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新时代旅游新常态下,产业亟须具备信息化素养和创意发展思维的新时代旅游人才。融合现实数字文旅实训室通过融合现实情境设计、双维度人才培养思路、实训教学平台搭建,满足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文章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融合现实数字文旅实训室建设为例,分析其建设必要性,重点阐述实训室建设原则及思路,为高职院校建设高水平数字文旅实训室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曾中秋 《特区经济》2012,(9):167-169
生态旅游村的建设发展应当坚持旅游与生态、经济、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承的发展道路,形成农林牧副旅互惠互利、当地旅游资源多向度开发的样态体系,完善村民为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的发展机制,推进生态、社会、经济、人的素质和旅游实力的全面发展。文章针对安康生态旅游村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生态旅游村的建设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六盘水市妥乐古银杏村有"世界古银杏之乡"之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极其适合建立农旅一体化模式。妥乐古银杏村在2000年就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但是妥乐古银杏村的开发建设缓慢,始终停滞在初期,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当地农民依靠旅游业、服务业等方面带来的收入不高,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文章旨在探究妥乐古银杏村农旅一体化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可行的建议和政策,促进妥乐古银杏村农旅一体化发展建设加快脚步。  相似文献   

4.
麻骏斌 《老区建设》2023,(10):20-28
构建完善的文旅企业投融资体系,运用多种金融手段推动文化旅游资产迭代升级,是文旅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江西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战略重要一环。梳理分析江西省文旅企业近年来投融资现状、文旅企业投融资特征与问题,以及适应文旅企业发展的投融资模式,并借鉴国内其他省市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企业发展的经验,提出建立多元投融资主体利益分享投融资模式,搭建多渠道联动投融资平台,创新金融信贷产品、业务和服务方式,着力培育资本市场等对策建设,加快完善江西文旅企业投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5.
城乡旅游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途径,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文章在城乡旅游一体化互补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查阅、调查研究阐述了南昌市城乡旅游一体化的现实条件,突出南昌城市红色旅游这一特色,提出了城县乡联动发展模式和旅游小城镇模式,并探讨了城乡旅游一体化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基于新发展理念,探讨湖南省体育旅游发展成效与困境,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模式和路径选择。湖南省体育旅游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政策扶持力度更大、体旅融合程度更深入、体旅资源挖掘更广、旅游空间利用更有效、体旅内容产品更全、产业融合发展更有劲。但依然存在引力不够、顶层约束、生态失治、互动不强和体系缺乏等发展困境。可从山地户外运动休闲、红色体育旅游基地、精品赛事打造工程、新兴创意产品定制、地域与民族体育等方面探索湖南省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模式。基于此,从创新引领、统筹协调、绿色发展、开发融合与共建共享等方面提出发展路径,助力湖南省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公共图书馆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不断创新自身的服务模式,寻求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形式能够传承和发扬当地的传统文化,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文章将从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综述、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难点分析、意义分析、实践现状以及路径探索5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前沿政策     
《天津经济》2014,(9):82-82
国务院发布若干意见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2014年8月21日,为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国务院提出相关意见,包括深化旅游改革、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大力拓展入境旅游市场、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完善旅游发展政策等。  相似文献   

9.
陈明  肖治涵 《中国西部》2023,(4):108-115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章基于文旅融合发展产生的新形态,结合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对我国民族地区文旅融合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文旅融合发展主要有文化景观、特色小镇、文创开发、历史主题等模式,同时文旅深度融合面临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资源整合意识不强、未能有效平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人才缺乏等问题。据此,应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文旅智慧化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产业融合:大旅游视阈下的旅游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岩 《辽宁经济》2014,(5):69-71
正趋势当前,产业融合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旅游业呈现出融合化发展的大格局。基于大旅游的视角,旅游业的发展应坚持以农惠旅,以旅富农,实现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发展;以工助旅,以旅振工,实现旅游与工业的融合发展;以文强旅,以旅兴文,实现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以科慧旅,以旅推科,实现旅游与科技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对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校需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将旅游发展和传承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构建能够适应文旅融合发展的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具有知识扩散能力与应用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刘燕 《北方经济》2023,(1):44-47
内蒙古文化旅游在融合发展的同时,缺少对示范模式的梳理和总结,因此示范模式的带动作用并不能很好地体现。文章在明确内蒙古文旅融合示范模式概念、发展基础、构建机理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发展实践,提出文化景观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模式等八大示范模式,系统梳理和分析内蒙古文旅融合示范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浙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思考和规划解决.文章提出了推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战略;实施旅游产品差异化发展战略;实施旅游企业集团化、专业化、网络化经营战略;构建96118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推进依法治旅、人才兴旅和信息化工程建设等浙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王颖 《科技和产业》2023,23(4):123-127
数字技术赋能大大助推了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中国”战略提出、文旅行业不断变革、旅游市场需求变化迅速的背景下,郑州文旅产业要抓住机遇,不断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水平。运用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郑州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典型案例探讨数字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欧盟的一体化发展走在了世界其他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前面,其旅游一体化进程与模式也值得参考和借鉴。本文立足于中国长江三角洲区域,通过分析欧盟的旅游一体化状况,启发长三角旅游业联动发展的思路,分别从区域机构与政策环境、社会发展基金、文化整合、人力资源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要素六个方面予以了详细阐述,并提出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模式及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苍溪县坚持"农旅结合,以旅强农,以农促旅"的方针,充分发挥人文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富、人流密集等优势,做强乡村旅游、做优红色旅游、做活蓝色旅游、做特道教旅游,打造"诗画嘉陵,山水苍溪"特色旅游品牌。在以旅游为龙头的三产服务业中,苍溪初步探索出了"政府主导、文旅融合、统筹城乡、全域发展"的模式,有效带动了县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旅游因其独特的体验属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备受旅游者的青睐。发展茶文化旅游,既能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又能带来业态创新、客户创新和市场创新,还能促进茶文化的推广,弘扬传统文化。川西平原的茶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十三五"规划及"全域旅游"战略背景下,应结合优势与机遇,克服各种障碍因素,全面构建茶旅一体化发展格局,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川西,促进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丰富文旅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举措,辽宁省拥有多样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在开发文旅资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文旅消费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开发深度不足、旅游服务质量不高、旅游宣传推广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不强等,需要深入挖掘自身优势和文化特色,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文旅资源的优劣势,针对辽宁省文旅消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和维护、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旅游宣传推广、加强政府监管等措施,以恢复和扩大文旅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珏 《特区经济》2009,(9):133-135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核心是要实现旅游要素国际化,而旅游要素国际化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实现旅游业跨省域、跨国际的一体化发展,乃至构建跨国无障碍旅游区。充分认识自身融入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优劣势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对海南旅游一体化发展思路的确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红贤 《特区经济》2008,235(8):49-50
为了将长三角旅游区打造成国际上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势在必行。长三角旅游圈是我国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一,区内经济发展水平高,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空间分布优势互补,客流关联互动性强,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基础较好。本文从旅游经济和旅游地理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长三角旅游圈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并对一体化发展的空间模式进行了探讨,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