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国际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和其他发达国家在全力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都在重新思考经济增长模式和金融自由化所带来的问题。表面上看,美国金融危机是金融创新和房地产泡沫引起的.深刻根源却是美国多年来“借贷经济”不良后果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为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积累了较大的风险,金融危机的冲击将贷款者信用风险的集中爆发,也会使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加大等问题完全暴露。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措施,提前防范其对银行体系内信贷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严格控制贷款者的信用级别,增强银行自身的流动性,加强金融创新监管,以全面保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运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由美国次贷多米诺骨牌的倒塌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新的方向转变。如果说次贷危机第一阶段是从产品危机转化为产业危机、行业危机进而形成了世界范围的金融大海啸的话,那么次贷危机第二阶段的最主要特点则是由金融危机转化为全面的经济危机,并将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和持续的破坏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美国次贷危机根源于房地产市场繁荣背景下激进的住房抵押贷款行为,本质是由房价下跌和利率提升导致的信用危机引发的信贷紧缩和金融市场流动性缺失。文章以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基础为切入点,利用金融危机传导模型来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在其传导过程中,美国次贷危机形成了从信贷市场到资本市场、从资本市场到信贷市场、从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和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传导路径。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次贷危机通过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传导到全球市场,并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不确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虑到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以及其先导性,对其股价的波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表明,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行业无明显影响.从而折射出在我国的消费体制下,以及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国家和企业已采取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政策的情况下,我国实际上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逐步蔓延到世界各地,也给杭州经济和杭州房地产带来了冲击。面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信心不足、成交量急剧下降等问题,中央推出了一系列金融、税收、土地的政策,稳定了市场的信心,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在2009年上半年房地产出现回暖的背景下,客观分析了当前房地产市场运行特征,把握金融危机背景下房地产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和问题,对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发展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春婵 《辽宁经济》2009,(10):48-49
次贷危机的爆发给美国及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波及面之广、程度之深是人们始料未及的。次贷危机中显现的新特征引起了学者们对原有金融危机理论的反思,笔者试图从金融异化的角度对金融危机的成因进行解释。一、异化与金融异化 “异化”是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等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8.
由美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破裂引起的次贷危机,不仅引发了美国金融系统的全面危机,也严重影响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全球的经济发展。这场金融危机反映出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之间的矛盾:正是金融监管没有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在金融产品创新的监管和金融系统的风险防范上出现了漏洞。  相似文献   

9.
武建峰 《中国经贸》2009,(16):66-67
由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将全球的经济在半年内拉入了“冰川季”,各国的贸易壁垒、消费萎缩都在呈增长趋势。金融危机对我国许多企业都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而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项目,资金管理,需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进行全面反思,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邵国华 《特区经济》2008,(12):33-34
美国次贷危机及"两房"事件给全球房地产业及房地产金融敲响了警钟。本文根据房地产业自身的特点,通过剖析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成因,结合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1.
涂启明 《魅力中国》2009,(10):84-85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来势之凶、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危害之大,出人意料,我国房地产业更不可能独善其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金融危机新形势下,税务部门对房地产行业企业所得税的有效监管本就相对滞后,如何应对危机,通过有效监管,引导房地产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与依法纳税是一个必须着力破解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成思危 《中国经贸》2012,(21):56-5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美国金融与经济,也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中国相对其他国家来说受到的冲击比较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金融体系非常完善,而恰恰暴露出我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着投资银行少、金融衍生品少、效率低下、不够先进和发达等一系列问题,其改革迫在眉睫。目前,我国金融改革应朝着国际化、市场化、系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美元主导的全球化,也是全球经济金融结构严重失衡的全球化。本轮次贷危机的全面恶化升级,凸显出以美元为核心机制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重大制度性缺陷。在过去的20年中,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世界经济进入金融资本主义时代,这是理解当今伞球经济金融的核心问题,也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时代大背景。  相似文献   

14.
金融产业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构成,在保证经济发展活力以及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金融产业以资本作为服务对象,因此使得其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导致华尔街在内的多家金融巨头破产,以美国为起点,逐渐形成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这次次贷危机也导致了实体经济受损严重,对美国和对我国都造成了巨大影响。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较为复杂,涉及到诸多领域以及经济部门,但是从结果来看,次贷危机的出现其与金融监管体系的不完善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文章从背景原因着手分析,研究此次次贷危机凸显出来的金融监管法制缺陷,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法制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细松 《山东经济》2011,(4):112-116
围绕次贷危机,从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以及金融规制的角度作出一种解释。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中,资产证券化是危机爆发的一个引子,包含资产证券化在内的大量金融创新强化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使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性下降,是次贷危机的真正根源之一。金融规制的缺失对次贷危机的全面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为有效防范金融危机,必须正确引导资产证券化,合理控制金融创新风险,尤其大力加强金融规制。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正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次危机虽然首先是由美国次贷市场危机引起的,但是与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历次经济危机有本质的不同,它是在高度发达的股市等现代虚拟经济形态下爆发的,它的传导途径是:房地产次贷市场危机——股市房地产殃及金融危机——西方股市全面危机导致巨额财富的缩水蒸发——实体经济下游至上游产业的逆向依次衰退——西方发达国家失业和消费市场的全面萧条——向东方发展中国家的传导。  相似文献   

17.
一、宏观调控和金融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2007年年初开始,美国次贷危机逐步升级,进而引发了一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金融风险传导到实体经济,使经济衰退,导致企业经营困难,从而加大了金融机构资产的风险,我国经济金融运行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  相似文献   

18.
美国次贷危机原因分析及其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红军 《魅力中国》2009,(1):101-10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迅速向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实体经济蔓延,包括美国通用汽车在内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面临破产压力,我国的外贸出口形势也相当严峻。因此,研究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及建立完备的金融监管体系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严重冲击了国际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秩序,金融机构全面陷入困境,迫使人们重新审视金融衍生品市场。而在此次危机中,具有衍生品性质的全球期货市场则发挥了特有的避险功能,年轻的中国期货市场总体上经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并为我国一些实体行业的平稳发展和规避危机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期货市场的运行机制和作用也为人们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贷只是本次金融危机的一个触发点,而不是原因的全部,是次贷危机与其他危机一起促成了这次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就是对外贸易的大幅下滑,进而使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投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无一幸免,人民币汇率也产生更多不确定性。但鉴于中国经济的特点及政府的强力救援,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