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曦  张万强 《辽宁经济》2014,(11):21-2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加强基本公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越来越受到重视。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中,政府财政支出责任事关重要,要明确各级政府财政支出责任,增强政府财政保障能力,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对弱势地区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2.
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以满足辖区居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财税体制改革给地方政府带来的财政压力,会对其公共服务供给行为产生影响。在测度中国229个地级市公共服务质量与财政压力的基础上,构建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地方财政压力对公共服务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地方财政压力对公共服务质量产生了非线性影响,当地方政府承压超过一定限度时,财政压力将显著降低辖区公共服务质量;实证结果因地区、城市规模不同而呈现异质性;不同种类公共服务间的质量差异,源于财政压力环境下地方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行为。为此,应将财政压力控制在适度范围内,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质量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3.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目标之主要途径。近年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识别研究成果颇丰。文章以国内外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差异为研究切入点进行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4.
《宁波经济》2006,(7):28-32
政府预算作为政府履行其职能而安排财政资金收入和支出的一揽子计划,是反映政府活动的一面“镜子”。目前主要通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财政资金效益审计两个方面解决合理安排财政支出、提高财政预算支出效果的问题。完善财政绩效评价机制,强化财政支出预算绩效审计,并实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绩效审计的结合,对提高财政支出预算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共财政视野下的公共服务乏力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服务精神是21世纪行政领导的本质,公共服务职能更应成为政府行政的重中之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政府应该以新公共服务理念为指导,突出强化公民最为关心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实现从发展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过渡。文章探析了在政府转型过程中的公共服务乏力现象,关注点在于财政支出比例、央地关系和区域均衡等三对矛盾,并提出了相应的财政对策以确保公共服务的有力、公平。  相似文献   

6.
实行部门预算是我国在财政支出管理上推出的一项重大管理改革,旨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预算管理体系和公共财政框架,优化财政资源配置,规范政府、财政和单位三者之间的行为,保证政府预算完整,实现政府预算统一。因此围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框架,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财政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编制,  相似文献   

7.
构建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构建公共服务型财政,必须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社会公共性开支,完善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改革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但却使地方政府承担了更多的支出责任。虽然分税制改革增强了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财力,增加了民生支出,使得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功能不断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民族地区仍然存在财力不足、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划分不合理、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应转变政府和财政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进一步明确各级财政支出职责;建立转移支付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是一种制度改革,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和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实现政府预算支出的科学管理和绩效监控,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本文介绍了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地方财政支出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些对策有助于提高地方财政支出的效益和质量,适应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广西经济》2005,(9):30-32
基层财政现状分析 (一)现行基层财政的主要职能分析 基层财政是根据《预算法》的规定,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思想而设立的,设立基层财政的目的是调动乡镇理财积极性,增加财政收入,控制财政支出,平衡财政收支。基层财政作为一级财政,其职能应包括:组织财政收入、保障乡镇政府的有效运转,提供乡镇范围内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监督财政收入与支出等职能。  相似文献   

11.
李晓嘉 《乡镇经济》2008,24(11):54-57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是政府财政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对我国农村财政卫生支出进行绩效评价,有利于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文章通过建立“布朗-杰克逊”公共支出模型的扩展式,探讨了财政资金对农村医疗保障投入的绩效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是政府财政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对我国农村财政卫生支出进行绩效评价,有利于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文章通过建立"布朗-杰克逊"公共支出模型的扩展式,探讨了财政资金对农村医疗保障投入的绩效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贾康  刘微 《开放导报》2008,(4):52-56
新时期公共财政建设要服务于总体经济社会转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预算收入增长态势尚难以保障未来服务大局的财政支出增长需要。本文提出应首先从整合政府公共资源、形成保障财力方面,挖掘潜力,合理利用多项可用公共资源,并大力推进机制、制度创新,提高资金综合效益以促进社会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14.
国家财政预算,是国家制定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有计划地筹集和分配财政资金的主要工具。国家财政预算存在编制必滞后、质量难保证、执行常脱节、体制未转型、内容不完整、编制不透明等不足,应调整国家预算编制时间,确定公共财政改革目标,全面推行零基国家预算,提高财政预算的透明度,构建有效的财政监督机制,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完善国家预算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使国家预算真正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起到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作用,从而充分发挥其分配、调控和监督的职能。  相似文献   

15.
论服务型政府的公共财政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近期确立的政府改革目标。服务型政府的成功建设始终离不开公共财政制度作保障。必须加快以公共化为取向的财政体制变革,改革公共收入制度、公共支出制度,并逐步理顺公共服务供给中各级政府财权事权划分。  相似文献   

16.
黄麟 《改革与战略》2011,27(12):81-83,102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和当务之急。我国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的原因在于现行地方财政制度存在缺陷:二元财政支出形式、地方分税制不健全和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因此,应建立城乡统筹、事权明晰的公共服务内容体系,打破原有的财政收支框架并建立公共预算体制,并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传统政府预算制度的弊端,近年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多项预算改革措施。但应看到,我国的政府预算制度改革尚处于初始阶段.与公共财政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根据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进程和我国的预算管理实际,今后的预算改革应着重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控制,增强预算的透明度,确保预算的合规性。在此基础上,逐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引入绩效管理因素,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以及提升政府部门的施政绩效。  相似文献   

18.
政府的预算支出透明度关系到政府使用预算资金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也是规范政府财政行为、提高政府执政效率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和预算改革的发展,提高政府的预算支出透明度已经成为了公众的政治诉求之一。然而通过近几年政府有关预算透明度实践的案例来看,政府预算支出透明度的提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改革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却阻碍了政府预算支出透明度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本文主要从激励考核机制、参与式预算、法律和文化教育四个方面提出了四个提高政府预算支出透明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What can be learned about policy prioritization in Africa by examining long‐run trends in public expenditure and employment? Many have contended that Africa's post‐colonial leaders pursued economically unproductive budget policies that prioritized the growth of their patronage networks over socially beneficial spending, resulting in bloated payrolls, persistent deficits, and a large rent‐seeking public service. Using a purpose‐built dataset of annual public expenditure and employment series from Kenya, Tanzania, and Uganda for 1960–2010 against which to test these assumptions, this article questions whether there was anything exceptional about the growth or composition of East Africa's post‐independence expenditure. All three states grew and contracted in roughly the same periods as other regions of the world, although their contraction after 1980 was particularly marked. Industrial policy and capital investments influenced budget priorities in the early independence era, while military expenditure and debt service payments escalated in the late 1970s. The government wage bill, meanwhile, fell as a proportion of total spending over the same period. To finance employment growth while the wage bill contracted, governments allowed real wages to plummet in the 1970s–90s. In light of these external constraints and legacies, this article questions whether a budget unencumbered by patronage would have looked very differ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