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现低碳经济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由于国情所限,在发展低碳经济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文章从低碳经济的内涵、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时策等三方面分析了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减排是中国可持续发展一直面临的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要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这对低碳经济发展成功与否有直接影响。文章主要从低碳经济的概念切入,就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一、前言当下,在面对国际低碳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正在面临着环境挑战,这就意味着作为对环境影响问题最为突出的我国工业产业,未来需要向着节能减排的目标发展,要成为低碳经济的领跑者。而就现实情况来讲,低碳经济面临着路径锁定的问题。因此,我国要将其视为主要课题进行研究,缓解工业发展压力,设置专项资金,积极研发低碳技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4.
全球变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度关注和对现有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基于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资源瓶颈与环境代价双重困境的现状,低碳经济同样也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融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遇的瓶颈,提出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低碳经济的融资措施。  相似文献   

5.
加快工作部署 迎接我国低碳经济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发展低碳经济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在英国的引领下,日本、欧盟、加拿大、美国等纷纷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倡导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气候也出现了比较显著的变化,政府出台了倡导节能、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等政策措施。但由于面临着工业化和国际社会减排要求的压力,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工作部署,重新进行规划,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成为碳排放大国,从对全人类可持续发展负责任的态度出发,我们必须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紧密分析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提出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的一个系统思考框架。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经济.随着全球气候的急剧变化,导致一系列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且愈演愈烈.在这一背景下,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低碳经济,就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连云港市作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面临着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能源安全、经济安全面临威胁.因此,连云港应早规划、早调整、重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这对于连云港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春玲 《科技和产业》2011,11(3):99-103
文章首先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指出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次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艰巨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许多困难;最后从国家、企业、公众三个层面提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模式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宋雅杰 《特区经济》2010,(4):237-238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一致认可的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当前,我国面临巨大的资源能源约束和环境压力,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必须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制定长远的指导战略,出台鼓励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际金融呈现出全球化发展态势。跨国大型投资银行大举进军中国资本市场,我国的金融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我国金融经济发展中如何利用外资,如何提高预防金融业风险能力,如何进一步推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如何更好地提升金融支持经济的效率,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当下世界各国都开始关注和重视低碳经济——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然而,低碳经济方兴未艾之际,研究其与法律的关系显得尤其重要。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当合理调整和配置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工具和手段只能是法律。因此,在充分考虑我国现实国情的情况下,完善和制定有利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和环境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气候变暧趋势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了国际上普遍关注的重点课题。发展低碳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意味着国家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和改革,同时科学技术也需要相应的更新,才能够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要求。我国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发展低碳经济是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但是其发展之路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尤其是在节能减排的发展方面,更体现出任务的艰巨性,本文就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低碳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形势严峻,"低碳经济"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发达国家拥有先进技术,大力倡导低碳经济.我国高度关注低碳经济,同时面临着投入过热、缺乏核心技术、高度污染等限制因素.立足国情,探索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低碳道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碳交易与货币主导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清友 《西部论丛》2009,(10):19-21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之大势所趋,是人类应对能源、环境和气候安全挑战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也适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既能摆脱对碳基燃料的过分依赖,减轻高油价的压力,实现经济转型,又能保持适度、快速的经济增长。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的制定更是为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了量化的指标,是中国走向低碳经济之路的重要尝试。2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指明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经济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而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产能的重组与淘汰——企业的大型化,强中心—弱外围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显著的产业特征;其次,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运用经济学上"中心—外围"理论详细论证了大型化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再次,从八个层面阐述大型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后得出结论,在现阶段,国家应该推行把"大型化"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战略方向之一,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6.
发展低碳经济的确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是从当前中国的国情来看,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坚决杜绝盲目,而应该从理性的角度来思考。本义将首先介绍国内外低碳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现状,然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模型并列表分析中外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劣,最后提出我们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周进生  王浦 《特区经济》2012,(9):214-216
我国矿业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着双重难题,既要保证为国家所需矿产品的稳定供应,还需要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路径。低碳经济发展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有效缓解矿业城市过于依赖资源型产业和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发展难题。文章通过借鉴国外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分析我国矿业城市经济结构特征和发展方式,提出符合矿业城市特点的低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当前气候和能源问题的关键,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当前,福建在建设海西经济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发展壮大海峡西岸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的过程中实现低碳经济。本文阐述的是在海西国家战略的撬动下,推动海西经济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19.
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郭印  王敏洁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76-179
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自2003年英国提出“低碳经济”发展概念以来,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国目前面临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面临威胁。应该借鉴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在加强法律和政策支持、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强低碳技术的国际合作和自主研发能力、实施低碳化的城市公共交通以及倡导绿色消费等方面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展》2002,(3)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最新出版的《中国国情分析研究报告》增刊中称,中国发展现阶段面临着四个挑战。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失业的巨大压力和创造就业的重负。中国劳动力人口占世界总量的26%,决定了中国将面临持久的就业压力。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是“高增长高就业”,但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就成了“高经济增长低就业增长”。同时,中国劳动生产率低下,低劳动生产率就业比重过高,进一步的经济转型还将进一步加大就业压力。二是经过20年的高增长后,中国能否和如何保持增长的持续性,随着中国加入WT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