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300名大学生作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了锻炼动机。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在健康、能力、乐趣和社交动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外貌动机明显强于男大学生,外貌动机是她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在心理动力;江西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强度排序是:健康>乐趣>能力>社交>外貌,个体、性别、社会和环境等因素是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青  胡颖森 《特区经济》2011,(10):292-294
本文通过对父子收入代际弹性和家庭收入代际弹性的研究,发现子女收入很大程度上受到父亲收入或家庭收入的影响,证明了中国居民收入代际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传递效应,特别是低收入群体。通过内外因分析,可以发现教育成为影响中国居民收入代际传递现象的重要因素。教育是一种重要的代际流动机制,个人教育水平提高和教育环境的公平可以使低收入群体有机会流向更高收入阶层。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8年起开始快速扩张,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呈现出急剧攀升态势,在这一阶段高等教育扩张是有益于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还是使其更加恶化呢?基于1998-2013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研究高等教育扩张对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将变得富有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扩张对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扩张效应,不过随着接受高等教育群体的比例逐渐扩大,高等教育扩张的平等化效应慢慢开始体现,高等教育扩张引致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相对减小,但高等教育扩张始终未起到改善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玖立  田媛 《南方经济》2019,38(1):81-102
作为一项稀缺资源,好的外表能够为个体带来多重溢价和福利。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个体的外貌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影响幸福感的其他因素之后,个体的外貌对其幸福感依然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外貌更具吸引力的个体,其自评的生活满意度更高。外貌的这一影响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收入群组中均有所差异。同时,在该影响机制中,个体的经济状况扮演着中介渠道的角色。文章运用访员固定效应和工具变量估计控制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相对剥夺影响劳动力迁移的相关文献主要从理论、实证及政策建议三个方面展开。理论研究表明收入、住房、社会资源等相对匮乏的个体(或家庭)会产生相对剥夺感,这种剥夺感是促进其迁移的重要原因,学者们从单期和多期角度论述了上述观点的正确性;实证研究中,通过科学的选择维度、合理地定义相对剥夺、选择恰当的计量模型来验证相对剥夺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剥夺是影响迁移的重要解释变量;政策方面指出如果想要改变某地的迁移行为,不仅要考虑个体(或家庭)的绝对收入水平,还要考虑该地区的收入分配状况。未来应在群内和群间剥夺的多维性、情感剥夺和风险考虑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效应的强弱受其累进性和平均税率的影响。本文采用不同收入数据分析了税制设计和居民收入水平对个人所得税累进性、平均税率及其收入分配效应的影响。不管居民收入分布状态是否均匀,我国个人所得税在2011年和2018年改革前后都能发挥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虽然改革弱化了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效应,但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会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云南省红河州农户劳动力培训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农户收入不仅受个体异质性影响,而且受村庄异质性影响,目前农户参加劳动力培训的效应仅为2.52%,远远低于未参加劳动力培训农户的收入效应,说明目前培训的选择机制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云南省红河州农户劳动力培训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农户收入不仅受个体异质性影响,而且受村庄异质性影响,目前农户参加劳动力培训的效应仅为2.52%,远远低于未参加劳动力培训农户的收入效应,说明目前培训的选择机制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医疗消费行为变化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收入对医疗消费的直接效应表现为医疗消费随收入水平提高而增加;收入的间接效应是指收入下降导致了健康水平下降,从而医疗支出增加。本文采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数据,用一个医疗决策模型和医疗支出模型估计了中国农村医疗支出和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89年,收入的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到1997年,收入水平对医疗支出的影响变得不显著。究其原因,这一时期的收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发生作用且作用相当,由此可见低收入农民面临收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双重影响,其结果可能是低收入的农民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和健康水平进一步下降。因此,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增加对低收入农民的转移支付,建立医疗保障制度的必要性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指出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低收入群体已经形成的基础上。认真探究了低收入群体形成的原因及目前的发展状况;深刻地阐述和剖析了当前扶持低收入群体、救助贫困人口的重大现实意义;并针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的已有缺陷,提出了收入分配政策必须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的一系列政策主张,以期通过扶持和救助,有效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缓解各种利益矛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中国城镇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CHIP),实证检验了外资进入对收入总体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外资进入对居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等基本的收入决定要素下,逐步引入产业、省份、企业所有权和职业类别的固定效应后,检验结果依然稳健.本文进一步验证了外资进入对不同类型劳动者的影响.其结果显示:外资进入对高技能劳动收入的正向影响大于对低技能劳动力收入的正向影响;外资进入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劳动者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外资进入对男性劳动力收入的正向影响大于对女性劳动力收入的正向影响;外资进入对高收入者的正向影响大于对低收入者的正向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外资进入在提高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的同时,也在拉大居民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毛雁冰  薛文骏 《改革》2012,(5):33-3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占比近年来出现下降的趋势。从产业结构变动,城乡结构变动以及出口结构变动等角度,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模型检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出口依存度与居民收入占比之间存在的关系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应当以提高居民收入为目标,要充分发挥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优势促进就业,建立收入增长的有效机制并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从而实现扩大消费、增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宁波农民收入增长明显加快,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良好态势。但是城镇居民内部、国民经济各行业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已成为拉开居民收入差距的症结所在。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三农”扶持力度,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等措施,将有助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杨扬  余壮雄  冯柏睿 《南方经济》2022,41(11):109-127
文章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基于个体选择的微观机制,考察了出生地规模对个体收入的时间效应、空间异化效应、代际传递效应和迁移效应;从出生地规模这一独特的视角,解释了收入差距持久性的成因。研究发现:出生地作为个体的初始禀赋对个体未来收入存在显著影响,出生地规模越大,个体的未来收入越高;这一效应伴随个体在出生地的成长时长增强,并依据不同城市的特征产生空间异化效应。另外,出生地规模不仅影响了个体的未来收入,也对个体的迁移行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个体的迁移选择又进一步引起了城市规模分化。具体而言,出生地城市规模越大的个体迁移概率越大,且出生地城市规模越大的个体越趋向迁移到比出生地规模更大的城市;而迁移个体的迁移次数越多,出生地规模的收入效应越强。基于上述出生地规模对收入的正向促进作用和迁移效应,家庭效用最大化的个体将趋于迁往规模更大的城市,这将引起城市规模分化加剧。文章证实了初始禀赋对个体收入影响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并为城市规模和个体收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差距具有区域差异性、农业贡献递减性和工资性来源主导性等基本特征。就业选择对收入区域差异影响的分析表明,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收入效应单调递增,不同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收入效应各异,行业技术密集度的收入效应为正。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应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村劳动力最大限度地向非农产业转移;细化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层次;拓展人力资本投资渠道,提升就业稳定性和收入水平:加大政府引导干预力度,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分配关系不舍理,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分配行为不规范,分配秩序混乱。体制性弊端是形成现有收入分配格局的根本原因,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财税政策作为收入分配调控功能的主要杠杆。应在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郑晓冬 《南方经济》2021,40(2):123-140
研究他人幸福感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评价公共政策的真实效果,如何有效识别幸福感人际传递的因果关系是分析幸福传染效应的核心问题。文章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以社区为参照单位讨论与检验了人际间的幸福传染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个人、家庭与社区层面的相关因素后,社区其他人的幸福感对个体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分别以社区其他人的父母教育程度以及受访时间和天气作为工具变量,并进行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2SLS)的结果依然支持“幸福会传染”的结论。此外,包括指标、样本和方法调整在内的稳健性检验仍显示结果一致可靠。从群体差异来看,幸福的传染效应更加明显地发生于农村、家庭收入较低,以及自身幸福感和社会资本处于中高水平的群体。幸福在人际间传染的主要渠道有两条:一是个体通过捕捉模仿或认知联想他人的情绪与行为来改变其精神健康与社会信任水平,进而影响其幸福状态;二是他人积极的情绪与反馈有助于社会网络的构建与发展,从而通过促进社会互助影响个体的幸福感。幸福传染效应的存在为完善政策与项目的全面评估、加强社会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促进正能量的传播等提供了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贸易-技术效应"对收入差距影响的短期与长期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00~2009年我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了"贸易-技术效应"对熟练与非熟练技术劳动力间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技术升级与新技术采用有着正面影响;短期内,贸易自由化通过"贸易-技术效应"机制,引致熟练技术劳动力相对需求上升,熟练与非熟练技术劳动力间的收入差距扩大;长期而言,"贸易-技术效应"机制使得熟练技术劳动力供给数量相对增加,熟练与非熟练技术劳动力间的收入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贸易-技术效应"对收入差距影响的短期与长期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00~2009年我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了"贸易-技术效应"对熟练与非熟练技术劳动力间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技术升级与新技术采用有着正面影响;短期内,贸易自由化通过"贸易-技术效应"机制,引致熟练技术劳动力相对需求上升,熟练与非熟练技术劳动力间的收入差距扩大;长期而言,"贸易-技术效应"机制使得熟练技术劳动力供给数量相对增加,熟练与非熟练技术劳动力间的收入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在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其收入差距在多个层面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特别是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以及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有迅速扩大尤其引人瞩目,居民收入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这一问题将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稳定,本根据统计资料对山东省居民的收入差距状况和产生原因作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