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入WTO五年后——中国农业开放面临新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的到来,意味着中国农业,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一些对国内农业有利的因素将逐步消失,一些深层次的不利因素正在显现,农业而对的国际竞争压力将全面提升。在入世五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照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重新审视并评估中国农业在开放环境下的表现。这对于我们认识中国经济运行的规律,考察农业及与农业相关的其他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深层次的问题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社会、经济和科教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经济发展现在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当代社会面临的人口与资源、生态、环境矛盾在中国都有所体现,在农业现代化的实施过程中各种矛盾显得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3.
《环球财经》2008,(6):124-127
四川汶川地震影响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一些国际权威金融机构认为,四川是中国农业大省,地震或将使通胀压力有所增加。不过,地震对中国经济只是带来暂时性冲击,灾后重建将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李娅 《中国经贸》2011,(12):16-16
不断发展中的中国农业正成为一个日益开放,与中国国民经济和综合实力有着密切联系的产业。“十一五”期间,国家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深层次的。  相似文献   

5.
农业微观基础(主要是承包户)的经营规模和机械化农业规模的不一致性,不仅在上海,而且在全国,都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必须进行经济组织的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发挥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县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工作思路,立足湖区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以湖富民”战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加。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深层次的问题尚未触及,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乡镇的农业结构调整处在平面拓展状态,如何将其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将农业向二、三产业合理延伸,还缺少思路。二是少数地方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存有盲目性。三是具有较强带动力的产业化“龙头”数量少。四是只重资源优势,不注重品种质量的提高和市场需…  相似文献   

7.
康天兰 《发展》2001,(2):18-19
我国不久就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入世”即意味着向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制度靠拢,这将有利于加快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推动农业和农村深层次的改革,促进我国农产品生产尽快走优质化、规模化、市场化的道路。由于 WTO的各项规则与我国多年来奉行的贸易规则不同,因此,加入 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将被置于 WTO的框架之中,这就使得我国农业的发展既可能享受到参与国际分工的利益,同时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对于甘肃农业来说,加入 WTO后,全球大范围的结构调整,使得甘肃农业的比较优势将会下降,国内市场供求格局根…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及提高农业基础地位的重中之重,也是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问题进行了战略决策,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三农"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我国农业仍存在着诸多深层次的矛盾。为了进一步化解制约农业发展和存在的有关"三农"问题的深层次矛盾,我曾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对中国"三农"问题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和提出化解"三农"问题深层次矛盾的途径,现将调研初步结果,写成调研报告供领导参考。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生物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将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农业发展进程中种种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需求,农业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将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得到迅速和规模化发展,从而为中国农业和世界农业的新一轮绿色革命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广西经济》2006,(5):4-4
5月18日,我国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在雅加达召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8届亚太地区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强调,发展农业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出现积极变化。张宝文说,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粮食生产实现了超常性的恢复增长;农民增收扭转了多年徘徊局面;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农业科技进步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他还说,目前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此,我国政府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11.
持续农业一词的出现体现了人类对资源永续利用和自身生存环境的关注在认识上的飞跃,是当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持续农业是以科技和知识化劳动投入为主,物质资源投入为辅,使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得以协调发展的农业模式。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1.人口迅速膨胀、土地资源锐减,对我国农业持续发展供给能力形成压力。目前我国人口近12亿,到下个世纪30年代将突破16亿高峰。我国自然资源所能允许的最适宜人口承载量8亿,最大承载量是15亿~17亿。但要实现人口承载的理论峰值,将有30%的科技因素还难以实现。耕地…  相似文献   

12.
何琦 《广西经济》2009,(11):44-4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为新时期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将进一步萎缩,龙头企业发展和农产品销售形势将更加严峻,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将面临更大的压力。面对困难和挑战,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市,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岑溪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是新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3.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面临的矛盾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存在着不少深层次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收入差距扩大等,给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巨大挑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无论从组织上、规模上、效益上、技术上、生产手段上,当前的经济发展中最需要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和难点在农业。应根据我国的实际,不断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不断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彤 《亚太经济》2005,37(3):80-84
中国加入WTO和农业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中国农业产业对于争取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平等贸易权力并维护自身权益有了切实的要求与紧迫感。本文通过阐述东亚先进国家和地区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东亚模式,就构筑新型的中国农业推广体系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结构调整信息》2004,(2):12-13
平谷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北京市郊区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进行农业深层次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确保实现全年农业发展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保护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的弱质性、风险性决定了各国必须对农业进行合理的保护,加入WTO后,中国承诺放开国内农产品市场,过去那种高关税、复杂的非关税措施和国营贸易公司专营等一系列保护措施都将被逐步取消,中国农业必然会受到发达国家优势农业的冲击,因此,中国应借助政府力量积极保护本国农业。在实施过程中应调整农业保护的政策取向,在充分利用WTO农业规则的条件下,加强政府的国内支持力度,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农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河西走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文  景哲 《发展》2002,(4):52-54
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的完全灌溉绿洲农业区,也是甘肃最重要的粮油瓜菜果畜糖棉等综合性的商品农产品基地,其农业发展对稳定甘肃农业和实现省内农产品供需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新形势下,解决河西灌溉农业在“两个根本性”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与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持续发展已成为河西走廊灌溉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河西走廊灌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分析(一)光热水土资源优势较为突出河西走廊灌区年日照时数2800-33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5800-62…  相似文献   

18.
《湖北经济》2002,(11):32-33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如何解决农业投入长期不足的问题,化解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加入wTO后,脆弱的投入机制、发展模式怎样应对国外发达农业的冲击,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近两年来,我们襄阳区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突出的是有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来资本开始投入农业,开发农业(简称“三资”农业),有效缓解了农业投资不足、发展缺乏后劲的压力,正在悄悄地引发农业农村经济的深刻变革,成为促进农业增强抗风险能力、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成逻辑、内涵特征与推进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红星  王婷昱  施帝斌 《改革》2023,(7):105-115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三农”实践中的成功运用,是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向世界贡献的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国方案。当前,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安全性主动权要求更高、城乡要素资源配置不平衡的再平衡难度更大、资源与生态双刚性约束更强、农民持续增收压力更大,等等。深入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握主动权,增强发展安全性;加快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增强农业科技与改革的双轮驱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竞争力;构建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的农业生产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20.
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加速农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的基础比较脆弱,面临着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等问题。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是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深层次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