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改变教师的地位和角色,改变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和所有教育工作者一样,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积极探索,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新课改的潮流中,在这里主要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与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改变教师的地位和角色,改变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和所有教育工作者一样,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积极探索,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新课改的潮流中,在这里主要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与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3.
冯明锋 《魅力中国》2010,(14):237-237
众所周知。我们现行的初中政治教学仍处在比较僵化的教学轨道:课堂上教师讲解知识要点;考试时学生奋力疾书,力争多答。学生在政治课上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却不知有什么用,怎么用。而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萌 《魅力中国》2013,(14):166-166
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要每一位教师有信心,并能从学生、教材等实际情况出发,打破常规,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栗林林 《魅力中国》2014,(17):142-142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要发生变化,面对新形势,我在教学中作出了一些探究,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学会学习方法,并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更多的快乐和满足,让学生在教学中不但获得知识的教育,更能获得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6.
陈军 《魅力中国》2014,(2):160-160
教育发展到今天,教学理念出现了巨大变化,现在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原来满堂灌的情况,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跨跃。以这一新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素质教育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7.
曹卫中 《魅力中国》2010,(18):98-98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思考的。  相似文献   

8.
黄二华 《魅力中国》2014,(18):210-210
职业教育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必修课,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且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对此,政治教师应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强调教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人格,从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知识需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近年来,我对如何上好职业教育思想政治课做了一些探索。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大量事实表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的,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远远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形势逼迫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认为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这就需要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原利芹 《魅力中国》2010,(34):255-255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要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实施新课程中,英语学困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他们对学好英语缺乏信心,垂头丧气,学习中怕苦怕难。如何转化他们,促进他们的发展,既是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更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如何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从自己执教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新时期人才的培养需要和国际竞争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热情,而历史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这些目标的实现,为此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邰学珍 《理论观察》2005,(1):100-100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要使教学卓有成效,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一切教育的主体。教师传授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努力才能转化为他本人财富,因此,教师在课堂组织、指导、示范和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黄春旺 《魅力中国》2013,(8):321-321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体育教学中以教师单纯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法,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新体育教学观念。在改革的过程中.体育课堂的非语言教学、多元化教学、规定教学任务与非规定教学任务相结合、现代化教学、师生情感互动教学、活跃气氛等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将的得到很好的体现。本文通过对多元化体育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教学多元化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朱雅静 《魅力中国》2013,(11):228-229
一、教学观念上反思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一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5.
潘丽敏 《魅力中国》2014,(5):150-150
随着意味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尽管在每次培训中,我都能认真参加,刻苦钻研,对语文这门课程的性质;语文的读、说、听、写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实践中的综合实践性学习等方面,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理念系统,有比较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自我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周小顺 《魅力中国》2010,(14):214-214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有别于旧课程理念的重要标志。学生能否很好地自主学习决定新课程改革是否成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转变。“学什么”“怎么学”是学生自主学习中面临的问题。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姜华 《魅力中国》2014,(4):265-265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带来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各学科的教育工作者都在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探索各种新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因此,探究式教学广受喜爱。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新的课程标准需要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去理解,遵循教学原则,讲究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梳理了我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张文琳 《魅力中国》2013,(32):143-143
学习方法的改革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新课程理念强调以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杨春权 《魅力中国》2013,(20):200-200
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数学教育目的就是让每个人能掌握有用的数学,从数学教育中尽可能多的得到益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适合新课程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每一个教学者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新课标培训和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注意。一、教学思路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