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金融衍生品的基本特征和功能为分析的出发点,为明确金融衍生品创新提供认知基础;然后介绍了金融衍生品根据分类的工具不同所划分的传统金融衍生品种类,以此为方向,探讨实现金融衍生品创新应当坚持的原则和我国实现金融衍生品创新可以采取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在全球肆虐的美国金融风暴,让人看到了金融衍生品的巨大威力,也让人对金融创新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次危机警示我们,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繁荣资本市场、防范风险的同时也会成为风险传播的渠道,本文以美国金融风暴为鉴,提出我国金融衍生品创新的一些认识及其风险防范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蔚松 《上海国资》2012,(10):82-83
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和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日益成熟。在当前复杂而困难的经济形势和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出于筹资利率风险管理的需要,参与了各种金融衍生品交易。其结果是,一方面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品对冲降低利率风险的重要作用正日渐显现,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企业包括深圳南山热电、国航、中铁、中信泰富等,都曾因涉及金融衍生品交易而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数额较大的亏损。人们开始以一种质疑的眼光来看待金融衍生品,甚至还出现了反对金融衍生品的呼声。  相似文献   

4.
能源金融衍生品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新事物。以石油为基本核心产品的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对于各国的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和政治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拓宽投融资渠道,也有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风险管理。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完善市场结构、充分发挥市场功能、扩大市场规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国外发达的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我国目前的起步状况,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一新兴市场的风险特征,为我国能源金融衍生品的合理定价和有效的能源金融风险管理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滕怡 《中国经贸》2008,(22):89-90
本文阐述了工商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结构。首先介绍了国内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金融衍生产品类型;进一步说明了国内开展金融衍生产品存在的不足。本文对工商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结构做了研究。工商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构成是以利率衍生品为主要构架,个人金融衍生产品正在大力发展。随着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已逐步由规避风险向增值业务发展。再者,强调利率互换是工商行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以利率衍生品作为切入点介绍工商行金融衍生品的实际运作。最后通过实际案例,阐述了工商行对利率衍生品的避陷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工商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结构.首先介绍了国内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金融衍生产品类型,进一步说明了国内开展金融衍生产品存在的不足.本文对工商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结构做了研究.工商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构成是以利率衍生品为主要构架,个人金融衍生产品正在大力发展.随着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已逐步由规避风险向增值业务发展.再者,强调利率互换是工商行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以利率衍生品作为切入点介绍工商行金融衍生品的实际运作.最后通过实际案例,阐述了工商行对利率衍生品的避陷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金融市场的不断改善与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背景下,为了能够有效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转向多元化发展,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性,也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金融衍生品正在研发当中,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等,严重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进行分析研究,促进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金融衍生品也叫衍生工具或是衍生证券,目的是为了便于企业的管理,降低经营风险。不可否认,我国金融衍生品在发展的历程中创造了很多利益和价值,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受阻,甚至还埋下了很多风险隐患,也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本文主要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入手,主要介绍了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的四大启示,即我国应该积极谨慎的推进金融衍生品的创新机制;积极引进国外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机制;加强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机制;加快我国金融衍生品的法律制度建设,以期为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上海建设金融衍生品市场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已基本完成了利率期货、股指期货开发,而汇率期货等一批金融衍生品也正在紧张研发中。这意味着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同时,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有望在金融中心上海起步。金融衍生品市场将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一道,成为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三大支撑。那么,对于建设金融衍生品市场,上海到底有什么优势呢?  相似文献   

11.
金融开放新模式推动了离岸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交易的快速增长。作为一种抵押贷款,市场主体通过外汇衍生品获得的表外负债不易被监管当局所掌握。据我们估算,在实际对冲需求之外的表外隐形负债规模高达2.8万亿元人民币,并以短期负债为主;每日负债到期规模高达1600亿元人民币,该规模将随着外资流入而进一步提高。离岸衍生品下的隐形负债具有不透明、期限错配等问题,会给我国在岸外汇市场和证券市场带来一系列的潜在风险。为此,我们建议推动跨境监管合作、创新建设上海人民币离岸市场、扩大资本项目双向开放、打造全球人民币金融安全网。  相似文献   

12.
黄金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连接黄金开采、冶炼、经营和金融企业的纽带.目前.我国黄金市场面临着管理体制落后、衍生品种缺乏、市场主体单一、国内国际市场脱节以及交易人员素质低等问题。本文论述了黄金对于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以及影响黄金价格波动的因素,以期为黄金市场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杨松 《改革与战略》2011,27(6):59-62
文章介绍了美国次贷危机中金融衍生品创新的技术演进流程以及杠杆放大效应,深刻揭示出以衍生品为主的金融创新其实质就是泡沫创新及风险转嫁;同时从金融衍生品自身的特点入手,阐述了其危险性根源,总结出对我国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创新的若干重要启示。文章认为,不能盲目追求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房地产等大宗消费品信贷市场应受到严格管控以及金融衍生品创新应建立在完善的金融现货产品基础上且链条绝不能太长。  相似文献   

14.
金融衍生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利弊兼有但利大于弊,从我国目前来看,发展金融衍生品确有其积极的影响.文章从金融衍生品的特点入手,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我国未来金融衍生品的发展途径和风险防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吴弘 《上海国资》2009,(9):46-48
近年国企投资金融衍生品受到重大损失的案件时有所闻,特别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多家国企爆出因投资衍生品产生几十亿至上百亿的巨额亏空,引起社会对国有企业投资金融衍生品问题的高度关注,要求进一步规范国企衍生品投资活动。2009年3月24日,国资委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对中央国有企业开展金融衍生品业务作出严格规定,标志着规范国有企业金融衍生品投资活动的制度建设工作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中信泰富为规避澳元汇率上涨而使其采购成本增加的风险投资于金融衍生品KODA,却导致了巨额亏损,该事件除了警醒我们认清KODA的真面目之外,也为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不能为有避险需求的企业提供相应的套保工具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信息》2009,(12):20-20
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买卖大多以期货价格为基准,国际竞争已从传统制造业领域演变为金融衍生品领域的竞争,期货市场的定价权也被跨国资本操纵。  相似文献   

18.
一个时期以来,金翮衍生品在中国受到热捧,一些银行把金融创新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和推介美国、欧洲的金融衍生品上。一些所谓的专家,在美欧获得了一知半解的知识,回国后大肆忽悠国内企业和百姓,以专门为其量身定做为诱饵,设计出连自己都没有完全搞明白的金融衍生品。在其忽悠下,中国企业稀里糊涂地投下巨资,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品的广泛使用成为了金融风险管理领域里面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尽管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出现大大提高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但它也同时给使用者带来了另类风险,更为关键的是其亏损事件有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从政府的立场来看,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对金融衍生品交易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20.
美国金融风暴对我国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静 《特区经济》2010,(2):80-82
正在全球肆虐的美国金融风暴,让人看到了金融衍生品的巨大威力,也让人对金融创新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其中,过度膨胀的金融衍生品扮演了"巨人杀手"的角色,而美国政府对于金融衍生品市场宽松的监管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我国积极推出金融创新的当下,美国金融风暴的发生对我们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其一是我们很多金融机构牵涉其中,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其二是美国金融神话的光环消失,这对于我们及时总结美国的经验教训,完善我国金融创新的环境及监管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