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石油价格的提高已经被广泛地认定为是导致衰退、过度通涨、生产率下降和低经济增长的罪魁。本文将重新检验支持上述观点的依据。首先,指出把石油价格冲击解释为宏观经济波动的核心原因时所遇到的那些概念性的困难,然后追溯石油价格冲击论者是如何解释这些困难的。其次,对认为油价波动至少是美国宏观经济的一个外生变量的观点提出异议。批判性地检验那些导致很多经济学家将外生政治事件作为石油市场模型核心因素的证据,还提出了宏观经济变量与油价的"反向因果关系"的证据。再次,尽管近期的石油价格冲击没有一次被认为导致了美国的经济滞胀,石油价格冲击假说仍然被广泛认为能够解释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我们要证明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经济周期:一个AD-AS模型的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这篇论文首次尝试用正式的分析框架,即联立VAR模型来研究中国的经 济周期。研究表明:(a)需求冲击是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而供给冲击在 一段时间后则显示出更大的重要性;(b)在第一个经济周期———1985-1990年中, 需求冲击的推动力量是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但是,在第二个周期———1991-1996 年和1997年以后的通货紧缩时期中,推动力量则是固定资产投资和世界需求;(c) 宏观经济政策并没有在引发或阻碍周期性波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华民 《沪港经济》2008,(5):19-19
中国从2004年开始的宏观经济调控至今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外部经济的波动带来的冲击与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梳理欧美对俄金融制裁措施构建金融制裁强度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俄罗斯金融稳定指数。考虑到石油价格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纳入石油价格作为控制因素。最后,通过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变量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结果显示: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能够对石油价格产生短期的正向冲击,且金融制裁降低了俄罗斯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性。此外,金融制裁对俄罗斯经济的平稳性造成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金融制裁降低了产出增长率并增加了产出波动。  相似文献   

5.
2005年,影响石油产业和石油价格的基本因素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继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大幅增长之后,2005年世界石油需求继续高速增长;2004年,英国公布石油将由出口转变为净进口后,重要石油生产国,OPEC的成员国之一,印度尼西亚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作为现代世界消费量最大的基础资源,石油供给渠道的稳定越来越成为众多国家经济和经济安全战略考虑的问题。自2004年末至2005初,石油价格已经与美元汇率、全球股市和黄金价格高度关联,油价成为游资衡量进出股市、汇市、期货和黄金及衍生工具市场的风向标,导致这些市场走势和石油价格密切联动,也使原油的金融属性  相似文献   

6.
真实经济冲击与货币扰动都有可能形成房价波动的来源.本文立足于货币因素与资产价格关系的理论,选取我国2001年至2012年的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动态分析房价波动与货币冲击、真实经济冲击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房价波动与货币冲击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货币因素对房价波动的贡献率接近50%,远远超过了真实经济因素,货币的快速增长是过去10年我国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因此,房地产调控的核心在于理顺货币发行机制,实行稳健货币政策,以此维护宏观经济金融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2004年,上海经济继续保持两位数 快速增长趋势,为上海商业提供了良好 的发展环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为245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影响2005年 上海消费品市场主要因素 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据联合国11 月29日的"2004年世界经济和社会调查 报告"分析,2005年石油价格仍会维持 在较高水平,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形成一 定的压力,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预计由 2004年的3.8%下降为2005年的3.2%,对 我国出口会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是经济活动的金融中介,是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通过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anel vector autoregression, PVAR)模型考察商业银行税负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表明,商业银行税负显著降低了信贷规模,对经济波动的直接冲击效应显著且存在一定滞后性。同时,信贷渠道会放大商业银行税负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该冲击效应要远大于银行税负的直接冲击效应。在结构性减税背景下,应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总体税负、强化税收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充分释放税收“红利”,从而降低经济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相似文献   

9.
从宏观经济对称性看东亚地区汇率合作的基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东亚地区进行汇率货币合作的可能性高度依赖于区域内国家参加合作的成本和收益。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参与国之间的经济对称性,特别是宏观经济周期和所遭受冲击的对称性是决定汇率合作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东亚各国(地区)的对称性、周期性波动因素,以及影响周期性波动的深层因素——供给和需求冲击的对称性,从而确定潜在的汇率合作成员伙伴区域,指出汇率合作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0.
从国际环境看,2005年世界经济将由强劲回升转向平稳增长,总体经济环境略差于2004年。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比2004年降低0.5-1个百分点,世界贸易增长率将降低1.5—3个百分点。国际环境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石油价格的走势。由于2004年国际油价在需求大大超出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和投机三大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非理性上涨,国际油价已经偏离了每桶25—35美元的一般均衡增长轨道,总体判断2005年国际油价预计将稳步回落,但回落幅度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货币政策冲击的真实利率渠道:国际比较与政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理论认为货币供给短期内对真实经济有实质影响。本文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中国货币供给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相关性远远高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对于货币供给、真实利率和产出波动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在名义利率粘性条件下,真实利率是中国货币政策冲击的重要渠道之一,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一个通过真实利率渠道来解释中国货币供给与宏观经济波动独特相关性的理论框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2.
雷晓 《科技和产业》2013,13(9):177-182
通过选取我国宏观经济数据中反映消费、投资、贸易、价格水平四方面22个经济指标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主因子,之后采用VAR模型,分析我国石油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对石油价格的变化最为敏感,前期的波动较大;石油价格上涨对消费存在逆向影响,随着价格上涨消费的变化达到低点后缓慢回升;石油价格上涨对物价水平和投资的影响相对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球性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通货膨胀预期形成的可能性增大,势必给正处于恢复性上涨阶段的各国经济蒙上一层阴影,并对今后一段时间内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复杂而深刻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多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识别和分析了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六种可能冲击(通胀预期偏差冲击、技术增长率冲击、政府购买力冲击、劳动力供给冲击、国际贸易冲击以及货币政策冲击),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通货膨胀预期偏差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显示,通货膨胀预期偏差冲击通过改变微观个体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影响经济中均衡的风险利率和无风险利率,进而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影响.具体来看,通胀预期偏差冲击对一定时期内的宏观经济有显著负效应,能解释大约20%的产出和消费波动、大约50%的投资和就业波动.这表明,通胀预期对于宏观经济稳定有重要意义.因此,政府在执行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调控政策时,要充分考虑通货膨胀预期对政策执行效力的可能影响,并利用各种平台加强与公众沟通,扩大政策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预期偏差,还要增强不同政策工具的信号功能,通过不同政策工具的艺术性搭配,积极引导公众预期向预定的政策目标接近.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1998年1季度至2015年4季度数据,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对金融危机前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中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其驱动作用仅次于技术冲击,明显强于货币政策冲击和财政政策冲击;与国际金融危机前相比,危机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力明显增强,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是加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驱动作用的重要推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价格水平层面,也反映在波动率层面,而在后危机时代,后者的影响更甚。  相似文献   

15.
能源价格的上涨和大幅度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探讨能源价格波动的传导机制,研究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些特征事实,其次在实际经济周期模型中引入能源价格冲击,建立能源价格波动影响宏观经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将模型参数校准到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事实相一致,并比较模型经济和实际经济的接近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引入能源价格冲击后,实际经济周期模型对真实经济的模拟效果相当理想.能源价格冲击的初始效应大于技术冲击;技术冲击持续的时间比能源价格冲击更长  相似文献   

16.
刘杉珊 《中国经贸》2005,(12):65-67
2005年,影响石油产业和石油价格的基本因素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继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大幅增长之后,2005年世界石油需求继续高速增长;2004年,英国公布石油将由出口转变为净进口后,重要石油生产国,OPEC的成员国之一,印度尼西亚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  相似文献   

17.
一、印尼经济出现“奇迹”的主要因素 众所周知,石油工业一直是印尼经济的支柱。印尼经济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猛跌的情况下依然保持景气,主要原因在于: (一)印尼有一大批杰出的技术官僚,在其经济处在危难时刻力挽狂澜,化险为夷。1983年他们对世界石油价格下跌作出及时的反应,通过调整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贸易冲击效应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1978~2005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国际贸易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分解为供给冲击、国外需求冲击和名义冲击三个方面,通过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贸易冲击效应进行经验检验,识别了国际贸易结构性冲击,并考察了各种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动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预测期内,在国际贸易三种结构性冲击中,国外需求冲击与供给冲击能在较大程度上解释中国经济波动,所不同的是前者为正效应,后者为负效应,前者短期效应较明显,而后者长期效应较明显;名义变量(贸易条件)对经济波动的冲击效应则不显著。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改变,贸易条件冲击成为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加入WTO和改革汇率形成机制之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大规模扩大,经济出现内外失衡,在此背景下2007年中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失衡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和国内外经济因素对价格的共同冲击是当前我国价格总水平异常波动的重要特征。本文基于经济全球化体系下经济失衡的背景分析了我国当前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同时利用DOLS方法对这些因素的冲击效应进行了经验研究,在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缓解我国价格总水平出现异常波动压力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华民 《沪港经济》2008,(6):15-15
从2004年开始的宏现经济调控,中国至今未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了外部经济的波动带来的冲击与影响。从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原本会导致世界流动性的短缺,但是美国政府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联手干预导致了情况的逆转,来自于政府的注资干预,反而进一步增加了全球货币的供给。而来之外部世界的这种波动,使得中国经济同时面临流动性过剩以及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这两大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