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新一轮技术进步带动全球生产方式和分工格局加速调整。未来一段时间,制造业争夺战将成为国与国之间在劳动力素质和成本、技术创新能力、资本充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市场完善程度等方面的竞争。本文在分析归纳比较优势演化与产业升级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上海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相对地位的变化进行分析,除分析制造业总体情况外,选择劳动力密集、资本密集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作行业分析,获得不同产业比较优势演化的特点。根据相关要素禀赋、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确定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与RCA指数进行回归分析,测算上海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中各要素贡献度程度,然后根据上海比较优势的变化来设计制造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翠华 《改革与战略》2011,27(3):157-159
文章在我国对外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制造业各行业的比较优势变化状况,以及通过制造业比较优势变化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和生产结构的影响,进而提出我国制造业利用比较优势升级产业结构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上海、江苏、广东及山东等沿海省市为比较样本,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二个指标,对浙江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对比分析,指出:浙江省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发挥得更极致,并以此获得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当前浙江省制造业尚处于显著的输出型垂直分工阶段,与江苏、上海等地相比,在融入全球化生产链方面,尚需进一步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4.
中国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商品生产是商品出口的基础,产业结构是一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基础。但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竞争力,改善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仅仅按照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产业结构的世界分工是远远不够的。本文通过对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相关性分析,认为我国应该主动通过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参与国际分工,而不是被动地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适应国际分工。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知识资本及其与制度质量交互作用促进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理论假设,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知识资本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知识资本及其与制度质量交互项对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较好地验证了理论假设。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和中国人口红利及资源环境等传统竞争优势日渐消失的背景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应注重提升知识资本创造和积累能力,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下推动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知识资本及其与制度质量交互作用促进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理论假设,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知识资本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知识资本及其与制度质量交互项对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较好地验证了理论假设。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和中国人口红利及资源环境等传统竞争优势日渐消失的背景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应注重提升知识资本创造和积累能力,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下推动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  相似文献   

7.
雷静 《港口经济》2008,(10):51-53
目前,天津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以产业结构变迁启动和支撑总量扩张的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将直接影响天津未来的经济发展。一方面,天津经济经过多年持续的高速发展,技术和资本要素的积累改变了原有资源禀赋结构,各种要素成本和质量及其使用效率也发生了多层次的变化,产业结构随之进行调整是天津内部资源条件变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天津港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实现天津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首先就是要发挥其港口的功能优势:  相似文献   

8.
邵晖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2):26-29
对于现代大都市中制造业向边缘地区的扩散和办公业在城区中聚集的现象,大多数学者都是从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地租及交通通讯技术的影响等方面来解释,对于更深层次的机理很少触及。文章主要从劳动分工、联系机制两个方面来揭示制造业去中心化和办公业聚集的深层机理。资本的深化和技术的进步,促使企业内部产生功能分工以及联系成本的下降,制造部门和管理部门在空间上得以分离,生产部门可以分散布局,难以进行资本深化的制造部门及远程联系成本高昂的办公业则布局在城市中心。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山东加工贸易升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分工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可知,加工贸易升级的方向是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山东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上升级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对山东加工贸易升级推动作用明显,而资本投入和实际利用外资贡献不足,劳动力投入和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显著。因此,推动加工贸易升级要优化投资结构和引资结构,注重人力资本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重视技术进步成果在生产经营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装备制造业作为陕西省工业的支柱产业,有着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0—2014年的经济数据,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模型、偏离-份额Esteban拓展模型分析,与全国其他省区比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四大行业在全国省区间同行业中具有比较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金属制品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三个行业在全国省区间同行业中竞争优势弱。根据分析结论,提出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走资本化运作道路组建大企业集团、引导资本流入有比较优势行业,在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把发展零部件、元器件生产和采购基地建设放在首位等提升陕西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浙江省11市制造业面板数据,在产业结构相似性理论的分析构架内,考察了浙江省各地区之间制造业结构相似性的变动趋势,对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浙江省制造业结构相似性水平是否合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浙江省制造业专业化分工明确,不存在所谓的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且区域间产业结构是合意的。但地方政府保护行为有促进产业结构趋同作用,外商投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推进了产业结构的差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目前国际分工特点和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现状的分析,提出尽力促进我国劳动要素参与国际分工应该是现阶段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出发点,而外资主导下的加工贸易则有利于同时发挥中国和FDI流入国的优势,因此加工贸易应该是现阶段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我国民族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加工贸易所带来的配套机会以及技术外溢,通过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配套件间接参与国际分工,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资本和提高技术水平,逐渐涉足产业铤的高端。  相似文献   

13.
马哲伟  杨方文 《科技和产业》2010,10(7):93-96,114
资本结构在现实中对企业的经营至关重要。随制造业的发展,资本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本文尝试借鉴西方资本结构理论,通过描述性分析和建立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模型,同时鉴于新准则的实施,将分为2004-2006和2007年两段财务期间,以四川省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西部省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是山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近年山东产业结构调整节奏总体趋缓,主要源于比较劳动生产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经济主要靠工业拉动,与先进地区形成较大差距。运用"雁行形态理论"和投入产出技术,分析产业部门雁行结构分布,归纳山东产业结构演进特征,提出了山东的产业优势、需要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及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全球化的背景,特别是全球信息化和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各国产业政策的调整,赋予这次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以新的趋势和特点。加入WTO,中国产业结构要融入世界产业结构分工体系之中,如何发挥世界产业分工的优势,扬长避短,是摆在我国当前如何调整产业结构的首要问题。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要在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下,按照全球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和特点,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逐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高度化的产业结构。为此应采取以下主要政策措施。第…  相似文献   

16.
在人口老龄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双重背景下,我国劳动力供给数量正快速削减而人均 受教育年限正迅速延长,人力资本结构与水平正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并将对制造业结构产 生深远影响。本文基于 1992~2014 年我国 31 个省(市)分地区分行业面板数据,通过构建 FGLS 模型,对人力资本积累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是从全国层面来看, 人力资本积累对中、高技术制造业影响显著为正,而对低技术制造业影响显著为负,这说明人力 资本积累能有效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二是从分地区结果来看,人力资本积累有效推动了东部地 区制造业结构升级,但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促进作用不明显,现阶段中、西部地区人 力资本水平仍难以支撑制造业结构升级新要求。因此,我国应多途径、多举措加速人力资本积累, 以促推制造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产业链区域间分工与服务业不平衡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制造业跨区域分工已成为世界生产体系中的显著特征。本文希望从这一分工的特征和差异性出发,去研究服务业不平衡增长的机制。文中利用模型和经验实证表明制造业跨区域分工的状态和差异将会通过中间需求力量来影响产业结构和服务业水平呈现不平衡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山东经济发展新常态为背景,借助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框架,对山东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原因进行了解析,介绍了新结构经济学框架下市场与政府两个层面的价值理论,以此透视山东经济转型的三大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慢、服务业发展落后和制造业发展粗放三大问题,并提出了理论性建议。基于新结构经济学框架分析,文章认为山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政府发挥因势利导作用,在市场主体配置调节体系的前提下,需积极采取辅助性举措,制定适宜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人口转型为背景,讨论了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技能结构变化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利用1980~2010年的国别数据,基于动态面板方法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口抚育负担高的国家在全球制造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较弱,"人口红利"国家往往具有制造业的比较优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本门槛",一国人口技能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其是否有可能突破这一门槛,从而选择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发展中国家要顺应全球人口转型的大趋势,高度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抓住国际服务外包的机遇,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自身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打破"低端锁定"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中韩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比较分析——以两国制造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望未来韩国产业的发展与结构变化,中国产业结构变化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为了探析中国的产业结构高度化趋势与程度,根据OECD技术分类标准,以制造业为中心,对中、韩两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了详尽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示,两国都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产业高度化态势。在制造业中,高端技术产业的比重显著增加。韩国高端技术产业比重的增长快于中国,中国在中端技术产业与低端技术产业的比重大于韩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