我国金融市场依然会面临结构性或季节性的资金紧张压力.  相似文献   

17.
反危机经济刺激政策作为一种过渡性政策,在完成其使命后,必须在合适的时机选择退出。在退出的时机上,应当以经济重获稳定增长的基础作为标准,并需要综合考虑资产价格上涨水平、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政策选择等因素。在退出手段上,建议货币政策应先行退出,真正回归"适度"宽松,而在财政政策的选择上,可考虑对财政支出的投向进行适度调整。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计划金融与市场金融并存,由于地区间原有基础的不同和经济制度转轨步伐快慢各异,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二元金融结构:东部地区的市场金融较多,计划金融成分微弱,而西部地区则相反。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区域金融经济发展非均衡的经济,如果奉行"一个国家、一种金融政策",则这种相同的金融政策投入势必会引起不同地区间的不同产出,出现"苦乐不均"的现象,并可能扭曲地区间的经济关系。从这个角度看,我国长期以来所实行的全国范围内均齐划一的宏观金融政策,表面上看来是平  相似文献   

19.
王东 《中国经贸》2009,(23):66-68
2009年.在大规模金融救助措施的实施和经济刺激政策的引导下,全球经济从衰退逐步走向复苏,国际金融环境改善也初见成效。但另一方面.在复苏与风险并行、通缩与通胀并存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泛滥的情况下.未来全球经济复苏能否持续?宽松货币政策是否需要退出?国际金融多边机构改革能否进一步深入?有关各界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20.
在最近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全球化的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状况、市场状况及经济状况都不甚乐观,这从一定程度上也给我罔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外来的投资减少较为明显,市场的需求量有所萎缩,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的撤资或破产有所增加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国家的财政总收入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损失。为此,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及政策用以刺激经济和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