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青少年作为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未来,承担着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在当前中国复杂的社会形势下,长期存在着意识形态相互斗争的局面.因此,我们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目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在青少年中的指导地位,努力促使青少年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本文就当代中国存在的青少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现象、原因以及改善途径作出研究,目的在于帮助青少年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以更好地实现个人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2.
日本青年价值观变化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社会变化和青年价值观变化是:社会的国际化和青年价值观的国际化;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和青年开放性的增强;高学历和青年自我意识的增强;宗教氛围淡化与青年的非宗教化;政治走向严峻与青年对国家和政治的漫不关心.  相似文献   

3.
青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和践行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要在青少年群体中重塑价值观念、强化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就必须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能够从系统化、整体化的角度加以把握和分析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重要讲话中要求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青年社会历练较少、思想困惑较多、分辨能力较弱,"可塑性"较强,急需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引。如同穿衣服扣扣子,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高校共青团作为大学生组成的群众性组织,在大学生青年价值观养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从认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信仰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而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决定了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信仰教育和研究的重要意义。在高校大学生社会信仰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理解高校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和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其特点和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本,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教育实践中遵循"以情感人、以形动人、以理服人"的原则,着重构建信仰教育机制、营造校园良好信仰氛围、构建高效信仰教育体系和不断丰富信仰教育内容,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断熏陶规范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信仰,从而引导大学生对国情的正确认识,坚定对党和国家的政治信仰,树立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的人生志向,进一步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之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6.
青年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我国加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青年社会心态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泛娱乐化心态凸显、消极社会情绪激增、主流价值观存在认知偏差等。有鉴于此,必须要厘清青年消极社会心态的表征与成因,找准着力点以确保精准施测。通过强化网络监管、增强主流价值观网络传播实效、加强网络空间立法等,破解实践难题,实现青年积极社会心态培育范式创新。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呈现诸多问题,波及到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影响到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从问题入手,探寻本质原因,通过国家、社会、高校、个人等多角度,建构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社会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变得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他们能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精神信仰、自觉行为、价值追求、内在动力,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进程和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在此情形下,积极扭转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认知,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探究,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感恩价值观是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个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进步。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比较淡薄,部分大学生漠视父母、学校、社会和自然的恩惠,对他们缺少感恩之情,加强大学生感恩价值观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也就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朱晓杰 《理论观察》2015,(2):115-117
信仰对个体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大学生群体的信仰状况关系到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网络普及化的新形势下,尽管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健康的,但受一些社会不良因素影响,一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怀疑,甚至转向宗教、迷信,这需要社会给予关注,政府和高校应采取措施加以引导和改进。  相似文献   

11.
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反应,会受到大型社会事件的影响.自2003年以来,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以下简称"SARS")、南方冰灾、汶川大地震、甲型H1N1禽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等大型社会事件,以其突发性和巨大的破坏性特征成为影响价值观的可能因素之一.该研究以青年大学生为对象,针对青年大学生群体对不同大型社会事件的价值观变化反应,寻找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构成模式和规律,提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自由主义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挑战,最具代表性的流派有伦敦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现代货币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等。新自由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实质是通过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动摇整个社会信仰的根基,最终达到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目的。当前新自由主义在中国展现出以现代性发展观的反思为切入点,注重对话语权的争夺,极力宣扬唯心史观,积蓄社会动员的力量等共同特性。对此,我们必须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用事实反证新自由主义的悖论,坚定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以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并警惕国外非政府组织的策反。  相似文献   

13.
高校加强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容忽视。针对青年学生这个信仰主体,当前高校信仰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也存在着许多机遇。因此在加强高校信仰教育的过程中,明确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信仰简单归结为政治信仰,而是作为一个信仰体系。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需实质性地加强,而不是放弃或者后退。充分运用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多重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14.
杜洋 《魅力中国》2009,(1):20-23
人类即将迈入生物经济时代。青年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肩负和承载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目前,在中国青年群体当中,价值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趋势。青年价值观多元化现象令人担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决议。21世纪将是生物经济时代,创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论就显得意义十分重要和势在必行。但必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高度来加以认识,即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作是推动中国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催化剂。当代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催化教育论完全符合党中央做出的重要决策要求并与生物经济时代条件下物质精神文化社会四位于一体的发展目标相一致相符合。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课是一门高校通识教育课,也是向青年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渠道.由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已渗透到我国社会,对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很大负面影响,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课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改革教学方法,让思潮课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帮助青年学生认同、坚持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教学,教师可以因需而异,采取纵向教学法、横向教学法或纵横教学法,不断改善教学工作,努力培养我国需要的具有正确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阎良础  张晖 《理论观察》2007,1(5):149-151
青年学生中"政治信仰危机"现象日渐严重使得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教育受到严峻的挑战与冲击。危机的发生既有学理根源,也有现实原因。我们应予以梳理,并从社会环境、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信仰教育改革等方面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意识形态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重大战略任务,十八大将此作为文化强国的第一要素提出。当下,市场经济带来社会价值观的分散、多元和混乱,中央对意识形态凝聚力的强调与现实社会民众价值观的分裂之矛盾已呈现出来,社会精神信仰的缺失已成为目前各种社会问题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不容置疑性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应具备  相似文献   

18.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中最活跃的成分,其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当前有着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要从对大学生进行接受教育、自我教育、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入手,全方位、多维度地引导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的精神内核、价值浓缩和本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信仰及践行环节入手,不断提升我国意识形态的辐射力、凝聚力、抵御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通过论述宪法及宪政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在我国的发展,特别是通过论述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宪法信仰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信仰间的联系,表明目前在我国人民之中建立宪法信仰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表明建立宪法信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