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有关国际组织对香港的评价   90年代以来,香港国际竞争力一直在全球主要国家与地区中名列前茅.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的有关研究报告,从1995至1998年,香港国际竞争力连续四年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与新加坡(参见表1).但最近两年,香港国际竞争力的排名有所下降,1999年香港国际竞争的排名降至全球第七,2000年进一步降至全球第十四位.另一个著名的国际竞争力平价机构--世界经济论坛对香港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也显示出相以的结果,香港排名从1998年的全球第二位降至1999年的全球第三位与2000年的全球第八位.这表明,尽管在全球范围内香港国际竞争力仍有较大优势,但从纵向比较来看,香港国际竞争力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2.
有关国际组织对香港的评价 90年代以来,香港国际竞争力一直在全球主要国家与地区中名列前茅.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的有关研究报告,从1995至1998年,香港国际竞争力连续四年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与新加坡(参见表1).但最近两年,香港国际竞争力的排名有所下降,1999年香港国际竞争的排名降至全球第七,2000年进一步降至全球第十四位.另一个著名的国际竞争力平价机构--世界经济论坛对香港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也显示出相以的结果,香港排名从1998年的全球第二位降至1999年的全球第三位与2000年的全球第八位.这表明,尽管在全球范围内香港国际竞争力仍有较大优势,但从纵向比较来看,香港国际竞争力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3.
台湾服务业竞争力与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台湾服务业快速发展,2007年服务业在GDP中的比例超过70%,服务业已经成为台湾经济中绝对的主导产业。但从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几个指标看,和美国、日本以及同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韩国、香港相比,台湾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不强,特别是反映出口竞争力的两个指标在几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末位。台湾服务业竞争力的弱势反映了服务业存在不少问题,也阻碍了台湾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升级。台湾要提升服务业的竞争力,并使服务业真正成为台湾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升级的动力,扩大两岸服务业合作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战后数十年间,香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竞争力不断提高。根据IMD1997年世界竞争力年鉴,香港自1993年至1997年,综合国际竞争力分别占第4、4、3、3、3位,处于上升趋势,香港以往成绩的取得,不仅与国际环境和自身条件有关,中国因素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九七”后,香港要继续保持和提升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自然仍然要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仅从内地经济对香港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作用及相应对策,并从宏观上进行概括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管理发展学会(IMD)最近发表的“1994世界竞争力报告”中,首次公布了全球竞争力最强劲的前41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美国荣登榜首,新加坡第二,日本第三,香港第四。亚洲四小龙不负众望,全部排在25名之内(新加坡第二,香港第四、台湾第十八、韩国第二十四)。未入四小龙的马来西亚成绩骄人,排行第十七,在台湾之上。“世界竞争力报告”按如下八个要素评估各国和地区的竞争力:本地经济力量——宏观角度的  相似文献   

6.
以制造业大规模地向外转移为标志,香港从80年代开始了其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过程。这种多元化是由一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促成的。所谓内部因素主要是香港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有较大上升,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减弱。而外部因素较多,包括内地的改革开放为香港制造业提供了低成本的生产地;香港周边国家和地区制造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香港家电面临东南亚国家的竞争本刊讯香港家电用品与东南亚国家(地区)的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润将进一步削减,因此港商对个年的家电市场持审慎态度。从前不久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家电展览会”上可以发现,泰国、日本、中国内地和台湾省的参展而竞...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趋于衰退,国际竞争力减弱。日本国际竞争力减弱的现象反映在服装纺织行业中尤为明显和突出,本文从分析日本服装业竞争力入手,揭示了引起中日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跃居第二十六位据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机构最近公布的1996年国际竞争力评价排序消息,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由去年的第34位,跃升为第26位。参加本年度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共有全世界46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新加坡、香港被排列在前...  相似文献   

10.
<正> 从现在至1997年,香港正处于后过渡时期。在这段时期内,香港经济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997年香港能否顺利回归中国等问题,不仅是中英双方、香港本土各界人士,而且亦是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今年2月至5月,我们应香港基金会之邀就双方的合作课题:“1997年前后的香港经济”赴港进行调查研究。在此期间,访问和接触了内地、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等方面的学术、  相似文献   

11.
李湛 《沪港经济》2000,(2):42-43
毫无疑问,香港现在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上是远远超过上海的。随着上海的迅速发展。香港已有人担心上海的竞争力会赶上香港,并取代香港的国际地位。但也有人认为上海不可能赶上和超过香港,原因不在上海硬件建设而在于软件,如法律,行政政策,商业背景等人文环境。到底上海在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是香港自1997年回归以来首次在经营及综合项目上同时出现盈余,提前3年实现收支平衡的一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公布的《全球竞争力年度报崔矜中,香港连续两年保持了国际竞争力全球第二的地位,政府效率更是名列世界第一。政府作用是香港在所有国际竞争力指标中排名最高的一项,且自1992年以来连续十几年排名保持不变。香港政府的高效和务实,对于帮助恢复本地企业的信心以及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1997年日本制定第一部物流政策至今,其物流政策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在物流政策的演进中以提高国家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量化指标为导向等六个基本特征贯穿始终,构成日本物流政策内容的鲜明特征。另外从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价过程来看,日本物流政策的特征也很突出。剖析日本物流政策的内容和过程特征,并探讨其对中国的启示意义是本文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企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石。日本企业形成的长期筹供系统是日本企业形成并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制度保障之一。本文从日本企业间形成的长期筹供系统对降低企业采购、生产、研发成本所发挥的作用的角度,分析了日本企业长期筹供系统与日本企业形成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日本、西德及亚洲地区一些国家在经济上的兴起使得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出现了新的局面。一些老的工业大国如美国和西欧各国对本国商品的竞争能力产生了怀疑,感到有必要对本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从80年代初开始,美国与欧洲共同体国家开始了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我们对亚太地区15个国家(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并按照国际竞争力的大小进行比较排队。我们选择进行国际竞争力比较  相似文献   

16.
一、日本中小企业的作用日本大型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大的竞争力,使日本商品出口额不断增加。而日本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在增加大型公司的竞争力,扩大出口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85年,日本共有中小企业62.3万个,占所有日本企业总数的99.4%,这些企业共有职工237 210万,占整个日本劳动力的81.4%。在生产部门,有中小企业42.4万个,占该行业企业总数的99.2%这些中小企业共有职工754万,占日本工业企业职工的71.9%。日本中小企业虽然数量很多,  相似文献   

17.
<正>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此前表示,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后,香港多个行业“活起来、动起来、热起来”。随着各项大型国际活动的举行,香港经济活动将进入“全面复苏的直路”。但经过3年疫情困扰重启后的香港,无论是社会结构还是经济结构以及其他一些方面,都已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往的固有竞争力无疑在某些方面变得不再强势。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是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但是近年来"日本制造"问题频出,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逐渐下降。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全要素生产率的衰退。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是衡量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有效方法,将其应用到2002~2006年日本制造业的15个主要部门中,来衡量日本制造业TFP的变化。把TFP分解为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来探讨TFP变化的原因,并为日本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体现是上海城市的国际化和由此形成的国际竞争力。在当今城市的国际化以及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中,学者们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设定指标以及通过指标数量对比的办法来进行。但对于近代上海而言,由于缺乏应有的资料和数据,我们试图从开放性的国际观念、租界与外籍人口、外贸依存度、外国资本的集中度和对外金融的活跃度、上海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重要的国际活动场所以及与香港的竞争力比较等方面来认识和比较近代上海城市的国际化与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未来香港经济发展的策略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香港内部泡沫经济破灭的同时,是外部竞争的加剧。中国内地的经济日趋对外开放,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的竞争力日趋提高。上海国际大都会的雏型初现,1999年上海《财富》论坛的效应相当强,突然将新上海的现象展现在世界面前,香港猛然发现来自上海的竞争不再遥不可豚;2001年10月份召开的APEC非正式首脑会议进一步展示了上海的吸引力,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台商和跨国公司大举进入长江三角洲地区,香港,乃至整个珠江三角洲都发现自己的竞争力在流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