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进式和渐进式改革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在转型初期俄罗斯经济的大规模滑坡,使得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激进式改革一度招致广泛的批评;然而随着近期俄罗斯经济的逐步走强,支持激进式制度变迁的人又重新活跃起来。与此同时,渐进式改革的代表一中国,一方面经济依然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另一方面贫富差距的增大,教育、医疗、住房以及农村问题的凸现,在近期引发了对改革的大讨论。本文从各个角度论述了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激进式改革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渐进式改革的利弊,总结了各个专家对于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的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信息观看两种改革模式及其成本杨天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从目前来看,主要有两种模式,即渐进式改革模式和激进式改革模式。两种模式自提出之后,理论界便存在着孰优孰劣的争论。尽管改革的实践及经济绩效已经表明,渐进式改革较激进式改革取得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辩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论述制度创新、制度变迁及相关的新制度经济学范畴,文章构建了激进式和渐进式改革的理论根据,在此基础上,对两种改革方式及中国的改革方式重新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5.
改革新视角     
潘岳:中国经济体制的成功转轨堪为世界范例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潘岳日前指出,经济转轨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现象之一。不同的转轨国家,选择了不同的模式,呈现出不同的效果。与实行激进式或休克式转轨路径的国家相比,中国采取的渐进式转轨,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限制在社会和公众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避免了过大的社会震动,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是中国经济转轨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主要特征。中国在渐进式转轨过程中,采取了先易后难,先突破薄弱环节、再啃“硬骨头”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渐进式和激进式,常常被用作对中国和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的概括。改革成效的现实对比,使人们往往得出渐进式优于激进式的简单结论。这种判断是否准确,产生改革成效不同结果的真正原因究竟如何?文章用制度比较的方法作了独特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项伟大实践,经济转轨的方式分为激进式和渐进式两种,中国在转轨过程中选择了政府推进的渐进的方式,以改革措施出台为标志,我们可以从总体上选取三个变革点而将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进程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从数经济学家已经将中国过去15年的改革视为“渐进式改革”的典型.将渡兰、俄罗斯等前苏联,东欧国家视为“激进式改革”的典型。但在如何定义不同改革方式、如何分析不同改革方式的特征及其优点与缺点.如何认识不同改革方式在不同条件下的可行性,等等,迄今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本文拟实证性地分析不同改革方式的特征与改革过程本身的逻辑。  相似文献   

9.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户籍制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主要表现为非公正性、制约经济发展和有损人口统计的职能。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户籍制度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提出了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主要为:户籍制度回归本位,建立相关福利制度的对接机制,坚持渐进式和激进式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思路以及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  相似文献   

10.
经济改革的决策受利益集团的影响.被改革的利益集团的利益会因其政治力量的削弱而受到损害,渐进式改革的收益也会降低.当利益集团之间的政治力量相同时,政治均衡会向有利于大爆炸式改革的模式扭曲;当利益集团的政治力量相差悬殊时,政治均衡会向有利于强势集团的渐进式的模式扭曲.政治竞争有利于平衡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禁止政治游说并不一定是合意的.  相似文献   

11.
一、渐进式改革与民营经济的发展 为妥善处理改革收益与改革成本的关系,使改革能够给大多数人带来利益,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和支持,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是选择激进式改革,而是选择渐进式改革。这两种改革模式的重要区别之一,表现在渐进式改革是在旧体制改革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首先在其周围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体制或新的经济成份,并以此推动旧的经济体制改革乃至为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搜集了大量的关于中国经济转轨渐进式制度改革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综述,以得出中国经济转轨渐进式制度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二战后的相当时期中,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普遍采取了利率管制措施。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利率管制的弊端在积累中暴露得日益充分,利率市场化在80年代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有的国家采取的是激进式改革,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完全利率市场化;而另外一些国家则采取的是渐进式改革,用较长时间实现利率  相似文献   

14.
渐进式改革进化搏弈模型运用有限理性、交叉换位搏弈、相随策略的重复搏弈、战略选择、战略分布、改革成本等概念,分析了多元利益主体如何依据重复搏弈的利益成本关系,进行赞成或抵制改革的战略选择。改革按照多数选择的原则不断地深入,搏弈参与者有限理性的行为,使渐进式改革具有了相互配合而非相互抵制的内在动力、利益补偿机制和制度变迁的协调机制。政府的智慧在于发动改革、寻求阶段性改革的目标,适时、适当地妥协,用较低的社会成本将多个次优的局部改革串联起来,累积产生阶段性、梯次性的制度变迁结果。有关渐进式改革的进化搏弈模型的理论分析结沦表明,在渐进式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国成功进行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演进为渐进式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CVF框架为核心,分析了四种企业文化类型对组织变革方式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宗族型企业文化和市场型企业文化有利于渐进式组织变革,不利于激进式组织变革;创新型企业文化与层级型企业文化不利于渐进式组织变革,有利于激进式组织变革。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释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指导中国经济建设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科学属性和市场经济模式的多样性、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两种制度变迁方式的优劣三个问题进行了澄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践不仅是检验各种经济学理论的试金石,也为经济学理论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将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践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中,有助于驱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迷雾和使当代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7.
“激进改革”主张的思维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 《上海改革》1995,(2):10-12
误区之一,主张激进式改革道路的人们寄希望于“产权重组”或全面的“非国有化”。这种主张似也建立在若干观臻的基础之上——其一,在我们目前的生活中.私营或准私营尘业的经济效益往往要超过同地区或同行业国营企业水平;其二,现代工业和高科技发达的国家实行的多是以私有制为主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现在,有些学者提出要用“新思路”研究“过渡经济学”,就是要研究“旧体制如何向新体制过渡”。于是,就引伸出关于改革的“渐进式”与“激进式”孰优孰劣的问题。(参看《过渡经济学需要新思路》,1994年9月27日《中华工商时报》)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的实质是规制,切实改善公司治理是中国经济成功转轨所必须解决的一个终极问题。我国的渐进式改革促成了政府规制型、法人规制型、家族规制型三种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改善公司治理,应按区别对待、配套推进的渐进式改革思路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中俄经济改革有着不同的起始点,中国始于经济改革,而俄罗斯则从政治改革着手,这是基于中俄当时解决问题的"紧迫性次序"而作出的"相机抉择".本文同时剖析了中俄改革的渐进和激进方式的差异、改革成本的大小及改革效果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