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黄敏 《中国城市经济》2011,(17):239-240
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是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社会保障之间的相关关系,了解二者对彼此的影响程度有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进一步优化农村社会体制改革,以推动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乎农民增收,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现状,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对策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流动不仅实现了在农村以外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而且还日益成为连接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政治、社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关系到工农、城乡关系,关系到农村社会进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更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因此,认真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主要特征与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提出可行性对策和建议,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乎农民增收,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结合我国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现状,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沙沙 《魅力中国》2010,(26):114-114,10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21世纪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劳务输出无竞争力,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户籍制度对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制约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其中农民工的本身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以及农民_T-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军伟  刘华 《特区经济》2012,(7):204-206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突出问题是:规模庞大、教育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素质差等。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的原因既包括宏观的制度性及社会性因素,也包括微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个体心理性因素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制度性保障机制,运用分类分层模式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顺利转移就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既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结果,也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难题,更是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变数。近些年,我国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已经明显下降,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据估计,  相似文献   

8.
史青 《特区经济》2005,(5):213-2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程受到阻碍,一方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更重要的是由于公共政策直接造成的结果。解铃还需系铃人,只有通过建立一套完备的,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并有效地执行,才能有效地解除障碍,顺利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诸多障碍,我们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刘易斯和托达罗关于发展中国家消除二元结构的人口流动模型对我国现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户箱制度改革、全方位多层次提高城市化水平以及提高农民素质应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统筹中国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其保障制度仍很不完善,这是阻碍农村土地健康有序流转的主要因素。为了切实有效地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健康有序地流转,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大力度完善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及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工荒问题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乃云 《科技和产业》2009,9(4):72-74,100
"民工荒"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经济现象,而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必然产物,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整体文化素质低。整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对从根本上解决"民工荒"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分析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对农民人力资本的影响,揭示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在“三分”原则下,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4.
张黎 《特区经济》2008,(12):156-15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增长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三农"问题没能得到根本的改变,大大影响了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农民问题即农民的收入水平增长缓慢,导致农民增收难主要是因为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提高农村生产力的水平的关键是强化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当前,我国在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有许多的不足,必须强化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从而解决"三农"问题。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我国农村社会是文化网络社会,农村社会的发展以及农民的生活是依赖于农村社会文化网络体系的,城镇化对农村社会生活提出了挑战,使农村社会文化网络失去了平衡。农村基层组织是社会文化网络中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对农村文化网络能够起到维护和修补作用。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发展困难重重,国家应从制度上保障和支持各类基层组织的发展,为农村社会文化网络的平衡与稳定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促进城镇化过程中城乡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赵建梅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4):100-103
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关键所在,然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及其开发的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文章借鉴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指出从观念、人口、教育和卫生保健、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大力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当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Rural racial and ethnic minorities are among the poorest of all Americans. This article situates their plight both theoretically and empirically in the context of employment hardship. Defined by access to employment and job quality, employment hardship is more prevalent among nonmetropolitan African Americans, Hispanics, and Native Americans than it is among either their central city counterparts or non-Hispanic whites. Th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both individuallevel frameworks (e.g., human capital) and macro-level theories (e.g., uneven development) in explaining the economic double jeopardy faced by rural minorities are discusse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designed to ameliorate employment hardship are presented. This paper was prepared as the author’s contribution to the Rural Minorities Working Group of the Rural Sociological Society Task Force on Persistent Rural Poverty. The Working Group’s report appears as chapter 6 inPersistent Poverty in Rural America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93).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studies social capital and households' participation in Rotating Labor Associations (ROLAs) in rural China. I employ both self-reported trust and the presence of village temple prior to 1949 as proxies for social capital. I find that households in communities with higher levels of social capital are more likely to participate in ROLAs, using household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Gansu province in China.  相似文献   

19.
刘显龙  余纪国 《特区经济》2008,(11):180-181
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公共财政具有发力点效应,公共财政在帮扶农业经营模式创新以及其推广上发力,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上发力,在实现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落实上发力,在为农村社会保障提供资金支持与保证上发力。  相似文献   

20.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海清 《乡镇经济》2008,24(6):71-74
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不足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有密切关系。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根本条件;可以加大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支出,增强农民的消费能力;可以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和劳动办转移,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途径;可以促使农民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为农民创收提供条件;可以改变农民对未来的收入和支出预期,增强消费信心。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解决农村消费需求不足、扩大内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