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开始的中国股市热潮持续升温。一些专家警告说,尽管中国股市走高得益于经济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但是,全民炒股引发的非理性群体亢奋可能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日前在一次论坛上力挺当前股市,在谈到备受关注的“全民参与炒股”时,王忠明说:“我觉得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5月21日《中国经济时报》)  相似文献   

3.
从中日比较看我国股市的泡沫经济和“全民炒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各方面的比较看,不仅我国股市的泡沫经济已明显地超过了日本泡沫经济期间的水平,而且还出现了“全民炒股”的不正常现象。越是在经济形势看好的时候,越是要警惕股市泡沫经济的发展,任何因为经济形势看好而对股市泡沫经济掉以轻心并鼓吹“全民炒股”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极其危险的。  相似文献   

4.
资本翅膀     
2007年最热的词儿大概莫过于“股市”和“资本”。牛市冲天.全民炒股.“资本”这一时髦词汇似乎也在诠释着中国的成长。从中国建设银行回归A股.到中国神华的惊人涨势.再到中石油引发的申购热潮,盘子一个比一个大,募集的资金一个比一个多;而阿里巴巴、巨人网络这些民营企业在海外股市的精彩表现,也让人们着实领教了资本的魔力。  相似文献   

5.
最近股票市场再次出现非理智的火爆场面。据报道。去年年中。北京有不少人到典当行抵押房子炒股。连郊区果农都加入了炒股大军。每天全国有5万户新股民进入其中。无论我们是否遇到传说中“百年不遇”的大牛市。从“远离毒品、远离股市”的无奈到全民炒股的狂热。神奇转换中特别需要冷静。著名股票投资家罗杰斯的来访。会为我们应该时刻具备的风险意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焦点     
《开放潮》2001,(2)
旁白别“宠坏”了中国股市 汪孝林 吴敬难的“股市三论”:2001年1月 13日,吴敬班在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中回答观众提问时,再次抨击股市中的一些不正常现象:一是“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而我们的股市里,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诈骗。做庄、炒作、操纵股价可说是登峰造极,二是“全民炒股”;三是“中国股市目前的平均市盈率已高达60—80倍,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能长期支持这么高的市盈率”。 吴敬琏成了“靶子”:吴敬琏提出上述观点的时候,正…  相似文献   

7.
<正>2007年1月25日星期四:"全民炒股论"木马病毒大发作2007年1月25日,星期四,一篇《全民炒股重头再来》的文章,在一家有着非凡影响力的报纸上,在头版头条的醒目位置上,大字黑体重磅推出,随即被中国所有主流媒体及各大门户网站争相转载。还配合上了来中国股市因抢买股票入市而居心叵测的罗杰斯,以及己卸任回港的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一起  相似文献   

8.
输通渠道     
一般来说,民间投资有三种形式:投资股市,投资股份制企业。直接投资办企业。但后两条渠道在目前看来都不顺畅。因而也就出现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一方面是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不畅,另一方面却是民营企业融资存在困难。有经济学家断言:当经济生活贴近个人资本这一最丰富的动力源泉时,困扰当前中国投资和消费的一些症结也就迎刃而解了。股市行情稍好,人们一下子就都扑向股市,这反映了民间资本投资的渠道不畅。而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不畅,再加上一般投资者对股市等投资知识的不足,从而出现“全民炒股”等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全民炒股”不仅给民间投资者带来很大的投资风险,而且也给股市等投资领域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9.
张书怀 《西部论丛》2007,(11):80-80
前不久,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一次演讲中说,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投资股市要有点"闲钱、闲时间、闲心"。这"三闲"境界应该说是很有道理的。"闲钱"就是暂时用不着的钱。如果炒股把自己治病的钱、孩子上学的钱、日常生活开支的钱都拿来炒股,由于股市并不是一个包赚不赔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盈难亏易的地方,那极有可能弄得家里团团乱。  相似文献   

10.
《广西经济》2007,(7):60-60
德国:“全民炒股”教训惨痛德国人不热衷炒股 与美英等国相比,德国老百姓在家庭理财中很少购买上市公司股票。即使近年来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持续高涨、德国经济显著复苏,证券市场新增开户也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和外籍股民。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德国股民人数仅占本国人口总数的7.1%,而这一比例在英国为23%,美国为25%。德国人为什么不热衷于炒股呢?  相似文献   

11.
“全民炒股”的说法值得商榷 首先什么叫“全民炒股”,这个概念一定要澄清。我们现有的股民人数到底有多少?这是我们应该明确的一个问题,也是评判“全民炒股,福兮祸兮”的一个起点。最近各大证券媒体披露的数字表明,现在中国股民证券账户开户总数已经超过9000万户。但是其中1000多万户是假账户或者是“死”户,  相似文献   

12.
当每天有几十万投资者涌入市场时,当股市的指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上涨了4倍多时,当股票市场总值由2005年底的33430亿上涨了5倍多时,当股市一月成交量高于以往一年的成交量时,当整个市场的股票都在快速换手交易时,当大量的民众都涌入股市时,中国股市的疯狂早就不是什么要争论的问题了。中国股市的疯狂是不是全民皆股使然?它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中国是否真的出现了“全民炒股”?老百姓对股票感兴趣,究竟是好是坏?目前这种储蓄向股票分流、人们投资意识增强的趋势,有没有可能继续发展下去?最近一段时期,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为此,本刊特邀多位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著名分析师及著名学者为本刊撰稿,各抒己见。希望能为广大投资者释疑解惑,指点迷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最近有人让我从宏观经济角度谈谈股市.我不是股评家,但关于股市,两位英国人曾做出颇有智慧的评论:一位是物理学奠基人牛顿,他在南海股市泡沫里血本无归,事后他写到:“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永远计算不出人的贪婪!”另一位是经济学大家凯恩斯,他历经股海惊涛骇浪后说:永远变化莫测的股市里,有一个东西永远不变——那就是人性的贪婪和健忘!  相似文献   

14.
周围的朋友最近都很开心,股票赚钱了。A君投入金额较大,据说赚了几百万。B君以百万入市,年前年后几个月赚了60多万,以技术专家自称的B君准备辞去让人羡慕的工作,专事炒股,目标是通过股市赚的钱在近郊买一幢别墅,这举动把B君妻吓得半死。我抽空上网看了一眼手中休眠、抱定长期投资的股票,不理不问几个月,涨幅居然超过50%。难道说全民畅享股市红利的时代来临了?  相似文献   

15.
为全民炒股声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士豪 《新财经》2001,(3):26-29
萧教授性格直爽、快人快语,记者单刀直入地提了第一个问题:许多中国老百姓将自己有限的资金投入股市,并从股市中学会了如何投资理财,如何炒股赚钱。但不久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出,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上海街头上出现了一群新贵: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共同的头衔是“股神”。谈起股票,个个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走路都有风。每个人都有一套操作理论,炒股绝学。管他是扫地的阿姨、外地的民工、在校的学生,都开了户、进了场。“一个涨停板,我就不用扫3个月”,阿姨开心地说。这回儿,说到炒股,人人抬头挺胸,趾高气昂。自信心提高了,但是生活紧张了。买的股票涨了兴奋的睡不着,跌了难过得合不上眼。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发展给当今社会带来了眼花缭乱而又充满魅力的变化,人们仿佛突然从梦中醒来。从每年大年初五那不绝于耳的"迎财神"鞭炮声中,我们看到了那种渴望致富的骚动。于是,如何让钞票尽快地再生钞票,这一古老而新奇的难题再一次使人殚精竭虑。今天邀请各位颇具代表性的人物,畅谈了各自不同的投资方式。请 A 君先说,你是一个一万元起家进而成为拥有226万元的炒股大户,对中国的股市有着深切的体会。A 君:我是1984年大学毕业到深圳工作的。几年来省吃俭用积下一万多元。1987年单位动员买股票,支持特区建设。当时我也不知道什么叫股票,糊里糊涂买了500股深圳发展银行的股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股民都知道一个为中小投资者大声疾呼的人,中国的经济学界也领略过这样一位学者的风范:他不仅敢于大胆质疑股市中的种种怪现象,还“语不惊人死不休”地一路从德隆骂到海尔,再从TCL骂到格林柯尔。这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张扬、尖锐、独行。没有一个经济学家会受到如此截然不同的对待:有人说他是敢于直言的斗士、中国经济界的“鲁迅”;也有人说他是“疯子经济学家”、“流氓教授”……他就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  相似文献   

19.
祝建华 《沪港经济》2007,(10):40-42
个人境外炒股可名正言顺 中国境内居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直接投资境外股市了,上海人也可以炒香港股票了!  相似文献   

20.
赵亮 《东北之窗》2008,(1):56-57
自2006年以来,牛气冲天的股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加入到炒股大军中来,"股市有风险"也成了最常用的提醒之语。其实,股市的风险不仅仅在于行情的涨跌,股民也容易遇到一些法律上的风险。比如,因炒股而发生的代理风险、抵押贷(借)款风险、资金管理风险、劳动关系风险等,处理得不好,就会成为投资者的"死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