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按照天津市政府关于"美丽天津"建设的总体要求,本文对生态城市内涵进行了综述研究,并对国内外生态城市发展现状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天津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生态城市建设应该充分发挥中新生态城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包括城市管理机制的导向作用、产业结构的导向作用和节能减排的导向作用,加快天津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2.
叶军  李健  周慧 《乡镇经济》2007,(4):47-51
本文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宗旨,描述了生态农业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并对天津生态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着重从区域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的角度,探讨了天津市生态农业的区域发展规划,并提出未来天津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模式,即“圈层式与轴向分布“相结合的网状、立体化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3.
凌岚  张玲 《天津经济》2010,(4):21-23
根据天津滨海新区21世纪中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的发展目标,本文首先评价天津市建设生态城市的经验;其次,探讨滨海新区实行“生态兴区”的新理念,描绘了建设宜居生态型绿色家园的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4.
天津是中国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务院对《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明确了天津城市的性质、定位与发展重点,要将天津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机动车及驾驶人数急剧上升。目前,天津市新发牌  相似文献   

5.
尤永波 《天津经济》2009,(12):21-23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基本保障。天津是我国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然而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相比,天津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水平相对落后。因此,为了促进天津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天津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了西安生态城市建设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安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要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奠定生态城市建设的群众基础;建立专门的生态城市建设管理机构和规划部门,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组织基础;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体系,巩固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基础;联手毗邻区域,实现跨区域生态建设一体化;推进生态示范,积累生态...  相似文献   

7.
2006年7月,国务院批准了《天津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天津“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发展定位。《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然而,天津作为一个老工业化城市,要打造一个现代化的生态宜居高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条件、战略及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天津市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增加值对全市GDP的贡献稳步提升,但与其直辖市的地位相比,旅游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总体发展比较滞后。为了进一步加快天津旅游业的发展,天津市在《2009年天津市旅游工作总体思路》中,提出了"建设旅游强市,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的目标。本文首先对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并通过对比分析天津与国内部分发达旅游城市的发展条件及现状,指出了天津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条件及不足,提出了天津建设旅游强市,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发展战略及路经。  相似文献   

9.
2007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科技部等六部委以发改环资[2007]3420号文批准天津市为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这是天津市多年艰苦努力的结果,为全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新的机遇。经初步思考,提出天津建设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的思路和建议,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天津经济》2012,(9):28-35
2006年3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天津完整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本文以国内外典型城市上海和洛杉矶为例,深入分析了这两座城市的发展模式,并详细论述了其在生态建设、人才培养、设施建设、中央支持等方面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同时描述了天津市城市定位的实现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天津市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其城市定位。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把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将滨海新区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中对天津市的定位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正在编制的《天津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中也明确提出2010年将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率先建成生态城区,到2015年全市建成生态城市.因此,滨海新区建设宜居的生态城区是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新模式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本质要求,更是实现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美丽天津”建设要求以来,天津市目前的建设现状与建设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对美丽天津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天津经济》2012,(12):19-26
目前,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正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下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生态文明已成为我国消除资源环境威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天津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积极打造生态天津势在必行。2012年11月24日,中国与新加坡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在天津建设生态城的框架协议。本文深入介绍了生态文明的理论形成、基本结构及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介绍国内外主要生态城市实践的案例,深入分析并探究了天津市的主要开发模式实现生态城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认真学习领会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天津文化建设推进实际。总结提炼了天津建设文化强市的六条策略与原则:以实现天津未来城市发展定位为统领。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以发展天津人民文化权益、满足天津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天津文明程度为根本目的,依靠天津人民加快发展文化生产力;以挖掘、整合、开发天津文化资源为重要手段。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同推进的天津文化发展之路: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含量为导向,增加文化促进天津综合实力提升的贡献率:以增强天津文化影响力为诉求。切实增强天津文化软实力;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推动天津文化改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5.
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高校的精神面貌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整体氛围。天津高校作为天津市的人才培养基地,特别注重对天津市经济和整座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海河教育区、天津滨海新区等新兴经济区的兴起,天津各高校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纷纷走向了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并在天津创新型城市建设中起到不可抹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中这样描述天津新的城市性质和定位。从总体规划出台到现在的五年时间里,天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工业向产业园区转移、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大城市、小农村”格局在天津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中这样描述天津新的城市性质和定位.从总体规划出台到现在的五年时间里,天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工业向产业园区转移、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大城市、小农村"格局在天津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阐释生态经济城市内涵和理论依据基础上,分析了湖南西部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指出了湘西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基础及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12年7月26日,"2012(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在天津顺利召开,"智慧城市"这一新兴概念更加为人们所熟知。天津市作为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已经先行一步成为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首批带动城市。本文深入介绍了"智慧城市"的内涵、兴起以及其重大的战略意义,并详细描述了新加坡、首尔这两个"智慧城市"建设比较成功的案例,总结出其成功的经验并对天津市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智慧天津"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岳明龙 《魅力中国》2014,(19):50-50
“生态宜居”是我县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生态和宜居的优势,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八新的内涵。对提高城市竞争力,扩大高唐知名度至关重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推进高唐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展开了阐述,一是宜居城市的内涵;二是生态文明对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新要求;三是对高唐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