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房屋拆迁的补偿定价在关系人之间存在争议,导致拆迁项目进度迟缓。因此,对北京市海淀区永安路东南角城中村环境整治项目中的拆迁实例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构建了城市房屋拆迁补偿二叉树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然后进行了拆迁补偿价格实证分析,并与政府实际货币补偿进行比较,验证了现行政府拆迁补偿价格的不合理性。最后,从求解结果、决策角度、方法设计和不确定性四个方面总结了城市房屋拆迁补偿二叉树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2.
从2002年可转债的发行巨额包销、交易跌破面值到去年上半年可转债的超额认购、交易价格大幅上扬,我国可转债市场的融资规模首度超过了股票市场的增发、配股和新发股票的总融资额,可转债作为股票和债券的衍生品,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和关注,本文根据2003年6月30目前我国可转债市场相关数据,对可转债的特征、部分嵌入条款、市场现状以及发展前景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期权定价理论和衍生的产品越来越广泛。期权的定价原理基本上可以分为蒙特卡罗模拟法、偏微分方程方法、动态规划法,有限差分方法等。关于期权定价,其中最著名和适用最广泛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动态规划法中的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另一种是偏微分方程法中的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两种方法在实际中都得到了大量应用。本文通过对两个数学模型的整合和分析,做优缺点对比,整理总结两个模型各自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黄奕 《特区经济》2006,(1):107-108
通过对我国可转债条款的实证分析发现,现行可转债条款过于偏向可转债投资人的利益,同时各可转债条款设计差异化不明显。通过可转债条款创新:一方面平衡各方利益,促进可转债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强个性化设计,以满足市场上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要,促进可转债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5.
自2010年4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以来,套期保值者无疑为期指市场上重要参与者,文章在对普通最小二乘法、误差修正法、BGARCH法等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试图探寻实证中之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在2014年券商创新大会上,以中信证券等为首的个股期权业务已提上日程,文章试图通过实例对二叉树期权定价原理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可赎回债券是我国主要的债券品种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有较快发展,但由于其期权的行使的复杂性以及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的不完善性,对可赎回债券的定价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拆分可赎回债券的方法,研究了二叉树为期权定价的一般过程,并结合我国可赎回债券及债券市场的特点,选取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较强的10只可赎回债券,通过建立二叉树模型为可赎回债券进行了定价实证分析。最后结果为我国可赎回债券的定价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可转换债券在我国获得了稳定而又快速的发展,与此极不协调的是我国可转债定价模型效率普遍不高,不利于我国可转换债券发展。通过探讨传统定价模型,比较分析各传统模型的优劣势,为开发适合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模型做铺垫。  相似文献   

8.
孙宁 《华东经济管理》2000,14(6):128-130
本文介绍一种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的产品定价数学模型(材料基价系数定价法),着重解决产品单位成本(制造成本)与产品单价、增值税之间的关联问题,并阐述其在企业产品市场定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将可转换债券拆解为一份普通债券长头寸、一份以普通债券为标的执行价格为P1的下降敲入看跌期权、一份以普通债券为标的执行价格为K3/K2的上升敲入看跌期权以及1/K2分欧式以对应股票为标的执行价格为看涨期权的基础上,引入静态利率期限结构对可转换债券进行定价研究,并与普通线性分解进行对比。实验数据表明两种方法均存在偏差,但经过比较发现完全拆解法比普通分解定价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动机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众所周知,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选择上具有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然而,自2001年我国出台《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以来,许多上市公司纷纷提出可转换债券(以下简称转债)融资预案,转债融资规模出现了迅猛增加之势。那么,上市公司为什么要选择发行转债?难道它们的融资偏好发生了改变?为解开这个谜团,本文从准入门槛、条款设计、发行转债后上市公司的行为选择等几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转债发行动机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1.
裘华鸣 《特区经济》2006,(1):102-104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本文对我国可转债的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在我国资本市场无法满足做空套利机制下,可转债理论价格要远高于市场价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进行可转债的定价预测。  相似文献   

12.
可转换债券首发日股价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显平 《特区经济》2008,(5):124-125
本文对我国可转换债券首发日的股价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可转债首发日存在显著非零的股价效应。这表明市场对可转债融资行为的反应有一个过程,并非董事会拟发行可转债公告后市场就已经消化了公告的内容。本文的回归结果表明,可转债首发日异常收益与流通股比例显著负相关。这说明,首发日显著为负的累积异常收益),可由流通股比例来解释,流通股比例越大的公司,首发日异常收益越小,即负得越多,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3.
浅析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斐 《特区经济》2009,(2):303-304
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对于天然气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传统的天然气定价机制不能够适应天然气管输的特性,与我国天然气市场的需求已不相适应,本文将我国现阶段的一部制天然气定价方法与国外成熟的两部制天然气定价方法相比较,为我国的天然气管输定价机制的改革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康玲  张亚光  惠晓峰 《特区经济》2006,(12):119-121
本文通过对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分析,阐述了在现行的定价机制下,成品油价格在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着重探讨了其对相关行业的影响,论述了国家给予相应补贴政策的作用,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化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燕红 《特区经济》2009,(4):211-212
近年来,中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相对于国外发达的资本市场和中国的股票、国债市场来说,中国的企业债券市场还相当滞后。为此,本文从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入手,探讨了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化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化运行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上市公司债权融资与公司治理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荣  钱毅 《特区经济》2006,(11):27-29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与公司治理的相关性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总负债率和其绩效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的结论。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债权融资治理失效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强化债权融资的“硬约束”;大力发展债券市场;适当加大高级管理者的股权比率;加强市场中介机构的培育,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高科技企业融资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债券融资是高科技企业可供选择的一种新的融资制度安排,进而探讨了我国高科技企业债券融资的可行性及具体模式,最后,分析了政府在高科技企业发展债券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市场化发行方式与我国IPO定价效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周孝华 《特区经济》2009,(7):106-108
利用衡量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定价效率的绝对效率标准,选用1999~2008年沪深市场的IPO数据,研究我国两次新股发行方式的市场化改革与IPO定价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第一次市场化改革不仅没有提高我国的IPO定价效率,反而降低了IPO定价效率;第二次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新股询价发行的方向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路娟  张宇 《特区经济》2009,(6):266-267
石油是现代化工业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中国对国际石油依赖程度的提高,中国石油市场与国民经济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国的通货膨胀也受到了石油价格越来越多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MLR(Q)模型"和"MLR(F)模型"分阶段观察国际、国内石油价格对我国通货膨胀动态影响。文章指出:中国通货膨胀受国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显著,而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不明显;但随着中国石油进口量的增加及国内石油价格与国际石油价格的逐步接轨,国内通货膨胀率受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在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