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国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光农业是在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过程中,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产业。但由于宏观调控欠缺、开发经营者认识存在误区等原因,我国观光农业无法有效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无法充分发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潜在优势。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国内外观光农业的研究现状,比较我国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国外的差距与不足,总结相关研究方法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外相比,我国观光农业研究尚处于起步与发展阶段,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观光农业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繁荣有重要意义,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扶持。而目前我国观光农业并非单纯的经济问题,决定了政策支持对于其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影响。基于此,结合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关系,对现有观光农业发展政策进行分析、探究,以期促进有关政策改进,有效推动观光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同功  张凌云 《山东经济》2010,26(3):124-129
客观、全面、科学地评价生态观光农业项目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度理论引入了生态观光农业项目的综合评价之中,创立了2E1S模型,用于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并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引入协调度模型,能够丰富和完善生态观光农业项目的综合评价,对相关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都市型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策略研究——以杭州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型休闲观光农业作为广义观光农业的组成部分,在杭州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杭州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剖析成因,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促进杭州休闲观光农业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观光农业作为北京现代农业的发展重点,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产物,是北京郊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北京市观光农业的市场需求、竞争格局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观光农业得到长足发展,涌现出不少亮点,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2018年以来,江苏部署推进"百园千村万点"休闲农业精品行动,力争到2022年打造千亿级休闲观光农业产业。文章紧扣当前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J2EE架构的休闲观光农业区域电子商务平台设计方案。该电子商务平台综合运用Java,JSP,HTML5,CSS,JS等Web开发技术和My SQL数据库,设计了用户注册、区域休闲观光农业简介、精品景点、民宿酒店、特色产品、游玩线路、旅游新闻、后台管理等主要功能模块,将景点介绍与在线预订、农产品销售、酒店住宿预订等功能融为一体,系统可扩展性强,完全适用于省、市、县(区)、乡(镇)等不同区域应用,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观光农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以期为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经济学理论基础,并为在实践中提高人们对观光农业的认识,更好地发展观光农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分析重庆市沙坪坝区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存在的优势和面临的机遇,以及在相关产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借鉴观光农业旅游、产业布局相关理论,探索沙坪坝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为沙坪坝区都市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观光农业在日本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保障下,实现了全方位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其成功经验对黑龙江省发展观光农业极具借鉴价值: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因地制宜,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将黑龙江省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国际观光农业的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0.
目前,观光农业在我国各地得到普遍发展,已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但总体水平仍较低。就浙江省而言,观光农业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随着观光农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保持并持续提升观光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观光农业深入发展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文章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论述了观光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并结合浙江省观光农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产品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服务竞争力、机制竞争力等四个主要方面,提出了增强浙江省观光农业核心竞争力的系统对策。  相似文献   

11.
江苏三大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早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江苏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苏北、苏中和苏南三大区域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既各具特色,又有共同特征,都存在设施农业发展不足、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生态性不强、生态和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模式品位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于萍 《特区经济》2011,(11):163-165
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趋势下旅游业的必然选择。江苏省与周边省市旅游合作具有便捷的区位交通、丰富的旅游资源、庞大的客源市场等合作优势,但也具有经济发展不平衡、旅游发展不平衡、旅游整体形象缺失等劣势。基于此,本文对江苏省与周边省市旅游合作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以期进一步加强区域间的旅游合作,并促进江苏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拥有十分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发展观光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山东省发展观光农业具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山东省发展观光农业指应在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分析市场,找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是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延伸和渗透,积极发展观光农业旅游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缓解就业压力,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从银川市兴庆区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势出发,紧密结合兴庆区的具体实际,比较系统、全面地提出了兴庆区观光农业开发模式及总体布局构想。  相似文献   

15.
基于RMP分析的江苏工业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利华 《特区经济》2010,(11):170-172
工业旅游是旅游与工业交叉形成的新型旅游形式,对工业旅游开发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工业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运用RMP(昂谱)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工业旅游进行资源、市场、产品的分析,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苏工业旅游开发的具体思路,包括江苏工业旅游开发的市场策略、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文物资源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分析江苏文物与旅游业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文物对江苏旅游业发展的意义。基于SWOT战略分析方法,提出了适合江苏文物旅游资源发展的竞争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试论商洛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及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勃 《特区经济》2008,(11):206-207
区域经济开发要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对商洛地区资源优势分析,将绿色农业、旅游、采矿业作为主导产业的选择,并在人力资源开发、产业化、招商引资战略等方面提出相应产业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上海与苏南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枚 《特区经济》2010,(8):152-154
推动苏南与上海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有利于苏南和上海共享2010年世博会的重大机遇,发展现代服务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为此,苏南和上海要确立资源整合,同城开发;旅游拉动、效益共享的指导思想,采取联手开发旅游项目、打造旅游联动服务平台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的能级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lst指数模型分别测算了江苏13市2001-2012年旅游业发展的静态效率与动态效率。结果显示:江苏旅游业静态效率保持先降后升的态势,从2001年的0.848下降到2006年的0.611,后又上升到2012年的0.824,12年间效率均值为0.726。各市旅游业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且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江苏旅游业动态效率(TFP)年均变化值-0.6%,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不是规模效率的作用。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江苏旅游业效率的对策,为旅游业持续、高效、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旅游资源优势度视角的江苏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林 《特区经济》2012,(6):122-126
本文以江苏省13个市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资源优势度、旅游总收入指数、聚类分析、空间错位分析等方法,对江苏旅游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分析认为江苏旅游资源优势度无论在丰度上还是在品位度上其空间表现都是苏南地区的南京、无锡、苏州(苏南的常州、镇江例外)高于苏北、苏中,优势度最高的是苏州,呈现出由苏南向苏北逐渐变小的态势。旅游资源优势度与旅游总收入之间不仅存在着空间的同步性,也存在着空间错位性,同时旅游资源优势区的旅游经济增长速度与旅游资源中等区、劣势区相比明显显得不足,省内区域出现资源诅咒现象。因此,江苏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亟待提升,必须要进入深度改革和产业素质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