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二十年来,我国保险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保险机构数量、保费收入、保险资产总额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快速增长,但从保险密度、保险深度来比较,我国保险业发展与国际保险业发展相距甚远,保险业发展中仍存在的诸多问题。文章从内外因素两方面对我国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1、我国应及早控制保险机构的数量;2、必须加强产品的创新发展;3、加强保险营销机制改革;4、提高保险信息的透明度;5、必须做好对投保人的承诺;6、加强保险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保险是保险业和网络信息技术相互结合的时代产物,代表了保险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我国的保险业也在逐步与互联网相结合,开展互联网保险。我国的互联网保险的发展速度较快,未来的发展前景较好,但是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我国现阶段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状况概述、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建议三个方面对我国的互联网保险发展问题进行简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保险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保险企业文化的构建与发展增强了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保险业稳步、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保险企业文化的创新更是保险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所在.本文立足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探讨了具有保险特色的企业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保险市场秩序,是保险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业的持续高速增长,保险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也在不断增多,扰乱了保险市场正常秩序,影响到我国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保险产业链的角度分析我国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应对思路,期望能对我国保险业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保险业是我国很有发展潜力的一个行业。保险市场潜力巨大,但竞争日趋激烈,然而全国各地保险市场发展又不平衡,国民保险意识淡薄,保险营销存在诸多问题。中国保险业,面临着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发展格局,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保险业的差距,增强在保险市场中的竞争实力,只有通过创新保险营销机制,才能不断提高保险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我国居民保险消费观念和保险消费支出的增长趋势两个角度出发,讨论了当前我国保险市场消费端的发展状况。从保险市场的供给端出发,利用代表性保险公司的各项指标以及我国保险公司的保费占比和增加的情况,对我国保险的业务转变趋势、保险基金的投资结构转变、以及基于互联网经营方式的革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然后,文章为了寻求解决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困境并展望保险市场的未来发展。对美国,瑞士等国保险业发展历程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将我国与美国和瑞士等国的保险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从中更清晰的认清了我国保险业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经验对我国未来保险业的发展状况与方向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秦国伟 《发展》2010,(8):68-68
从当代国际保险市场看,保险投资和保险业的发展已融为一体,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的并驾齐驱已成为保险业发展的一种潮流。随着承保能力日趋过剩、竞争日益加剧,保险投资不仅是推动保险业前进的车轮,也是弥补承保业务亏损、维持保险业继续经营的生命线。如何控制保险投资风险,提高保险投资收益不仅关系到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且关系到保险业的成败与兴衰。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际保险业的主要发展特征是:保险业发展迅速,在国际金融业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新兴工业化国家保险业发展迅速,但发达国家保险业依然占据垄断地位;寿险业发展相对下降,非寿险再次出现快速增长趋势;各国保险密度均不断提高,但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国际寿险业保险深度不断上升,非寿险保险深度出现下降趋势;保险产品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投连产品等创新产品发展迅速;非寿险公司边际偿付能力下降,寿险公司资本金大幅度减少,国际保险业经营风险加大;国际保险业兼并收购愈演愈烈,行业集中度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9.
保险资金的高效运用是保险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保险营销是寿险业最主要的业务渠道,关系整个行业的平稳发展。目前我国保险业在资金运用收益率、投资结构和保险营销人员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不足,如果不能得到改善,我国保险业发展进程将受到影响和阻碍。文章从保险资金运用和保险从业人员现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专业角度提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飞  肖珂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2):79-83
文章基于比较优势、产业分工等理论,借鉴欧、美、日发达保险市场及其公估业发展的实践,充分考虑我国保险业及保险公估业发展实际,论证了中国保险业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要从产业政策上引导中国保险业实现生产要素流向具有比较优势的保险公估等机构,从而逐步实现保险产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使中国保险业与国际保险业接轨,培育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快速发展,保险中介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保险中介机构在服务、产品、经营创新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业务规模增长较快。但与国外相比,我国保险专业中介在市场占有率、专业化水平、与保险公司战略合作、经营模式、竞争模式等方面有较大差距。必须深化体制改革,推进保险公司社会化、专业化经营,拓展保险中介发展空间;加强专业品质,注重诚信建设,提高中介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实施人才战略,推进对外开放,加速保险专业中介与国际接轨,推进保险中介对外开放;改善监管,加强自律,促进中介机构健康和谐发展,加强中介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12.
汽车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力华  杜建耀 《特区经济》2008,(10):131-132
美国"从人主义"的汽车保险制度、英国"完全市场细分"的汽车保险制度和德国的汽车分级保险制度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我国车险市场化改革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保险公司应该拓宽车险销售渠道,开发具有特色的保险产品及相关服务。  相似文献   

13.
胡长静 《特区经济》2012,(3):136-138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制定从最初的1986年《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到趋于完善的《失业保险条例》,从1999年的《失业保险条例》到目前的发展,失业保险制度的制定过程风风雨雨,通过政策制定者"摸着石头过河",对政策的渐进修改,进而形成了现今比较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失业就业的多样化发展,目前《失业保险条例》作为我国失业保险的主要法律依据,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覆盖面较窄,职工界定不明晰,失业保险金给付期限长、待遇低,失业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再就业和预防失业功能未能得到重视等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意见,以期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能够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4.
王军 《科技和产业》2009,9(1):89-91,98
近几年,安徽保险市场总体上保持了稳中有快的良好发展势头,业务发展速度较快、质量较好。但作为安徽省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的保险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发展安徽省保险业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贸易、投资、技术和金融资本国际流动的增加,经济和市场将逐步融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将使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与国际保险市场的竞争状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用全球思维、以开阔的眼界审视世界,看清优势、审视弱势,不断寻找实现中国保险业的二次创业,即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并应发展的要求所做的变革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彦 《理论观察》2002,(3):121-123
保险营销是保险市场开放和保险业务发展的必然产物 ,保险营销队伍建设是保险营销业务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和根本保证。保险公司在大力发展保险营销业务的同时 ,必须注意抓好保险营销人员队伍建设 ,培训保险营销队伍的爱岗敬业精神和集体团队精神 ,努力为营销人员创造施展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 ,保证营销队伍的稳定发展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叶明华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2):84-86
保险欺诈影响保险业的偿付能力,严重的保险欺诈甚至会导致保险市场失效。文章基于江、浙、沪车险调研采集的机动车保险索赔经验数据,通过Logistic分布下二元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到关于我国机动车保险欺诈识别的因子特征及相关解释;同时指出目前我国保险欺诈识别体系中尚存的不足之处,并就保险诚信的构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郑晓玲 《特区经济》2012,(3):158-160
运用spss和eviews统计软件,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海南省2003~2010年的保险业、旅游业相关经济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海南省旅游保险发展与旅游收入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于此,提出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力量,启动旅游业与保险业双方的合力,建立"旅保合作"的工作机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旅游相关企业和保险公司进行评估,构建旅游保险客户数据库等促进旅游保险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张金兰 《特区经济》2008,(6):147-149
数量庞大的农民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社会保险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应当根据农民工自身特点,优先立工伤保险,分类分层次建立医疗保险,建立低门槛、宽覆盖面的养老险。  相似文献   

20.
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在我国保险法的理论和实务中一直存在很大争议。笔者认为,保证保险合同是一种担保合同更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