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宁波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发展有导向,创建有条件,实践有范例,现实有要求。要紧扣成为全国推进低碳绿色经济建设的示范、生态宜居城乡建设的示范、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示范、生态文化建设的示范和生态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方向,在建设重大生态屏障,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加强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探索重大项目建设生态补偿与利益分享机制和社会化投融资机制,完善生态保护区域协同机制和高效行政管理机制等十个方面重点突破、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道德建设要依赖一定的内外部体制机制来开展,因此,健全生态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是有效推进生态道德建设实践的重要举措。当前,优化生态道德建设的体制机制,就内部而言就是要推进生态道德规范的制度化,就外部而言.一是要加强生态道德建设的领导和组织体制;二是要完善生态道德建设的管理制度;三是要加强生态道德实践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文章首先简述了生态城市理论的发展脉络,对生态城市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在调研基础上梳理吉首市目前生态城市的建设现状;最后提出进一步建设“生态吉首”的对策建议,即应完善各项规划;加强理念传播;突出建设重点;加大投资力度,推进结构调整等。  相似文献   

4.
俞晓晶 《科技和产业》2009,9(9):11-14,29
在对国内外生态城市(园区)案例进行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总结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即战略规划—开发机制—资源配置"三位一体"的推进机制。其中,战略规划居于核心地位,决定了城市建设的生态目标、实施步骤、实施内容以及具体的项目安排,开发机制决定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组织架构,资源配置方式则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建设:基于杭州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平 《浙江经济》2010,(11):57-58
建设生态城市是加快城市发展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新型模式。其实质是充分发挥城市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优势,以生态环保型经济这一全新的模式来发展城市经济,建设城市环境,从而创建城市的生态文明,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进而推进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4年11月1日,我国第一部循环经济领域的法规——《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正式施行。自贵阳市立法建设生态城市以来,该市坚持以项目为核心,以工程为载体,有重点、分阶段、分区域、分层次推进,通过精心组织实施,示范项目取得成效,促进了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许波  骆秀朵 《科技和产业》2023,23(23):115-120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模型,构建生态城市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将河源市2009—2020年的相关数据代入,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和响应4个方面对河源生态城市建设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源生态城市建设虽有波动,但综合评分在逐步提升,总体是稳步增长的趋势。建议进一步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升生态城市建设内驱力;优化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缓解生态城市发展的经济压力;大力推进低碳智慧城市建设,提高生态城市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管理的范畴截然不同,但在两者都统一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本文从当前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出发,探讨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模式与特征、政府的作用及生态城市建设对于城市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生态城市模式.是对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总结而形成的理论图式,它刻画了生态城市现有和应有的基本特征,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比较了中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生态城市模式选择的依据和原则,并提出了当代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了西安生态城市建设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安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要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奠定生态城市建设的群众基础;建立专门的生态城市建设管理机构和规划部门,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组织基础;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体系,巩固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基础;联手毗邻区域,实现跨区域生态建设一体化;推进生态示范,积累生态...  相似文献   

11.
孟金元 《江苏经济》2002,(10):26-2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兴起了以发展生态城市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省也在新世纪伊始作出了关于推进生态省建设的决定。把城市的现代化与生态化结合起来,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城市,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和资源协调发展,这既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人民群众追求日益增长的物质化生活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2.
近日,奉化市政协围绕市委作出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举办了“开发‘山上奉化’建设生态人居”的论坛。宁波市委政研室、奉化市发改局、规划局等单位同志从不同视角,对这一主题提出了许多前瞻性、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使我们对着力构建具有奉化特色的生态城市发展体系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邵帅  刘丽雯 《改革》2023,(2):75-92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愿景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但鲜有文献对其具体实施效果予以关注。将2004—2018年国家主要流域水质监测站点的周观测数据和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数据相匹配,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借此对中国水污染治理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显著改善了以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为主要表征的水环境质量,基于多种方法和策略开展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这一结论是可靠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水污染治理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较高、水资源禀赋较低的城市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主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环境治理投资效应和公众环境关注度效应四个作用渠道改善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4.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类型、现实价值和经济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仁良 《特区经济》2012,(2):293-295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是当前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与低碳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和实质内涵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本文分析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类型,明确了低碳生态建设的现实价值,透视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经济学机理。  相似文献   

15.
宁波生态城市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鹏  钱建芳 《宁波经济》2004,(4):14-17,13
生态城市建设是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生态城市的内涵涵盖了城市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多处于规划、政策调整层面,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将促使生态城市建设内容制度化、法律化。宁波也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16.
蒋飞 《改革与开放》2012,(22):55-56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是该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我省经济和社会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海洋生态补偿被普遍认为是解决海洋生态与人类之间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以海洋生态文明为视角,阐析生态补偿机制内涵,探索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海洋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旨在为推进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本着开拓创新的精神,纷纷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尤其是经营城市战略的提出与实践,拓展了经营城市资产、挖掘城市资源的领域与手段,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经营城市这一方针的提出,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这一战略的实施摆脱了传统城市建设的僵化模式,使城市资源由公益性财产变为经营性资产,从福利事业向服务产业转变,是提升城市资本价值的有效途径。这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环境、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开始对自己的生存空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反思。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中,首次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念。许多专家学者对生态城市进行了研究,众多国家积极进行生态城市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岳明龙 《魅力中国》2014,(19):50-50
“生态宜居”是我县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生态和宜居的优势,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八新的内涵。对提高城市竞争力,扩大高唐知名度至关重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推进高唐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展开了阐述,一是宜居城市的内涵;二是生态文明对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新要求;三是对高唐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城市,需要科学地制定城市规划,这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和基础。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各行各业的协调发展,对于促进生态城市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