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区域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反映了该地区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趋势,是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文针对上海郊区产业结构的优化问题,以上海市为参照系,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2001-2010年上海郊区三次产业的发展状况,得出郊区在产业结构与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及劣势,为郊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结构偏离度为工具,研究天津1984-2011年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天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且总体不协调性呈上升趋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逐渐加剧,从1984年的0.69上升到2011年的0.85,劳动力有持续向外转移的潜力;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呈先抑后扬的"U"型走势,虽近年来产业偏离程度有所加大,但还基本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三产业结构协调性总体较好,但值得关注的是自2005年以来,由于高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产出份额增长慢于就业份额的增长,即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于就业结构变动。本文针对这种不协调的状况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三次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演进,也是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力.文章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方法对青岛市各个区市的产业结构变动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考察因地区增长差异导致的青岛市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研究1980~2015年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借助产业结构偏离度与就业弹性指标进行测量分析,表明第二、三产业偏离度出现下降趋势,第一产业对就业的挤出效应增强,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形势严峻。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劳动力素质对实现产业升级和扩大就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从效益视角依据青海省2000—2012年三次产业相关数据,从产值结构、就业结构、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偏离度四个方面对青海省西部大开发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青海省产业结构各项指标趋于优化,但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偏离系数较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很不对称,产业结构效益偏低,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甘肃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并从产业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和相关性三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甘肃省产业偏离度过高,产业结构效益差和三次产业GDP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减少,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调整产业内部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力的转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运用偏离-份额分析及其空间拓展模型对天津产业结构及竞争力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天津经济总量及各产业的增长中,竞争力因素比产业结构因素更能推动经济增长,第三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产业结构更优、竞争优势更强,但相对周边邻近地区,天津各产业并没有表现出产业结构优势。最后,结合天津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指出了天津产业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角度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1998-2013年分三个阶段对深圳市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深圳市的产业结构较好且逐步优化;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逐步萎缩,第二产业的发展先优后劣,发展后劲不足,主要源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态势强劲,已超过第二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今后深圳市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薇  王文瑞 《发展》2013,(5):68-68
应用偏离—份额分析对甘肃省2006-2010年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甘肃省三次产业在总体上处于增长状态,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竞争力较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王忠 《珠江经济》2007,192(8):18-23
本文从偏离度和相对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出发,研究广东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三次产业的偏离度的总趋势是下降的,但是1989年后下降幅度较小,显示产业结构偏差的收敛速度较慢。一、三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与国际经验相符,1992 ̄1999年第二产业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符合,并且快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1.
使用1978—2008年山西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员和产值数据,运用回归模型以及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两个分析工具,实证分析了山西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分析表明:山西就业结构的转变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劳动吸纳能力不足,第三产业正在成为吸收劳动力的主要部门。要解决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矛盾,缓解就业压力,必须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者素质、加速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经常使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度分类法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我国采取三次产业分类.产业结构有鲜明的规律性、周期性和阶段性.产业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第一产业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前工业化时期呈上升趋势,在后工业化时期出现下降,第三产业在后工业化时期呈快速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78—2009年中部六省相关样本数据,从演变趋势、结构偏离度和回归分析三个方面对我国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目前中部地区处于工业化初级向中级过渡阶段,第二产业不断升级,但是不能有效的吸收劳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差甚远,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较差,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升级。结合中部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宋艳菊  谢剑锋 《科技和产业》2010,10(2):35-37,53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就业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是考察一国或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化水平的重要指标。针对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出现的不协调性问题,利用1978-2007年相关数据,采用结构偏离度、就业吸纳弹性等实证分析方法,得出二元经济体制惯性、资本密集型主导、科技含量低等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续艳红 《科技和产业》2007,7(8):11-13,59
从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变动度的角度对山西省1990年以来产业结构的演变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山西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我国的纺织工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并认为,为了实现我国纺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促进产业升级,加快行业集聚以及实施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而使得我国纺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能够获得更为有利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些要素在部门之间的流动所产生的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之间的技术转换水平和结构状态。因此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联系。本文旨在研究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及这一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改善产业结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晓群 《改革与战略》2009,25(12):64-65
文章从激励相容与交易成本的角度,探讨了政策运行过程中出现偏差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加政策运行透明度,完善监督机制,采取科学的政策实施技术来尽量避免政策运行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9.
周权雄  龙自云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2):45-50
文章在界定地方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地方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收集中国统计年鉴2002--2009披露的中国省级层面财政收入数据,实证发现了各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各产业内部供给结构、国际国内需求结构及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与地方财政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