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芳 《西部大开发》2010,(6):112-112
由于受到所处环境和德育工作自身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高校的德育实效性不高。改变德育实效性低下的状况,是我国高校德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它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民族精神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庆英 《理论观察》2013,(7):148-149
美育和德育自古就有着紧密的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尤其需要注重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融入审美教育,易于促成师生共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本文立足以美育促德育的必要性分析,探寻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中情感教育的内涵及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在道德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高校德育素有重知轻情的缺陷。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我们主张将情感教育纳入德育的范畴。高校德育中的情感教育着重培养的是大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高校德育中情感教育的价值在于:首先,情感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情感素质,促进德育理论教育效果的巩固和提高,能够在高校中建立良好的道德学习氛围和道德形成环境,帮助德育工作者与大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业缘关系、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刘文娟 《理论观察》2014,(1):164-165
马克思在历史观和价值观统一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思想的高度概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德育,应该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因此人文关怀是高校德育的基本价值取向。以人文关怀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需要全面认识高校德育的重要性,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赵建伟 《理论观察》2014,(5):129-131
海量、传播迅速和受众广的网络信息,凭借其平等性和开放性,得以广泛传播于大学校园,为大学生所接收、接受。高校德育的社会主义取向,决定了高校网络德育当以具体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为自己教育的内容和取向。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高校德育网站,提高高校网络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潜移默化中宣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6.
高校道德教育智育化、德育工作队伍混杂松散、工作机制存在缺陷,加之道德主体道德需要不足等造成高校道德教育低迷、失效,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缺失也就成为当代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创新德育模式、加强高校德育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一体化”的育人机制,同时还需激活道德主体的道德需要。  相似文献   

7.
创业教育:高校德育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工程,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正在经受着严峻挑战。必须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应当将创业教育真正纳入到高校德育体系之中,这既是现实的呼唤,也可以此为突破口,从内容、途径以及方式方法上推动高校德育的改革创新,提升高校德育的实效性。由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SIYB培训系统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提升高校德育实效性是不断增强和改进高校德育的关键,也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严肃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作为最重要的活动主体,他们的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也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载体,因此,构建良性和谐的师生关系变的至关重要。以诺丁斯的关怀理论为指导,通过确立高校德育关怀教育新理念,构建高校德育关怀教学的合理路径,从而达到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加强大学生网络德育实效性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影响大学生网络德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网络的虚拟和开放、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学校德育的滞后及社会环境等。大学生网络德育实效性研究的主要任务: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外环境也发生着悄然变化,研究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实践育人模式。可有效克服和改善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不足的问题。切实提高其育人的实效性。有利于实现高校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历史观和价值观统一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思想的高度概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德育,应该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因此人文关怀是高校德育的基本价值取向。以人文关怀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需要全面认识高校德育的重要性,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转型时期高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德育模式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以及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时代际遇。积极探寻创新理路,促进其由以往经验型、工具性、单向式向现代民主、平等、参与式转变,以提高德育实效性,确保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德育效果的问题是一个需要系统解决的复杂问题.一些高校德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经验的成分比较大,面对德育"滑坡"、"失效"等问题,习惯于用老套路来解决,有时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甚至胡子眉毛一把抓,其效果可想而知.可以说,造成高校德育相对滞后的原因很复杂,但对实效性缺乏系统的理论思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搞好高校德育工作,解决德育实效性的问题,必须特别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必须大力倡导理论研究之风.只有突破理论的瓶颈,才能在实践中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本文就高校德育实效性研究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唐超海 《魅力中国》2010,(8X):151-151
形势与政策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为高校德育的优化拓展了空间。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不仅要把握基本的方向,更要建立有效模式,同时,还应注意一些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党和政府对高校德育的要求,以及联系当今时代实际,试图阐释"三全育人"德育模式的基本理念及其运作机制,以形成德育合力,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龚咏梅 《黑河学刊》2010,(3):99-100
团体心理咨询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有益尝试。为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必要将团体心理咨询纳入德育视野,进而解决学生的思想和道德问题,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团体心理咨询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咨询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团体心理咨询以其独特的工作角度和方法不断创新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袁丽梅 《老区建设》2012,(14):52-53
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界已形成一个共识: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学校德育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生活德育、生态德育、关怀德育、智慧德育等新的德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广大德育工作者都在学校德育实践中积累和创造了丰富、鲜活的经验。同时又必须看到,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正>一、高校德育评价工作的现状从历史视角对我国德育评价的探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构建科学、合理、全面的德育评价体系,有助于推进我国德育实践和德育改革的进程,不断提升德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张典兵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德育评价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978~1990年初探阶段、1991~2000年科学化阶段和2001~2008年多元化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德育评价的研究取得的成果不多,理论概括层次不高,体系尚未得到全面构建。第二阶段德育评价作为提升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德育评价研究进入了较为繁荣  相似文献   

19.
王云梅 《黑河学刊》2012,(4):101-102
由于网络信息科技不断发展、创新,使得高校德育工作有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挑战性。反思目前高校德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通过创新德育介体、提高教师素质和改善师生关系三个方面,来提高高校德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20.
高校德育取得长足发展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高校德育进入了一个反思改进、稳步发展的阶段,从"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的反思中探索前行.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后,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人心,追求人的全面发展逐步成为人们的共同目标,高校德育进入了一个明确目标、协调配合、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尤其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颁布,为适应新形势,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德育实效性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和对策,高校德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为高校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