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一、投资活动中非理性行为的表现 1.随意改变募集资金投向,投资项目盲目多元化。公司超过自身能力进行的项目投资行为,可以认为仅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非理性,因为投资项目至少还是有前景的项目。而有一些上市公司,一旦从股东身上“圈”到钱,便“彻头彻尾”的非理性起来,不经股东大会的批准,擅自改变募集资金投向,产生各种非理性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2.
当前散户在股市轮盘中入入出出,不能认识自己所在群体存在不可抗的行为非理性:当行动结果是受益时,行为人是风险规避者;而当行动结果是损失时,行为人是风险偏好者。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呈现S型,反映出投资者在盈利状态下倾向于先卖出证券,不愿意承担确定性风险,而在亏损状态下倾向于持有证券,更加倾向于承担不确定风险。笔者以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为基础,结合行为博弈的研究成果,解释了散户行为的情绪性与决策的非理性,说明在当前中国证券市场上个体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所处的不同地位,从而分析个体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3.
郑亚伟 《特区经济》2006,210(7):74-76
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是投资者理性与非理性的行为。首先,本文分析了过度自信对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影响,以及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是如何影响资产价格的;接着本文分析了面对非理性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理性的投资者应如何进行投资决策;最后,结合我国投资市场的状况,分析我国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及如何改变我国股票市场投机氛围过于浓厚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013年国际金价大跌,"中国大妈"盲目疯狂买入后因金价继续下跌蒙受损失,进而引起恐慌。从"中国大妈"事件中所体现出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产生了多种消极影响。本文在"中国大妈"事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上海各区的调查对象,得出这一非理性投资群体的经济情况、理财目的、理财现状、理财效果、金融知识等真实可靠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非理性投资行为,通过以上信息分析得出非理性投资行为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得出非理性投资、出现"羊群效应"的根源。并根据数据分析所得,提出建设性意见。2016年中国加入SDR,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稳定我国民间的金融市场极具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汪群  周建龙 《特区经济》2012,(5):293-295
借鉴国内外有关行为财务理论及实证研究成果,笔者以安徽省近年来实力较强的500家民营企业的投融资行为作为研究样本,着重从民营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方面入手,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索民营企业在进行投融资决策时所受到的非理性因素干扰的情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民营企业投融资行为"实际是什么"的问题,从而使我国的民营企业能够从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在投融资决策中克服盲目和冲动情绪,努力减少由于非理性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盲目融资和过度投资的行为,尽量避免或减少投资失败和财务困境。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这个处于新兴和转轨的股票市场中,散户的数量占了股市投资者的大部分,因此,当其对股市的判断达成一致并且采取同样的投资行为的时候,将直接决定大市的走势,而行为金融发现散户的投资心理和投资行为中存在着诸多的非理性因素。将人类心理与行为纳入金融的研究框架,利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大众投资者(即散户投资者)投资心理,研究散户投资策略,无论是对机构投资者还是理性散户的投资决策,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行为公司金融的"非理性管理层假说"认为管理层的非理性导致公司财务决策并不总是满足价值最大化原则,并可能对公司绩效产生不利影响.文章对"非理性管理者假说"的有关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前沿进行了综述,具体包括管理者非理性对于公司的融资政策、投资政策、股利政策和并购行为等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并从管理层非理性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选择、股利行为和机构投资者行为提出了基于行为公司金融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在消费决策时往往做出非理性决策,产生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了解并掌握消费者非理性消费决策的生成机制,不仅能合理解释个体的某些消费行为,而且能为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提供指导。本文将利用行为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消费者的非理性消费行为,并针对这种行为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三个角度,即股东一债权人利益冲突、第一类代理(股东/经理人冲突)和第二类代理(大股东/小股东)冲突,对国内外有关债务契约与企业投资行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发现:在国外,债务契约对企业的投资行为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而国内的研究却显示债务契约并没有很好的约束企业的投资行为.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之上的债务契约对企业投资行为的经验研究及理论基础是否适用于我国转型经济背景下企业的投资行为是未来我国债务契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不拥有所有权的经理人何以获得激励,是公司治理理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以往理论解释的不足,借鉴进入权理论的思路、运用实物期权的全新理论框架来解析代理关系中的非正式合约问题,动态地阐述了经理人在不同阶段所关心的不同问题以及对其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最终认为非正式合约隐含的增长期权是理解经理人行为选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经理人行为特征、经理人股票期权主观价值评估、经理人主观价值对期权激励效应的影响等方面,对基于经理人行为视角的经理人股票期权主观价值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这些理论对美国“股票期权激励实践谜团”进行了解释;最后分析了目前备受关注的中国上市公司期权激励问题,并从经理人行为角度展望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呈现出非理性繁荣的景象,表现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过快增长与高资产负债率并存、房地产投资增长过快与房地产高空置率并存、房地产信贷的飞速发展与高违规率并存、房地产超速发展与通货紧缩并存。房地产的“非理性繁荣”会引发房产业自身的非理性发展,房地产金融的非稳健发展,经济的非协调发展。必须对一些非理性行为予以规范和约束,房地产业才能迎来新的春天,经济发展也才能“满园皆春”。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视角的家族企业经理人行为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可以说是两种基本假设截然对立的理论,但却都认为家族企业经理人有采取代理人或管家单一行为的倾向。本文在简要阐述了这两种理论的基本假设和不同观点以后,基于利他主义的桥接,得出了家族企业经理人有采取代理人和管家复合行为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运用传统金融学理论所讲述的各种分析方法已经无法解释证券市场的“异常现象”,所以,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金融学家们试图另辟蹊径,将视角朝向引起股票等金融价格波动的投资者心理因素,即用行为金融学的观点来解释股票价格的波动。本文试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基本观点,基于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尤其是非理性的心理现象)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来对我国股市波动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以促进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5.
每当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增长,低水平重复建设重新抬头,以及经济运行出现过热迹象之时,一些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银行,并把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归咎于商业银行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16.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8,(3):105-109
管理理论的关注焦点,是人类社会行为中的理性和非理性层面的分界线。管理理论尤其是关于刻意理性和有限理性的理论,也就是关于因为最优化的不可及,退而求满意决策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在实际的投资问题中,投资者一般对投资期的长短或者何时终止投资并不确定,大多只能事先做个预期。随着可随时申购随时赎回的开放式基金规模的扩大,一些问题,比如基金的收费是否合理、能否有效激励基金经理人,基金所选的投资组合是否最优等也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本文考虑可观测代理人行为和不可观测代理人行为两种情况下的不确定退出时间委托代理问题,给出最优投资组合及最优费用的显式表达式。然后利用几只开放式基金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8.
与投资不足等其他非效率投资行为相比,投资过度产生的不利后果更为严重,本文在界定过度投资的基础上,分析了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产生的原因,并从防范经理人获取私利、克服个人有限理性、合理引导投资者形成理性投资预期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抑制过度投资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胡海青  宋林  刘力昌 《特区经济》2005,(10):319-320
我国资本市场已经经历了几年熊市,股价屡创新低,进入2005年之后,整个市场笼罩在一片恐慌气氛中,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加剧中小投资人非理性的“搏傻”行为。这固然有政策性失误带来的投资价值判断体系紊乱、上市公司质量太差、中小投资者保护不力等体制性原因,但经过大幅下跌之后,我国股市的投资价值区间到底在那里,市场参与主体的投资行为对股价到底有多大影响,这些都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从投资者行为逻辑出发解释股价形成与波动机理,并对与此相关的文献做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20.
噪声交易和金融市场王闻噪声交易(noisetrading)理论是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出现的一种研究金融市场运行方式和行为的理论。这种理论通过对噪声交易商行为的分析,强调了金融市场上所存在的非理性因素。1986年,美国当时的金融协会主席F.Bl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