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城乡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乡发展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七条道路",第一条就是城乡融合之路。宁波城乡融合发展起步较早、基础较好,从2004年就开始全面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比等几个重要指标都位居全省、全国前列。宁波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争创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相似文献   

2.
国外乡村振兴的理论研究较多:劳动力转移模式强调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分享空间模式强调城乡双向的资源有效配置,城镇发展模式强调城乡联系、城乡综合发展、乡村创业,城乡一体化模式强调城乡一体的社会结构、居民社会福利的"等值",日本"六次产业化"强调的是整体化的生产链条以及资源的有效配置。我国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促进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双向流动;以人才带动加快乡村地区综合发展,保障城乡居民有同等的起点和发展机会,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乡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甘肃省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欠发达省份,乡村振兴的基础较为薄弱,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方面有比较大的空间。通过建立包括经济、生态、治理、人民生活、要素5个方面在内的城乡融合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以甘肃省及其14个市州城乡融合实际情况为依据,对甘肃省城乡融合指数进行测算,分析甘肃省城乡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城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原因,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实现融合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人地钱"的问题,其中关键的是要理顺农村产权交易。落稳这枚棋子,乡村振兴就能全盘皆活。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各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需求明显增长,许多地方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和服务平台,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提供了有效服务。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战场之一,大足区制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确定到2020年,大足区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上下五千年,老家观音岩!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重庆市大足区鑫发建设  相似文献   

6.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农旅融合发展对于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及天津的农旅融合发展的现状及经验进行分析,总结了天津农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天津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圩镇是城乡统筹的枢纽、城乡融合的节点,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交汇点。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有利于实现新型城镇化、推动乡村振兴,牵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困境。文章以广东省Y市为例,探讨了如何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发挥圩镇功能,从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重大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在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步伐中,乡村的振兴与发展是我国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强大动力。文章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基于城乡融合发展对乡村振兴驱动机理的理论认知,以苏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对苏北地区当前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和挑战进行剖析,最后以城乡融合机制为出发点探索推动苏北乡村振兴的途径,以期对我国其它类似区域就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学的指导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七条之路",首先强调要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城乡融合作为一种发展方式,充分肯定了城乡主体地位的平等性,不仅强调要建立城乡之间互惠共生、融合渗透的发展关系,同时更加注重激发乡村自身的潜能和优势,这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特征和发展要求,是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转变。宁波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基础、有平台、有目标、有举措,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本文在系统把握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前提之下,在深入研究我国城乡发展历史脉络和现实格局的基础之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基于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视角,进行发展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对话,形成了有关我国乡村振兴规律和趋势的若干认知:一体化统筹,融合化发展,股份化经营,组织化壮大,制度化支撑.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并加快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构建和谐健康的城乡关系,有效推动城乡之间相互支援、共同繁荣,逐渐破除城乡之间的差异,同时促进城乡融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与根本任务,乡村振兴作为促进城乡融合的一大推手,推动农业农村的和谐发展,真正将城镇与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2.
<正>要充分且持续发挥特色产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的关键作用。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是脱贫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帮助脱贫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发展乡村产业,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做好‘土特产’文章”“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这为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3.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天津市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积极开展探索和实践,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落到实处,依法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乡融合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对山东省诸城市、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江苏省宜兴市等五市(区)的实地调研,探究了案例市(区)以城乡融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创新举措.研究发现,通过城乡之间要素、产业、制度等多方面的融合,一方面乡村的土地、人力等要素和产品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另一方面乡村产业也能够通过城乡融合充分...  相似文献   

1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着眼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的重大制度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造条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正8月13日,宁波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组建乡村振兴机构,是宁波"三农"事业发展的又一重大机遇。新成立的市乡村振兴局主要负责拟定乡村振兴工作规划和政策,组织开展相关领域的调查研究与考核、评估、督查等具体工作。下一步,市乡村振兴局将奋力打造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努力当好农村改革探路者、城乡融合先行者、乡村振兴排头兵、农业农村现代化领跑者、共富乡村引领者,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科学研判、准确认识和分析我国现阶段所处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之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是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文章在梳理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融合理论的基础之上,深入挖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是工业化、城镇化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实施长期性和区域差异性的特征,既是国民经济不同领域内容的系统集成,也是多元利益关系的有机协调。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需要顶层制度引导和配套政策保障,要通过城乡土地、金融、人才等领域改革的全面深化,构建起乡村振兴的要素保障、动力保障和配套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资讯     
<正>政策城乡融合发展目标确定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公开发布,明确了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城乡全面融合,乡村全面振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20.
首先讲乡村振兴的战略基调,一共有五个方面。第一个基调,是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导向。第二个基调,要注重推进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这就要求挖掘乡村的多种功能、统筹谋划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防止用推进某一方面的乡村振兴,代替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