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5 毫秒
1.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先行和国有企业改制的积极跟进,以体制的先行优势促进了绍兴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绍兴板块”成为绍兴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丁建萍 《东方经济》2003,(11):22-26
“绍兴城要移,向着上海的方向移。”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绍兴市大城市发展战略中的第一要。目前绍兴考虑的就是如何“城市北移”,“兴建大型基础设施,拉近沪绍距离。”规划中的绍兴跨江大桥将横跨上虞市和嘉兴市之间5000米宽度的钱塘江,一旦建成,沪绍之间的车程将由两个半小时骤减至一个半小时。“绍兴不要国家一分钱,自筹资金65亿也要建设跨江大桥。”10月16日开幕的绍兴鲁讯艺术节上,包括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城区投资环境推介会等一系列活动,更显出绍兴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的这份雄心。城市北移,制造业北移。上海郊区173工程试点区早被坊间众说纷纭,绍兴,只是在对岸的杭州湾划一个圈,便挥就了一个350万平方公里的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区。于是,整个绍兴便走进崭新的“杭州湾时代”,成为又一轮投资新热土。  相似文献   

3.
“江南风情看绍兴、江南古城看绍兴、江南文化看绍兴”,作为绍兴旅游整体品牌的推出,集中体现了绍兴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特点,是对绍兴旅游“卖点”的高度浓缩。  相似文献   

4.
十六户村位于宁波市西北部,属“余姚古盐场”区域,濒海,多涂滩,北有圆沙岛,是宁波、绍兴两市的分界线。清朝康熙乾隆年间,绍兴、萧山等地十六户移民来滩涂煮盐植棉,搭建十六个草棚聚居,因而得名。19世纪中叶发展成为海运港口。现为余姚市黄家埠镇一个行政村。  相似文献   

5.
王芬祥 《浙江经济》2007,(10):18-20
从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出发,要实现区域发展的提升转型,必须深化“实施五化、提升五力”战略,着力做好“转、借、新”文章。[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纺织、领带、袜业、医药、化工、五金等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有力地拉动和支持了绍兴经济的发展。绍兴市36个块状经济共集聚了4万多家,实现工业产值占到全市的60%左右,与民营经济、体制优势、专业市场共同构成了独特的“绍兴现象”。产业集聚已成为提升绍兴区域经济竞争的领头羊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7.
当和谐社会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和社会目标的时候,从理论上研究并在实践中探索区域金融和谐发展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区域金融的和谐不仅表现为“自和谐”,而且表现为“共和谐”。区域金融和谐发展是一个“自和谐”与“共和谐”相融相洽的金融复杂系统的动态适应性平衡过程,其基本维次是多方位、立体的。区域金融和谐发展的内在机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区域金融和谐发展的本质、内容和形式三个层面之间有秩序有规律地完美结合,形成一个强大的、有力的区域金融和谐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8.
梁建华 《浙江经济》2007,(18):32-36
嘉兴至绍兴跨江通道(文中简称“跨江大桥”)项目起自嘉兴秀洲,接嘉苏高速,经海宁,于黄湾跨越钱塘江,经绍兴上虞,止于沽渚,接杭甬高速及上三高速,全长约69公里,投资估算约128亿元。跨江大桥的建设,将为绍兴加速崛起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大桥经济”更随着嘉绍跨江通道的建设再次引起广泛关注。本文深刻分析了跨江大桥建设给区域发展带来的积极效应,并提出利用“大桥经济”借势快速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崛起于杭州湾金南翼的发展战略,富有实践意义,特刊发供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绍兴这几年之所以发展这么快,与产业集群是分不开的。企业过去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现在是从原料到产品、到服务、到配套,都进行了非常细化的分工,而这种细化的分工非常有利于提高专业化的水平。另外,这种产业集群能够支撑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形成区域营销和区域创新的系统,比如说共性技术的开发、转移、扩散;思想观念的交流、更新,这对形成区域优势非常有利。我们现在不应该对这种产业集群的模式产生怀疑,问题在于怎么样去提升它的档次?关于绍兴纺织集群的提升方向,绍兴市有四句话:“强化上下游,拉长产业链,增强差异性,提高附加值。…  相似文献   

10.
30年辉煌历程,30年沧桑巨变,绍兴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和又好又快、稳健有序、统筹协调的发展之路。这条道路是“中国奇迹”的生动写照,也是“浙江模式”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1.
杨焕春 《北方经济》2006,(12):15-16
一、概述 以“温州模式”为基本特征的温州区域工业化发展是过去20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典范。“温州模式”具有高度的自发性和平民化特征,有人说,温州经济是“老百姓”经济、“草根”经济、“乡土”经济和“民本”经济。事实上,“民办”“民营”“民有”“民享”已成为温州区域工业化发展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12.
海君 《港口经济》2010,(9):14-14
由宁波港铃与物流公司和四方物流市场合作推出的“宁波四方物流双重运输服务平台”是浙江省首个港口间“双重物流平台”。该项目使宁波港与内陆萧山、绍兴等无水港之间实现了集装箱“重去重回”。该平台自今年6月运营以来一个多月,萧山“无水港”箱量增加3倍,汽车油耗和过路费下降40%,时间节省40%,人工费下降30%。  相似文献   

13.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位于杭州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之间,面积8256平方公里,人口433万。以往提起绍兴,总会与历史悠久,名人荟萃,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级联系起来,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等。而在经济上,绍兴却难有叫得响的业绩,曾有经济学家把绍兴称为“浙江的低洼地带”……  相似文献   

14.
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成就了绍兴经济的光荣与梦想。截至目前,绍兴有10万余家中小企业,包括52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绝大部分也属于民营中小企业。依托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新昌的轴承、诸暨的袜子、嵊州的领带……在中国乃至世界打出了响当当的“绍兴制造”。然而,这支“舰队”近年却频遭重创。近两年,绍兴全市法院共审结涉中小企业民商事案件36285件,执结涉中小企业案件26096件,解决诉讼标的268.8亿元。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重大,若没有这一地区的经济合作与振兴就难以实现真正的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繁荣,这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要在东北亚建立起制度化的,类似于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式的经济圈至少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尚无可能,比较可行的合作模式是诸如“环渤海增长三角”、“图们江增长三角”等所谓“复合增长三角模式”。尤其是前者在各方面的优势突出,其辐射作用显著,意义也很大。可以预料,面向21世纪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可能将以“环渤海增长三角”为核心,向多“增长三…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时期,绍兴要紧紧把握“突出主题、率先发展,推进转型、集约发展,强化动力、创新发展,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原则,着力推进“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绍兴、和谐绍兴”建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杨志文 《浙江经济》2014,(11):46-47
全球最大的轻纺专业市场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占据全球1/4的纺织面料成交量,与全国近1/2的纺织企业建立了产销关系,市场成交额连续22年居全国同类市场之首。在轻纺城市场的引领和推动下,绍兴柯桥纺织产业发展、城镇建设乃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均实现了大跨越,从一个江南小镇成长为全球知名的纺织之都,形成了专业市场引领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进程,实现区域现代化的“中国轻纺城模式”。 从传统市场到现代市场的蝶变 起步阶段(1985-1988年)。1985年7月,占地3500平方米的第一代轻纺市场即棚屋式“柯桥轻纺产品市场”建成。至1988年,建成营业用房600间,吸引经营户500多家,上市交易的纺织品4000余种,年成交额7600万元,成为当时浙江最大的室内轻纺专业市场。  相似文献   

18.
袁颖 《中国经贸》2013,(8):102-103
本文以重庆、成都、西安、昆明4个金融中心为例,探索出其金融中心的创建模式——“经济推动”与“政策推动”共同作用,金融中心的建设应遵循“省内的金融中心——省际的金融联动中心——西部区域金融中心”这一循序渐进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两天来,“全球脑库论坛”围绕着“区域经济整合”的核心主题,首先,多角度、大视野、更深入地讨论了“区域经济合作的一般模式”,“区域经济增长与制度创新”,“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前景与展望”等战略构思;其次,遵循理念与现实结合的准则,理性地分析了“经济自由化思潮对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税收和法律问题”,“政府  相似文献   

20.
刘孟达 《浙江经济》2007,(19):21-23
“绍兴模式”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发展架构。这种完整性凸显了“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多个层面的内容[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