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银萍 《魅力中国》2010,(31):127-127
自我国电视媒体行业开展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以来,其经营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走向了产业化道路,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电视媒体想要赢得尽可能大的优势,求得更快速的发展,实行电视品牌的经营策略便是当务之急。品牌策略就包括品牌的建构、维护和延伸,实施有效的产品品牌策略就意味着电视节目在消费者中的高认知度、高收视率,尤其是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本文通过电视品牌栏目介绍,分析品牌栏目维护的必要性及措施,以期推动我国电视品牌栏目的品牌维护。  相似文献   

2.
刘青 《理论观察》2006,(5):136-138
今天,中国电视已经进入了一个以丰富内涵为主的品牌竞争时期。在传媒领域中引入品牌概念,就是要了解电视品牌栏目的内涵、优势以及构成要素,通过电视栏目的品牌化,树立起强势传媒品牌,达到提高传媒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田晨澄 《魅力中国》2013,(34):309-309
品牌这个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关于品牌意识在电视新闻栏目方面的运用来说,应该是一种管理方面的思想。对于电视新闻栏目来说,品牌涉及的方面非常之多,换言之,品牌可以说是电视台的本质,它对于电视新闻栏目的发展前途以及收视率的高低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电视新闻栏目当中,品牌已经渐渐的成为了一个核心的部分。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让电视新闻栏目更好的立足于21世纪这个文化大集体中,就一定要创立自己的品牌。本文就电视新栏目的品牌化问题做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宋佶武  姜炜 《中国经贸》2012,(20):24-26
品牌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复杂文化系统,它包括内部管理文化、商品文化、质量文化、服务文化、营销文化等。品牌文化作为在品牌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的提炼,是品牌特有的传统和风气,它是属于全体品牌成员的,是品牌的内化了的“内在规则”。成功的品牌文化就像一种遗传因子,不仅可以渗透到每个成员的血液中去,还会代代相传下去,不会因为品牌内部人员的更迭而消失。  相似文献   

5.
品牌化经营对于媒介产业的整体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电视媒介广告经营的基础,是电视媒介市场竞争的法宝,同时品牌也代表着媒介的形象、个性和特征,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面对严峻的生存环境,电视综艺节目只有创造品牌、靠不断的创新来取得生存。  相似文献   

6.
品牌延伸的基本特点,是指将一个现有的品牌名称使用到一个新类别的产品上,品牌延伸是企业品牌经营的重要策略之一,早在20世纪初就盛行于欧美发达国家,世界许多的著名企业大多是靠品牌延伸实现其快速扩张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艾·里斯说:“若是撰述美国过去10年的营销史,最具有意义的趋势就是延伸品牌线”。据统计,过去10年中,美国新崛起的知名品牌,有2/3是靠品牌延伸成功的。现在一些国内企业在推出新产品、进入新领域时,也广泛采用这种策略。品牌延伸已成为企业品牌运作的重要武器。但是,任何一种事物都应辨证地来对待。从众多企业的经营实…  相似文献   

7.
赵爽  贾巍巍 《理论观察》2006,(5):176-177
电视是形声兼备的高技术结合的产物。1935年,随着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的诞生,电视就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亿万观众。近年来,随着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有一个备受瞩目的新课题——“电视包装艺术”脱颖而出。电视包装是对节目、栏目、频道甚至是对电视台的整体形象进行一种外在形式要素的规范和强化。这些外在的形式要素包括声音(语言、音响、音乐、音效等)、图像(固定画面、活动画面、动画)、颜色等诸要素。电视包装目前已成为电视台和电视节目制作机构最常用的概念之一。它已经成为电视事业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电视宣传、电视品牌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制作人员在参与频道的包装制作工作中,就怎样利用现有设备搞好节目包装,怎样协调与各方面的关系完成包装的文案策划创意及制作,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市场竞争的脚步已经跨过了价格竞争、质量竞争的阶段,品牌竞争的帷幕已徐徐拉开,竞争优势也就随之以品牌魅力而变化。然而,品牌的魅力从何而来?著名的可口可乐公司经过长期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品牌的背后是文化! 中国的酒有上千种,惟有“孔府家酒”品牌蕴含了世界文化名人孔子家府饮酒的文化内涵,使其获取了超额的经济价值。金利来的一位高级经理指出,文化是金利来制胜的法宝,金利来品牌基业的根本是它的“勤俭诚信”的经营观念。由此可见,品牌的竞争也就是品牌文化的竞争。透过品牌的文化赢得消…  相似文献   

9.
电视品牌是目前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个前沿问题.电视产业的品牌管理还只停留在战术应用的水平上,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则是刚刚起步.为此,本文对国外电视品牌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探讨了电视品牌资产的内涵、测量和培育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国内电视品牌研究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0.
秦芳 《北方经济》2009,(2):16-17
伴随着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现代传媒的竞争已经进入了品牌经营时代.品牌就是媒介的形象,是媒介竞争的有力武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电视传媒的品牌传播超出一般的生产制作经营和市场营销,而是代表着电视人与受众在交流时所传达的一整套核心价值观.同时品牌传播是与市场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电视传媒应意识到品牌对自身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现代传媒的竞争已经进入了品牌经营时代。品牌就是媒介的形象,是媒介竞争的有力武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电视传媒的品牌传播超出一般的生产制作经营和市场营销,而是代表着电视人与受众在交流时所传达的一整套核心价值观。同时品牌传播是与市场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电视传媒应意识到品牌对自身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谭敏 《魅力中国》2009,(20):54-55
创造品牌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品牌是企业产品的名称,也是产品品质,服务品质的标志。创立知名品牌则是一个全优的综合概念,它要求产品在质量、款式、价格、服务、信誉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均有优异的表现。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炽化的今天,创立名牌已成为企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赢得长期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谁拥有叫得响的品牌,谁就拥有竞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3.
许多人常把品牌文化同企业文化相混淆,甚至有些人认为品牌文化就是企业文化。其实,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既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品牌文化是品牌最核心的DNA,它蕴涵着品牌的价值理念、品位情趣、情感抒发等精神元素,是品牌价值内涵及情感内涵的自然流露,是品牌触动消费者心灵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4.
市场竞争在经历了价格、质量、服务等各方面较量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品牌竞争阶段。品牌不等于产品,它是一个系统概念,是企业各方面优势如质量、技术、服务、宣传等的综合体现。所以,实施品牌战略要求企业系统地改善整体运作以促进品牌的段位升级:即以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美誉度、拓宽品牌忠诚度来构筑品牌阶梯,从而在品牌竞争中获胜。 一、提高品牌知名度  相似文献   

15.
广告是一种宣传手段,通过媒体向公众传递信息的一种模式,它与人们精神生活紧密相连。品牌广告出现的直接目的则是为了提高品牌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其中涵盖了一定的文化特质。本文主要探析品牌广告在市场营销中不同层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每一个知名品牌都是由企业的内在文化、价值内涵所支撑着,滞则品牌就是一空壳。文化与企业相结合,听起似乎是一个很空很玄的概念,而实际上经营者思想和管理方法,无不打上经营者所受文化教育及熏陶的烙印,而企业的品牌与文化可以通过企业的管理、决策、经营战略、产品品质、服务质量、社会责任、营销策略等载体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大连服装业体现着大连这座服装名城的活力与时尚。但由于大连本地服装品牌起步较晚、资金实力有限等原因,同国际上著名的服装品牌仍有很大差距,尚有许多地方需要研究和改进。大连服装业实施品牌战略应优化定位、丰富文化内涵,创造品牌与品位,强化自有品牌,延伸品牌价值,确立经营管理模式,使之更好地经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秦少龙 《中国经贸》2011,(14):155-155
在“居室文明时代”来临的今天,人们的“注意力”为电视媒体赋予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影响力和话语权,作为历史的形象载体和时代的立体笔记,电视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大众生活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然而,传播过剩时代的来临,使得受众手中的遥控器成了掌握各个电视媒体命运的武器,卫视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在拼短期收视率的同时,反而忘记了构建一个具有稳定文化内核的电视品牌,才是脱颖而出最根本的要素。  相似文献   

19.
所谓品牌延伸,是指企业在某个或某种产品上创造了一个成熟、稳定的品牌之后,又将该品牌运用到其他新类别产品上的做法.品牌延伸是企业品牌经营的重要策略之一,早在20世纪初就盛行于欧美发达国家,世界许多著名企业大多是靠品牌延伸实现其快速扩张的.  相似文献   

20.
《东方经济》2004,(8):1-1
品牌经营中有两个关键,一是内在的,靠产品的质量和功效,让使用过的消费用口碑传播品牌;二是外在的,则靠营销中的宣传活动,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营销。从消费的立场来看,品牌消费是他们最热衷的选择,而商品要让消费知道,就要依靠宣传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