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当前,中国的自然垄断产业(如电信、电力、铁路、自来水等)正处于改革之中,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在非自然垄断性业务环节引入竞争机制,政府管制重点集中于自然垄断性业务,以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和政府管制效率。在政府管制改革中,价格管制改革是其他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对整体改革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电力产业是中国最早进行改 革的基础设施产业之一, 改革的初衷是解决当时投资不足,电力短缺的矛盾,对于电力管制体制的改革力度一直不大,直到1997年成立了国家电力公司,其原有的政府职能移交到国家经贸委,才从形式上实现了政企分离,但是电力产业管制体制中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中国现行的电力产业的管制体制,已经和多元化经营主体和市场化的改革目标不相适应,应该建立新的政府管制体制,以保证和促进电力产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单东 《特区经济》2004,(8):141-142
诸如电力、电信、铁路、航空、煤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产业和城市公用事业是被公认的自然垄断产业。在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些产业是由国家垄断经营好还是民营化好?为什么要在这些产业中进行民营化改革?如何把握垄断产业民营化的程度?在垄断产业中可以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哪些业务领域?怎样实现自然垄断产业的民营化改革?为什么要对垄断产业民营化后实行政府管制政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为什么要对自然垄断的国有产业普遍实现民营化?他们的经验教训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等等,这些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迫切需要得到解释。王俊豪、周小梅著《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民营化改革与政府管制政策》一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顺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对这些改革理论的前沿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做出了清晰的回答。作为研究我国垄断行业民营化改革的学术专著——《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民营化改革与政府管制政策》一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初读本书,笔者认为它具有以下3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电信产业政府管制制度近年来所做的改革,认为竞争不仅不能完全代替管制,还需要通过管制来实现,并基于我国电信产业的实际构建了激励性管制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垄断性行业政府规制的探讨 --以自来水行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来水行业是政府管制体制改革幅度较小的一个基础设施产业。由于自来水这种特殊资源有其特殊的经济属性和技术属性,致使自来水产业一直由政府直接管理。但在运营过程中出现诸如价格问题、运转低效以及法律残缺等问题。为此,笔者提出放松自来水行业规制的几点建议,以期有益于政府有效管制。  相似文献   

6.
朱晓艳 《浙江经济》2004,(20):56-57
在近20年内,很多国家的私有部门开始参与基础设施产业,如电力、电信、铁路、煤气等。事实上,由于财政约束和国有公用企业的低效率,各国已经越来越依赖于私有部门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和管理。增加基础设施产业的投资水平就成为发展中国家管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基础设施产业具有投资量大、沉淀性和回收期长等特点,因此投资风险也比  相似文献   

7.
李振军 《特区经济》2007,(5):285-286
在网络型基础设施产业中,市场竞争通常很难达到适宜的程度,竞争不足或竞争过度的现象都有可能出现。对过度竞争的顾虑深刻地影响着网络型基础设施产业放松管制改革的方式和时机的选择。本文在学术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以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电信业为例,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网络型基础设施产业的过度竞争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灏 《首都经济》2004,(6):33-35
地铁票价问题由于是直接决定投资项目的价值评估,成为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PPP模式在我国城市轨道等基础设施行业中仍属新生事物,这种新模式对政府管制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作者作为地铁市场化改革和PPP运作实践的一线工作者,针对政府管制中最关键的地铁票价政策,从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分析票价问题在PPP运作中的作用,尝试确定我国地铁票价管制模式取向,为建立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化地铁票价政策提出了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进步,被管制行业自然垄断性质产生变化是西方发达国家实行放松管制改革的最重要和更深层次的原因。政府管制者应充分了解和研究有关行业自然垄断性质的变化,把握各垄断产业中自然垄断的边界,同时应分析垄断行业中不同业务的性质,实施市场结构重组,制定相应的分类管制政策。政府管制的目标应是建立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兼容的市场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垄断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分配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政府适度干预下,由私营部门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的效率,明显优于政府部门。本文在简要回顾世界与我国私营投资基础设施发展历程后,指出我国私营部门在基础设施投资中政府职能缺失的主要方面,并探讨了政府作为顾客、立法者、战略策划者、支持者、管制者,在私营部门投资基础设施过程中所应发挥的职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升基础设施行业的经营绩效,增加投资,不仅需要借鉴产业组织理论的有关成果以构建可竞争市场、制定科学的管制政策,也需要考虑基础设施行业的实际特点,在公司治理机制上有所调整。与此同时,管制政策也能够对公司治理机制产生影响,两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协调运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河道采砂政府规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到细、从单方面简单管制走向全面性系统管制的过程。从规制政策的时间序列出发,分析不同阶段的政府规制重心及其变迁路径,说明该产业在经历不同规制环境和管制方式时所遇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阐释河道采砂政府规制的总体趋势,提出转换视角、构建政府-社会的双头模式、法制规范要与机制改革并重等经验反思,以期为更加高效的政府管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础设施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允许、鼓励非公有资本投资于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等。本文探讨了政府作为顾客、立法者、战略策划者、支持者、管制者在其中的作用,以及我国私人部门投资基础设施实践中政府作用的缺失,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然垄断行业放松管制趋势的出现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青 《山东经济》2003,4(6):46-48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电信、电力等传统自然垄断行业总体上出现了放松管制的浪潮,英美等国家的政府减少或取消自然垄断行业在进入、价格、投资等方面的经济管制,以破除垄断,促进竞争。这一趋势的出现,一是技术进步使自然垄断的边界发生变化,传统管制方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二是政府管制特别是投资回报率管制导致了资源配置扭曲,Stigler等人提出了管制俘虏理论,对政府管制的有效性提出了置疑;三是自由主义的思潮再次兴起和激励性管制理论的发展为政府管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油气产业给予较高程度的行政性垄断。由于油气产业中既有自然垄断也有可竞争的业务成分,过去油气产业高度垄断的格局日益显现出诸多不合理之处,迫切需要对我国油气产业的放松管制政策加以研究。本文引入了价格上限规制模型,希望对我国油气产业的管制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把城市自来水供给作为公益性事业,由政府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进入新世纪,加入WTO之后.我国城市自来水产业要求打破政府直接的全方位管制,积极探索市场化的有效竞争途径.以解决城市自来水产业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和有关部门陆续出台和实施了市政公用事业的开放政策、特许经营政策、投资体制改革政策、鼓励非公经济政策等一系列相关的改革政策.更加快了城市自来水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闫建  娄文龙 《改革与战略》2011,27(1):175-179
西方国家的政府管制在一百多年的变迁中大致历经了三个发展时期,从传统的政府管制到放松管制再到重新管制,不同时期的理论基础和管制内容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文章通过对西方国家管制的理论基础、改革历程及管制内容进行梳理,以期能对我国政府管制改革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的深入,改革不仅是初期政府职能范围大小的问题,而是政府角色的定住问题,即政府在与市场、社会以及公民的关系中,到底应该处在什么样的地位。中国原有的政府模式却是典型的管制型模式,因而中国行政改革发展到此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政府作为“管制者”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政府应该作为“服务者”的角色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政府社会性管制改革事关重大,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必须统筹安排,整体推进。为此,必须完善社会性管制的法律体系,健全社会性管制的行为主体,设置社会性管制的合理目标,构建“适度型”社会性管制模式,综合运用强制型和激励型管制方法,强化安全、健康、环境管制,实现对管制者的有效管制。  相似文献   

20.
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化改革的公共风险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化改革可能带来的公共风险包括体制与政策风险、公共安全风险、国家经济安全风险、社会安全风险、规制风险。可以考虑从改革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完善改革的配套经济政策和加强公共监督三个方面予以控制;同时,为顺利推进我国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必须由相对独立的综合机构制定、实施改革方案,要坚持总体同步配套,渐进分步实施原则,构建基础设施产业改革的利益均衡博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