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吕桐龄 《魅力中国》2010,(15):74-74
“美是真理的光辉”,因为美和真在数学教学中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吸引着无数的探索者,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也就照耀出他们认识真理的道路,以达到提高修养,纯洁感情,发展才能,平衡心理等作用。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本学科教材之美,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运用智慧的教学语言,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运用多变的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来实现数学内容美、教学过程美。  相似文献   

2.
王燕 《魅力中国》2011,(10):150-150
对于学校德育工作,很多人以为这是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老师或班主任的事,似乎与数学无缘,这是一种误解。长期以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德育”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德育工作的“空白区”。笔者以为数学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认真钻研、挖掘教材,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受到了形象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了素质,增强了数学内在美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呢?我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美育,即审美教育,就是与美的感受相结合的教育.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没有一定数学素养的人,不可能感受数学的美,更不能发现数学美.  相似文献   

4.
赵义平 《西部大开发》2011,(12):102-102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许多人对它的第一感觉是抽象,枯燥、乏味,让人昏昏欲睡。这反映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消极状态。其实,生活是美的,而生活中因为有了数学也应变得更美。反思一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让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未必是合理的,我们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未必是恰当的。因此《数学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新的数学教材也在这方面有了很好的体现,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应有根本的改变。于是,数学情境教学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相似文献   

5.
郭利芳 《魅力中国》2010,(25):243-243
要想在不影响语文教学目标又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首先必须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  相似文献   

6.
余俊 《魅力中国》2011,(14):210-210
中职数学要求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本文通过对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和结构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教材的发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发展五个方面深刻地阐述了传统的数学教育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要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邵萍 《西部大开发》2011,(2):145-145
朱光潜认为:“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美感教育的功用在怡情养性,所以是德育的基础功夫”。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中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美感教育,利用教材中丰富的资源,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体验并感悟山水描写中蕴涵的情感美,亲青美.爱情篇章中的人性美,人类挑战“自我”所表现出的生命价值美和人类对美的创造所体现出的自身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从而提南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8.
王新全 《魅力中国》2014,(15):191-191
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对中职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中职数学教学要服务于专业课,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因此,作为中职数学教师,当务之急就是接触不同专业,拉近数学与专业学科的距离,然后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标准.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地处理教材。当然,还要以生活化的教学使课本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关。生活离不开关,语文教育更离不开关育。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里面关的因素,运用各种有限的教学用具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欣赏、理解、描绘、创作美,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针对当前初中数学专业教育教学开展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探究,结合数学专业教学特征,对未来教育教学计划开展中需要重点规划的改革方向进行整理。并针对教学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意见,为优化初中数学专业教育教学任务提供参考,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梅俊华 《魅力中国》2013,(31):198-198
独立学院民族预科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随着其规模的不断壮大,数学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学生的数学能力参差不齐,传统的一刀切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在预科数学教学中采取分级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分级办法,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大纲,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何精致 《魅力中国》2009,(16):131-131
数学美无处不在,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感受感受到它的美,才能教好和学好数学,下面我们由表及里的去感受数学的美及探讨它的意义。 一、感受数学美(一)外表美 数学方法与理论中的美,就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与对称,恰到好处的平衡,一句话,那就是井然有序,统一协调,从而使我们对整体以及细节都能清楚地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钟如平 《魅力中国》2013,(32):378-378,370
语文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是追求素质教育的目标。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在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充分的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的素质教育应是:学生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接受知识的传授、道德的培养和美育的渗透。本文在对美育与教育、美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的理解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中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实际,从“语言美”、“情节美”、“形象美”、“感情美”、“意境美”、“蕴含美”、“自然美”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方法”。文章力求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挖掘、去采撷、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在美的探求中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并激起他们对于丑的憎恶,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陈红义 《魅力中国》2010,(11):235-235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就初中教育阶段,如何实施新课标浅谈四点个人认识,与教育界同仁共同交流。、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发挥教学主导作用;二、重视课堂纪律调控,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三、重视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相似文献   

15.
姜西荣 《西部大开发》2010,(9):40-40,6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充分说明爱美是人的天性。追求美也是人们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需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领悟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我觉得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主动渗透美育。通过各种方法和教学手段让课文中的形象活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使学生对祖国壮丽山川景物和人物的美好品质由衷赞叹,对美好纯洁的事物有所追求,对丑恶、腐朽的势力进行揭露和鞭挞。用语文教材中关的因素教育学生,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感受美、欣赏美,进而在生活中创造美,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成为既会感悟美,又会创造美的新时代小公民。  相似文献   

16.
黄扬斌 《魅力中国》2011,(8):170-170
通过对中职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阐述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结合本校的实际,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新课改情况下的农村数学教育,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农村数学教育应更新观念,转变教师角色,顺应时代需求,关注学生发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采取各种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熊挺 《魅力中国》2010,(18):43-43
现代中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培养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本人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教育观念等方面浅谈初级中学数学教育与教学  相似文献   

19.
曹爱霞 《魅力中国》2011,(12):274-274
本文从几年的教学实践与学习他人的经验入手,对初中与中职数学的衔接;制定必要的专业大纲和校本教材;教学分层次化以及课外辅导的侧重点等方面进行探析,力求针对中职生的专业特点,从教学中与普通高中区别开来,因材施教,以达到中职数学教学真正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数学是美的。因为数学是一门既真又美的学科,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独特的数学美。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擞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如形式结构的整体美、和谐美、对称美,内容的严谨美,语言、方法的简洁美,解题思路的创造美、奇异美,逻辑抽象美,应用美等。数学美不仅给人们以极大精神享受.而且给数学的发现、发展也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在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鉴别、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能力,可变“苦学”为“乐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