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渗透力作用普遍存在于水库土石坝、黏土铺盖、土质边坡等岩土工程中,其诱发的固结分析是研究热点,但固结过程中的超静孔压测试试验较少。现采用研制的装置,对经固结压力固结的黏土试样进行逐级施加水压的固结渗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加的水压会引起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增长,增加的孔压在固结过程中有部分转化为渗透力,使试样产生压缩变形并引起孔隙比和渗透系数减小,进而导致固结系数的变化,且不同位置处变化的幅度不同,试验现象上表现为固结过程中未消散的超静孔压测试值沿高度呈非对称、非线性分布,最大值在试样偏下位置。变系数法理论计算值验证了试样中各点固结系数互不相同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陈虎 《魅力中国》2010,(7X):144-144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利用水泥等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足够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了地基强度,增大了变形模量。最后,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分别从施工、检测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通过设计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分析、总结,形成该类技术运用的设计理论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3.
软土基坑工程中,深基坑工程的监测分析对指导工程施工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位于宁波梅山盐碱软土区的某深基坑工程为实例,结合深基坑施工的监测数据,从土体沉降、水平位移和支撑轴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位于盐碱软土区的类似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非饱和Q_2原状黄土开展常含水量三轴剪切(CW)试验进行研究,发现其应力应变关系呈应变硬化型。据试验结果及Duncan-Chang双曲线模型进行拟合,得到了原状非饱和黄土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及切线模量的表达式,该模型考虑了基质吸力和围压二重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以深圳某深基坑工程为例,基于施工全过程的监测数据,分析不同施工阶段的沉降、水平位移、锚索轴向拉力和基坑周边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监测数据显示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立柱沉降、支护桩水平变形和基坑周边地面变形均在报警值范围内,表明该基坑支护方案是合理的.此外,坑内土方开挖卸荷会导致坑底产生回弹变形,立柱有微弱隆起变形.临近的地铁风亭结构沉降与水平变形均最明显.部分监测点累积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超过报警值和控制值.施工单位需采取合适的措施(如回灌)控制因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基坑附加沉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苏州地铁4号线某车站基坑围护工程为例,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了内撑式基坑支护结构体系中支撑竖向布置、水平间距、刚度、支护桩径等关键设计参数对支护体系内力、变形以及地表位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中间支撑的布置接近坑底有利于基坑变形控制,支撑水平间距以适合施工的4 m为宜;支撑刚度越大,支撑轴力差异越明显;支护桩直径0.8~1.0 m能使地表竖向位移得到较好控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支护体系优化调整方案,在满足安全性要求下,可通过对设计参数的适当调整使地铁基坑工程的设计更加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7.
基坑开挖过程中,扰动、地层损失和固结沉降等会引起地层产生移动和变形,随之邻近既有地铁结构发生变化,影响地铁运营安全。为研究基坑开挖过程对临近地铁区间结构的影响,结合临近济南地铁3号线某深基坑工程,选取大型岩土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系列 GTS NX作为数值计算平台,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临近区间盾构隧道和风井的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根据计算结果对区间隧道及风井进行影响分析,可为类似工程提供设计经验,对地铁保护区内作业项目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圆形基坑因其存在空间拱效应,导致围护结构和周围土体呈现不同于一般基坑的变形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电缆隧道建设中。结合某一采用钻孔咬合桩支护的圆形深基坑工程,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围护结构受力变形和周围土体变形特性进行了现场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坑外荷载不对称的条件下,基坑开挖引起的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呈现不规则的变形分布,向坑内的最大侧移为11.42mm。围护结构的支撑轴力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开挖完成时的轴力最大可达1962k N。周围地表沉降呈现"凹槽形"分布,在空间拱效应作用下的最大地表沉降仅为13.52mm,且发生位置与基坑的距离约为0.8倍开挖深度。  相似文献   

9.
《江苏科技信息》2019,(35):25-28
为探讨动态施加预加轴力的变形控制效果,以厦门市地铁三号线创业桥站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基坑支撑拆除阶段实测数据及有限元分析结果,文章分析了预加轴力动态补偿对基坑形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钢支撑的拆除容易导致围护水平结构的侧移量突变,对基坑本身以及周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支撑进行预加轴力动态补偿能够有效地控制最大水平侧移量;对支撑补偿30%轴力设计值的方案3是最经济高效的,使基坑最大水平侧移量减小了42%。  相似文献   

10.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综合运用表层沉降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分层沉降监测、地下水位观测等常用的监测手段及监测方法,评估真空预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表层平均沉降量为0.905m,固结度大于90%,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成都某地铁站基坑工程为依托,进行基坑止水技术研究。该基坑紧邻锦江,基坑范围内地层卵石土层较厚,土层内赋存有大量的孔隙潜水,地下水径流发育,基坑开挖后对基坑危害较大。针对该基坑特殊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咬合桩止水技术的相关设计参数,通过对比分析、理论计算等方法,确定咬合桩的咬合量、桩径、插入深度等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2.
深基坑工程建设时会对周边建筑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更加深入及准确地分析深基坑开挖过程中自身结构变形及对邻近建筑物的变形规律,依托成都30号线玉石站狭长深基坑工程,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数值仿真和现场全过程监测手段系统研究基坑开挖对自身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邻近建筑物深基坑开挖需要提高变形控制标准以降低施工期间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建筑物旁侧注浆加固一方面降低了施工期间建筑物的沉降,另一方面也减小了基坑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及周边地表沉降;通过对建筑物沉降进行全过程监测结果表明建筑物变形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这与前期注浆抬升及后期未及时跟进注浆联系紧密。上述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赵云鹏  武哲  余勇  田宁  杜文杰 《科技和产业》2021,21(12):321-326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项目。然而由于该项目本身具有高风险性,一旦发生破坏,将产生难以承担的后果,因此如何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利用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分析(BOTDA)技术,以厦门轨道交通3号线3标段为工程依托,对开挖地铁基坑的围护桩变形进行监测。针对桩体位移,利用材料力学推导水平位移计算公式,并与监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所提布设方案在基坑监测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孙晓雷  夏强  申政 《科技和产业》2024,24(6):295-301
GIL管廊以其安全、可靠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城市变电站建设。GIL管廊安全施工的前提是保证开挖基坑边坡稳定。基于Mohr-Coulomb强度准则,采用ABAQUS模拟上软下硬地层GIL管廊土方开挖边坡地层变形情况,利用地应力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确定边坡安全系数,验证工程支护方案的合理性,进而分析边坡失稳机理,为边坡地层变形预测、支护方案确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ABAQUS可以有效模拟强度折减;加固后边坡的最大位移减小60.5%,地面沉降不再出现,安全系数由原来的0.987提高至1.527,增大54.7%;上软下硬地层边坡开挖时,上部软弱土层形成按地层分布的多个潜在滑移面,下部岩层会以楔形体滑移模式对坡脚形成挤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屈家奎 《科技和产业》2022,22(9):301-307
砂质泥岩由于强度低、易扰动等特点,导致其深基坑支护难度大、施工风险高,开展相关施工力学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轨道10号线兰花湖明挖地下停车场深基坑工程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现场实测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深厚砂质泥岩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及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围护桩的水平位移变形曲线在开挖初期呈现出三角形分布,开挖至中后期表现为抛物线的特征;随着基坑开挖,周边地表沉降逐渐增加,沉降曲线大致满足正态分布曲线,沉降影响范围距基坑边缘约50m;锚索轴力在砂质泥岩深基坑施工前期变化较为明显,距离锚索位置15m后的开挖对锚索轴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地下立交隧道结构在施工期间和后续运营过程中的受力变化,以重庆渝北金洲大道和星光大道延伸段节点改造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对该项目某复杂断面主线隧道衬砌结构在施工不同阶段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后坑底有一定量的隆起,随着施工的进行,隆起量逐渐减小,主线隧道拱脚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隧道的受力和变形主要受填土荷载的影响,上部匝道隧道施工对下部主线隧道的影响较小。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优化施工方案的建议,为类似明挖隧道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童康益  付栋 《科技和产业》2021,21(10):367-374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是典型的冲积平原,地表以下70 m区间普遍为第四纪软弱黏性土沉积.而在这一深度范围,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又相对集中,工程建设施工容易引发地质灾害,从而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非常必要.结合上海城区某电力隧道和管线工程项目特点,分析拟建工程和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对拟建工程范围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分析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边坡失稳、地基变形、水土突涌、地面沉降、砂土液化等地质灾害问题,并进行危险性评价分析,提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措施,以减少、避免本建设项目和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城市生态地质环境,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