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长征精神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后人宝贵的遗产和精神财富,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深入学习长征精神,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进而能够教育人民、 服务国家、 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尤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本文以长征精神为切入点,深刻剖析其本身的价值,即长征精神创新了民族精神等五个方面;进而找寻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径,即将发扬长征精神和培养民族精神等三个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长征不但挽救了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熔铸出具有永恒价值的精神丰碑——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奋进不息的伟大精神力量.今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努力发掘它的当代价值,进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3.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而长征精神是中国精神在特定时期里的典型呈现,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弘扬长征精神,共筑中国梦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领导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只有坚持弘扬长征精神,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更加繁荣昌盛,伟大的中国精神才能源远流长,才能更好共筑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伟大的长征所培育出来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重新再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具体内容,无疑对我们继续发扬和践行“长征精神”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强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着我们党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卓绝奋斗的政治本色,凝聚着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特有优势,凝聚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长征精神体现了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实现革命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体现了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体现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忧患意识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当今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历史时刻,面对国际局势的严峻的挑战,必须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正>八十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进行的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谱写了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伟大的长征,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培育了宝贵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  相似文献   

9.
正【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壮举,《难忘岁月》栏目从本期起开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专栏,以此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新长征凝聚正能量。  相似文献   

10.
二万五千里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应该紧贴时代性、围绕教育实效性.新时代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开展长征精神教育,要着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大局,系统挖掘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积极探索开展群众性教育策略,全面提升群众文化建设质量.就群众文化建设中学习长征精神丰富的科学内涵、群众文化建设中开展长征精神教育的意义、群众文化建设中开展长征精神教育的策略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在群众文化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达到教育群众、团结群众为民族复兴、国家崛起凝亿万人心聚磅礴之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苏区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第一个奠基人。黄帝时代,解决了人类衣、食、住、行问题,诸如制衣冠,造舟车,创文字,教蚕桑,种五谷等,使人们逐步走向了文明有序的生活道路。黄帝时代的伟大功德,结晶成了黄帝精神,黄帝精神集中体现为创造、奉献和团结,这一精神结晶,是促进人类进步发展的伟大精神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临近10月,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氛围日渐浓烈,久违了的“长征精神”又一次被唤醒。早在1936年10月,各路红军到达陕北大会师的时候,周恩来同志就提出,“我们一刻也不能丢掉长征精神!”现在看来,真正做到“一刻”也不丢掉长征精神,并不容易,尤其是在物欲横流、充满诱惑的年代。“一刻也不能丢掉长征精神”,就是要珍惜长征精神。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奋斗图存精神的升华,人类历史上英勇无畏和坚韧不拔精神的典范。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连洋人都赞誉不已,国人就更要备加珍惜,千万不要纪…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自信自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关党在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精神命脉,必须传承和发扬好。龙江四大精神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坚持四大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可以为实现龙江全面振兴挖掘持久的发展引擎和不竭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动因。我们纪念五四运动,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五四伟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而要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一是必须弘扬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二是必须弘扬五四运动的民主精神,不断发展和完善民主政治建设;三是必须弘扬五四运动的科学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科教强国之路;四是必须弘扬五四运动的进步精神,不断地解放思想;五是必须弘扬五四运动的创新精神,为民族复兴伟业注入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举世著名。长征途中,无数奋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和感人事迹反射出来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信念坚定的最高体现。新时代,将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鼓舞大学生行走新的长征路,但在融入的过程中存在社会氛围营造不足、高校重视不够和大学生弘扬长征精神动力不足的问题,据此可通过营造浓厚的弘扬长征精神的社会氛围、加强高校对长征精神融入教育的重视力度,以及大学生自身深化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并落到实处的途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鲍素萍 《宁波通讯》2011,(12):14-15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壮大,深刻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世界格局。是什么激励共产党克服艰难波折而奋斗不息?是什么推动中华民族冲破内忧外患不断前进?是中国共产党历经90年艰苦奋斗而创造的红色精神!从战争年代诞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奥运精神……,这些红色精神是共产党人永保旺盛斗志和进取精神的强大动力,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长征精神就是红色精神宝库中的一颗最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8.
在抗震救灾的实践中,铸就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既是我国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又是中华民族开创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正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支撑。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诗篇。在这一伟大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培育形成的红色基因,赋予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高地,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同志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当前,静宁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处在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从伟大的长征精神中汲取前进信心和力量,不忘初心,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当代静宁人民新的长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