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何流 《中国报道》2009,(1):90-91
2008年年初的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让中国人看到了NGO(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活跃的NGO是一个国家形成公民社会的前奏,也是判断政府开放程度的信号。但在我国目前国家与社会的权利分配格局中,政府仍占据主导地位,NGO还没有赢得独立自主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过去,我国在公共事务管理领域过分依赖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但政府职能是有限的,尤其是当下处在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期,此时社会其他主体参与社会公众事务的重要性就显现了出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简称NGO)起步较晚,但是其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发挥的作用却不容小视。本文以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为例,阐述了我国NGO对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对其推动乡村发展及其问题进行研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我国NGO发展的现状NGO是英语"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主要指那些不以政府所直接控制的社团、协会、慈善机构、基金会、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以及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形式出现的社会团体。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志愿性和自治性是NGO最为显著的几个特征。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4.
NGO全称为"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翻译为非政府组织,是由自然人或法人创建的不属于政府、不代表政府利益的组织。我国NGO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涌现了大量NGO,并且在救灾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视野具有局限性、救灾中资金不足、优秀的专业人才匮乏、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较小等。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为NGO在救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外电报道,四川汶川的大地震,提高了由非政府组织(NGO)为代表的民间力量的社会地位,并因而将改变官方与NGO的互动关系。虽然官方的救灾行动及时有效,NGO的表现也不遑多让。通过这个劫难,中国的NGO将获得社会更大的尊重,政府很可能进一步放宽它们发挥功能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6.
魏飘飘 《中国经贸》2010,(18):131-131
NGO作为一支区别于政府与市场的第三种社会力量,越来越成为各个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当中不可缺乏的部分。伴随NGO凸现的作用,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探讨如何规范NGO。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以美国本土NGO的状况为参照物,研究大陆NGO的发展现状,由表及里探究形成目前状况的原因,通过借鉴他山之石,提出促进中国本土NGO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宁超 《乡镇经济》2013,(4):96-100
中国的NGO发展呈现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但是资金短缺是制约NGO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NGO发展的一大困境是运动能力不足,运动能力不足蜕化为营销乏力,压缩了NGO的空间活动行为,职能受阻,导致组织可支配资金不足。运动能力有限和资金不足存在一个双向制约的循环,借鉴“整体政府”理论实现在价值观念的提升、管理方式的转变、公共事务处理的协同等方面实现NGO发展“路径依赖”的破解和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拓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的非政府组织: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非政府组织(NGO)的发展具有本国的特点。新中国NGO的定位是为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服务,因而它们成为政府体制下中国对外交往的一个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NGO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本身的势力和对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大。目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与国际接轨"是中国的一个基本走向。因此,中国NGO必须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它们的健康发展无疑将与国家形成共生共强的关系,有助于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民主观念的增强、推行与自身相适应的体制改革、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伦理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5·12汶川地震中,我国政府、企业、NGO(非政府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对抗震救灾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发展形成了一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新的抗震救灾模式.而这个模式表明了"善治"理论在我国危机管理中是完全适用的.  相似文献   

10.
问诊中国NGO     
董永纲 《发展》2010,(5):85-86
NGO即非营利的合法性、公益性非政府组织,是为帮助政府部门完善服务、提高社会效益而产生的作用于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纽带。改革开放以来,NGO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但“舶来”的NGO尚未完全融入我国国情,我国政府也并未明确科学管理NGO的方法。NGO与政府必须作出转变,才能做好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本文从国内NGO的各种特性入手,分析研究,为规范、管理、运行NGO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NGO在三江源地区的发展状况及必要性分析为题展开分析,意在为NGO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中发挥作用寻求理论与实际支持,以此引起政府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中逐步加大对社会参与的重视力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增添新动力,并加强NGO在参与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中扩大公共意识理念、增加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发展、支持弱势边缘群体等领域提供良好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营利和公益之间的社会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中国,"NGO"已是一个被众人知晓的名词。它的全称是"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意为"非政府组织",指独立于政府之外、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自愿者的组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非政府组织开始在中国出现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08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41.4万个,且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以政府为主导,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反贫困历程中,取得了卓越成就。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贫困标准的提高、贫困人口分布的新变化以及各项新政策的颁布实施,中国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应鼓励政府以外的力量积极参与到扶贫开发工作中来,其中非政府组织可以在专长的领域对政府的活动给予补充,并且协助贯彻政府的政策和方针。因此,应加强对非政府组织(NGO)扶贫模式的认知,通过SWOT分析法对NGO扶贫模式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NGO扶贫模式发展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草根NGO的异化考验公民社会是相对独立于政治国家的民间公共领域,其基础和主体是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作为公民社会主体的民间组织,指的是有着共同利益追求的公民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团。作为由民间发起的纯志愿性的组织,当代中国的草根NGO是这类组织的最典型代表。草根NGO之所以为草根,是因为它的民间性,它是由民间自下而上发起的。草根NGO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发挥自己的志愿精神,以自己实际行动和志愿者的带动,在社会基层中传播公民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受益人群的参与是草根NGO组织目标实现的基础。受益人群参与式的发展,强调所有…  相似文献   

15.
宝娟 《魅力中国》2011,(5):369-36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草根NGO也在不断的壮大。这支队伍已经成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支持力量。但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问题。所以政府应该理性的对待网络草根NGO,努力探索二系列有效的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李彦英 《中国经贸》2012,(14):82-82
随着公民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公益工作中去,各类的官方与非官方NGO组织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在最近几年影响中国的几大事件中都有NGO及NGO志愿者非常活跃的身影,笔者通过在一个国际NGO的全职人力资源工作和一个民间NGO组织的兼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中国现有NGO人力资源现状作了一些研究并提出一定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7.
NGO在我国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昳茹 《特区经济》2011,(10):208-211
在国际上,以非营利、非官方为特色的NGO组织在环保、卫生、慈善和公共事务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NGO在我国的出现还只有数年时间,在政策法规、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向上不甚明确,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本文中,通过回顾我国NGO组织的发展历程、现行状况,梳理我国NGO发展的典型模式。同时,对于NGO的发展壮大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苏竹青 《中国西部》2009,(10):34-35
“各式各样的NGO组织,我都建议你们踊跃地和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广泛的沟通和交流。只要我们做的是关注老百姓的事,关注贫困的事,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各级政府是愿意提供支援的。”  相似文献   

19.
吴伟  孟延春 《特区经济》2007,42(8):283-285
通过北京7家NGO组织的跨案例分析,试图揭示出互联网对NGO组织的运作和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结果发现目前互联网对于NGO组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互联网可以实现办公自动化、促进信息交流、宣传、降低成本和改善内部管理。而NGO组织通过互联网参与公共政策决策似乎并不显著,互联网同时具有开展电子公益的潜能。总的来说,互联网对于NGO组织的作用和影响是积极的,并且,NGO自身的发展也会提高其运用互联网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政府主导型扶贫模式效率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扶贫事业开展20多年以来,反贫困特点和扶贫需求发生很大变化,政府扶贫战略重点也由贫困区域转向贫困户。但在扶贫到户的实践中,长期实行的政府主导型扶贫模式受到政府失灵的困扰,扶贫资源难以有效地到达贫困户。本文运用"x低效率"理论和组织分析的方法对传统的政府主导型扶贫模式的资源配置效率及组织效率进行分析思考,从组织角度解释政府失灵的原因。最后得出,政府主导型扶贫模式需面临制度转型,并提出政府与NGO合作的扶贫新模式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