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航  丁仲 《新西部(上)》2014,(5):155-155,101
高校体育引入休闲体育有利于克服课程改革的难题,为营造融洽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提供条件。作者认为应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轻松化,娱乐化以及休闲化;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休闲体育运动项目;联系社会实际科学规划和指导休闲体育项目,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阐述都市圈涵义的基础上,对西安都市圈进行了界定;并进一步从都市体育圈的涵义出发,解析了西安都市社会体育圈的涵义。即指在西安都市圈所属的行政区域范围内,依托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经济、文化、交通、医疗保健、物质设施、人力资源等诸多条件,以社会体育为栽体,建立的集健身、健心、旅游、休闲等综合功能的圈层结构。  相似文献   

3.
王军 《魅力中国》2013,(5):294-294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文明病,也诱发产生了。同时,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导致环境污染加剧。这些由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不良结果,已在某种程度上对人类的健康与正常的生活构成潜在危害。为此,时代赋予体育教育以新的历史使命,并提出许多新的课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突破传统体育教育价值观,从更加丰富的层面看待体育教育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理应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传统体育价值观同“学会生存的必要知识和技能”这一新的教育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符合时代要求和现代社会发展形势的全新体育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李玉 《新西部(上)》2012,(12):107-107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力图厘清大众体育传播与体育产业的关系及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认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团体、集体或个人办体育逐渐成熟。我国的大众体育逐渐实现由福利型向经营型转变,各种商业化经营是我国大众体育传播与发展的有益补充。大众体育传播将向着更人性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凯  孙亚杰 《魅力中国》2014,(2):263-263
社会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大集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适应社会环境的调节功能。体育活动能促使人们达到对社会环境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是指一个人的外显行为和内在行为都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社会所接受,行为符合社会身份,因而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而成的人工环境,人工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标志,社会环境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其中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人从幼儿开始的自然人,经过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维护社会秩序,以及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社会人。体育活动对提高人的社会健康水平,成为社会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体育活动的社会特征所决定的。人们在体育活动或竞赛当中,既有互相协作配合,又存在相互竞争,又必须遵守一定规则进行比赛活动,这种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的交往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去,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陈炜 《新西部(上)》2007,(7X):241-241,70
人文关怀是竞技体育成功的关键,是竞技体育社会价值观实现的有效途径,竞技体育呼唤人文关怀。竞技体育人文关怀实现的途径主要有:营造“人文回归”的体育环境;实现人文、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强化人文关怀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种类及发展历程,分析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对策。要加强宣传力度;建立健全鉴定执法机构;强化行政执法职能;规范和加强从业队伍建设;加强高校与社区间的沟通与合作:细化培训方式与内容。切实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事业的科学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体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要以舆论宣传为导向,为社会体育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走社会体育产业化道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确立终身体育观念为社会体育发展提供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程明 《魅力中国》2010,(22):225-226
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社会问题的发生和解决,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历程。研究社会问题,了解社会问题的机制及其解决途径,成为社会学经典的理论。体育社会问题严重制约和妨碍着体育的发展,同时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活。体育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体育事业本身具有的工具性,又有社会以及个人行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我国迈入了老龄化人口的国家,老龄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进一步的重视。为了进一步关注老龄体育的发展,分析了老龄体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进而提出了老龄人从事体育的必要行为方式。对老龄体育价值定位的研究有利于揭示老龄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也有利于对老龄人从事体育活动开展合理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开发中西部地区体育市场的经济、社会环境分析●常毅臣(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系兰州,730070)一、开发中西部地区体育市场的经济环境分析在制约体育市场开发的环境诸因素中,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显著的。1、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体育市场开发的先决条...  相似文献   

12.
于景发 《理论观察》2013,(9):136-137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会促进社会体育的不断完善,为社会体育提供人力资源和场地设施资源。应重点加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在体育内容上的相互渗透,促进学校体育人才与社会体育的相互融合,加快体育场馆与社会体育的良性互动发展,推动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动发展,最终达到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目的,为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谈资源综合利用与节约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  相似文献   

14.
论自然界的自然生态环境价值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韩家清(兰州大学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系,兰州,730000)自然生态环境的价值,是研究自然生态环境的进化功能价值以及人和其他生物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物质发生价值关系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则涉及人口、...  相似文献   

15.
文章概述了目前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建议:高校领导提高对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认识,加强与外部社会的沟通和联系,充分开发和引进社会体育资源,切实调高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杨薇  郭蕾  吴晓红 《发展》2008,(11):36-3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身、健美活动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青睐,伴随而来的是体育健身业的巨大市场。据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居民在健身娱乐及文化消费上上升了1.3个百分点。面向大众消费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已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现出可观的发展前景。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也将促进体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体育意识,提高人们的生活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生态社会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城市社会建设在人口问题上,要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在社会事业发展上。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完善劳动就业政策、建立覆盖城乡的卫生与体育事业;同时,还要积极整合、培育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的功能,以及优化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8.
孙培忠 《魅力中国》2014,(22):230-231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指不仅没有疾病,而且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学校体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仅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而且要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良好功能状态。在人的多种素质中,心理素质是最基础的,是其它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条件,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它素质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广大农村学校财力不足,体育教师奇缺,同时因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专业思想不够巩固,体育教学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解决现实问题,第一: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第二: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第三: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第四: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相似文献   

20.
董重 《魅力中国》2013,(23):240-240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又是学校文化最重要的部分.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高校休闲体育文化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和社会文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需要大力推进高校休闲体育文化建设促进高校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