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戒辉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25-128
中国东盟战略的实施,为广西人才资源的开发带来了前有未有的机遇,而南宁高新区的地缘、人才资源政策和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等优势更是为其在人才的开发培养中赢得了先机。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应通过利用中国东盟战略制度优势构建与东盟各国的人才交流合作机制,整合区内和东盟两个区域的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开发培养水平,推进人才小高地建设培养特色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等途径,为促进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广西经济实现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
一、广西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一大批中小企业崛起。我区各地尤其是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先后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如柳州已形成冶金、机械、汽车制造等产业集群;桂林已形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南宁已形成食品加工,桂西已形成有色金属,玉林已形成玉柴机器、福绵服装业等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3.
南宁作为广西省的金融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本文从广西与东盟合作发展的角度进行审视,在客观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析南宁在广西与东盟合作发展中的角色,明确南宁发展环境,抓住发展机遇,明确发展地位,做好发展措施,努力将南宁建设成为开放、发达的现代化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4.
随着南宁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广西沿边、沿海、临近粤港澳区位优势及其战略地位的凸显,作为广西首府创业热土与创新高地的南宁高新区,正迎来了新一轮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5.
2010年12月2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广西有色金属集团在南宁联合举办广西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研讨会。来自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我区重点再生资源产业园区、龙头企业的业  相似文献   

6.
冯步广 《改革与战略》2010,26(8):106-108
南宁高新区是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创新体系的核心和支柱,在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具有产业集群聚集、创新体系完善和服务机制健全等优势。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应培育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增强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内生发展动力和实现与东盟的无缝对接打造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基地,引领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实现蛙跳跨越。  相似文献   

7.
叶生新 《改革与战略》2011,27(6):126-128,138
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南宁市大力发展制造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带来的国际市场和合作机遇,南宁高新区的产业基础优势以及东部地区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赋予了南宁高新区发展制造业的良好机遇并提供了良好条件。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打造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必须转变职能、加强技术创新、开拓国际市场和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8.
2005年的南宁高新区在不断加大开放力度,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高新区的立区之基、强区之本,坚持按照更快更好的发展要求,全方位开放,多层次创新,加快发展,在对外开放和创新发展方面好戏连台,亮点频闪。亮点一:广西巨星科技有限公司竣工投产。2005年4月广西巨星科技有限公司竣工投产。巨星科技是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由印尼第一现代集团有限公司在南宁高新区投资成立,主要从事感光材料及数码相机等产品的生产,是进入南宁的第一家由东盟国家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亮点二:AMD广西64位软件开发中心启动。2005年6月12日,“AMD广西64位…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将生物医药产业视为优先发展的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云南省将生物医药产业规划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项目,生物医药成为云南医药产业“十三五”最具活力,最具成长性的产业。云南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生物资源、天然的药用动植物资源、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具有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先天优势。对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述,要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必须从产业链、云药产品、项目、人才、融资渠道、企业等要素出发加快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打造云南生物医药大产业。  相似文献   

10.
正当岁月的脚步跨出2013,蓦然回首,从年初到岁尾,南宁高新区一幕幕勇争全市经济发展排头兵的重头戏精彩上演。热火朝天的建设、科技创新的转型升级、美丽家园的环境建设……勾勒出南宁高新区气势如虹的发展态势,一串串令人感慨的骄人数字,印证了高新人砥砺前行的坚实脚步!回顾2013,南宁高新区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新机遇:一是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南宁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这标志着南宁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二是南宁高新区升格为广西首个副厅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组建了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践是依法治市,法治城市是人民安居乐业、城市经济发展、创新社会和谐的基本出发点和目标.将南宁建设成一个具有良好法治环境的现代化广西首府城市,应凸显并发挥民族特色的法治建设优势及以东盟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城市优势,并探索首府城市法治建设的主要实现途径,为把南宁创建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城市目标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左伟 《改革与战略》2013,29(3):49-52
电子商务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建立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有利于发挥电子商务产业聚集优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文章分析了南宁高新区建设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政策优势、产业规模优势和基础配套设施优势,认为南宁高新区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必须明确基地发展定位,优化制度环境,完善支持体系,构建重点特色行业电子商务集群,形成区域电子商务品牌的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化体现了城市的软实力,被视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生产力。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尤其是南北钦防四市同城化的发展,绿城南宁需要结合自身的历史文化与同城化背景把城市文化定位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圈内的产业研发中心、最具东南亚风格的中国城市、以及“双核心”先锋城市—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和中国东盟经济区的“桥头堡”核心城市,塑造南宁城市文化形象以助力城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绍华 《改革与战略》2008,24(10):158-159
文章论述了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对加快南宁产业发展的作用,着重对如何加大产业培育力度,聚集产业群落,形成产业链条,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南宁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新区》2012,(1):19-19
2011年12月16日上午,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赵明鹏等一行前往南宁高新区调研指导工作。在广西省科技厅厅长谢口堂.南宁市副市长石文怀,南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晓东等领导陪同下,赵明鹏一行参观考察了南宁高新区培力药业公司、灵康赛诺科公司、金域检验公司、富士康A厂区等园区企业和生物产业孵化基地、生物工程中心等创新创业载体,实地了解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产业转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趋势。文章以南宁高新区为例,分析了南宁高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产业转移原则,产业布局,产业扶持政策,产业链构建,人才体系、服务体系、项目库建设,招商引资理念和招商方式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南宁高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总部经济:后金融危机时代南宁高新区发展的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地资源瓶颈突出、高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和产业集群聚集功能不强等问题促使南宁高新区必须探求新的发展模式,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总部经济为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认为,总部经济将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南宁高新区发展的战略选择。南宁高新区应结合南宁市总部经济发展战略,明确自身定位;建立和完善吸纳企业进入机制和深化区域合作等途径促进总部经济的发展,提升高南宁高新区的综合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桂林国家高新区是一个在世界旅游名城建设的国家级高新区。经过近二十年的创新发展,桂林国家高新区在发展高端制造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三大产业集群以及新材料、节能环保两条特色产业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如今,桂林国家高新区已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一个区域,成为广西、桂林最强劲的新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广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9.
桂林国家高新区是一个在世界旅游名城建设的国家级高新区。经过近二十年的创新发展,桂林国家高新区在发展高端制造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三大产业集群以及新材料、节能环保两条特色产业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如今,桂林国家高新区已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一个区域,成为广西、桂林最强劲的新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广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发展密不可分,产业集群可以优化高新区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分工合作和提高高新区影响力与竞争力;高新区的发展又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南宁高新区面临着产业集群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融资渠道有限和有效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其产业集群建设应该明确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扩大集群范围与效应;完善优势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增强区域创新网络功能;健全风险投资机制,拓宽企业筹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