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首先概述了引力模型相关理论,提出经济辐射场强模型,通过模型得出合肥、马鞍山、芜湖融入长三角的客观条件辐射场强和主观条件辐射力;再以长三角15市接受上海经济辐射的辐射阈值为标准,分别总结出属于前三个层次的长三角城市并将其作为安徽三市融入长三角的主导城市进行承接;最后,根据安徽三市各自产业特点给出它们融入长三角的对策,为实现安徽省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强调,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做大做强优势制造业集群,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进产业集群化、融合化、智能化发展,高水平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如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专家共同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沈侃 《北方经济》2011,(7):80-82
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产业集群密集、经济增长快速、综合竞争力最强劲的地区之一。近几年来,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长三角长期发展的战略定位,也是浙江省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探讨长三角转型升级下浙江高职院校服务类人  相似文献   

4.
上海世博会对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服务业是区域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产业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上海2010年世博会对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的集群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研究了世博会在构筑统一的市场、拓展与整合服务系统、加强创新系统的整合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群的影响,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所产生的外部效应、成本效应、品牌效应、创新效应、人才效应、制度效应,提出了长三角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展与整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宋莉 《上海经济》2003,(6):15-17
中国加入WTO后长三角地区产业协同调整的战略目标是:政府合作,加强协同,通过培育和强化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理顺地区合作秩序,实现区域产业发展一体化和产业布局合理化,形成若干在全球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产业群落;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培育和提升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使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率先融入  相似文献   

6.
《宁波通讯》2008,(7):11-11
杭州融入长三角的战略定位是:按照“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率先实现现代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区域”的长三角地区总体定位,依托杭州处于长三角“地理中心”和交通枢纽的优势,立足“生活品质”的城市发展特色,以建设“生活品质之城”为目标,着力构建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长三角创新创业中心、长三角综合交通物流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中心、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茜  陈丽珍 《特区经济》2011,(11):54-56
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业已初具规模,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本文在对苏、沪、浙现代服务业整体比较的基础上,分析苏、沪、浙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集聚产业、优势产业。提出对江苏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建议:即应重点发展既服务于江苏先进制造业又服务长三角整体发展,实现同沪、浙协同发展的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等产业。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先区域,区内信息服务业各环节所形成的集聚效应与服务联盟,表现出极大的经济活力。本文试图从研究长三角信息服务产业集聚的状况,找出影响信息服务业产业集聚的原因,这对于我国优化信息服务业产业空间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本文以我国长三角信息服务业集聚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的产业集聚理论,通过对长三角区域信息服务业发展和集聚现状分析,探究影响我国长三角区域信息服务业集聚的因素。认为要发挥政府的导向和扶持作用、完善信息服务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力资源水平以及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来提升长三角地区信息服务业集聚水平,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9.
传统制造外包和现代服务外包对技术分布和技术转移的影响不同,发展以信息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应当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选择之一.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可以用"四化"概括:以信息化带动服务业和制造业;以外包化实现创新"融合"和合作共赢;以园区化引领服务集群和产业升级;以一体化推动产业整合和自主创新.就制度安排而言,关键是要处理好发挥比较优势和创造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长三角经济圈外围的一个行政区域 ,浙江省金华市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被进一步拉大与兄弟地市发展差距的各种不利因素。面对这种被动局面 ,金华市唯一可取的战略就是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最大程度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中。为此 ,通过行政体系的主动规划与介入 ,以更为突出的产业集聚和城市集群来形成更为强劲的经济发展质量是唯一可以选择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1.
张艳 《特区经济》2010,(11):203-204
重庆在西三角经济圈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重庆,成都,西安的发展现状比较,阐述重庆在西三角经济圈中的比较优势,并提出重庆在发展中所应采取的措施。重庆要以西三角经济区的构建为契机,迅速成长为长江上游及西三角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通过三省市的合作达到经济要素跨行政区域关联,城市群内产业互补,使得极核作用不断强化,提高西三角经济区活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除原有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唐城市群之外,中西部地区也在不断崛起,新兴的城市群不断出现,如关中—天水城市群、西安经济圈等。然而,这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需要依靠当地产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文章以西安经济圈为例,分析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而为中国发展中西部地区提供相应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安徽省环巢湖旅游经济文化圈“三圈合一”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汇道 《特区经济》2009,(7):179-181
基于历史和现实的考虑,从安徽省发展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基础来看,本文提出了整合"安徽省会经济圈"、"环巢湖旅游圈"和"环巢湖文化圈"的"三圈合一"战略;并从意义、可行性和相互关系以及整合路径等方面作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区域产业分工出现了由传统的产业间分工到产业内分工,再到产品价值链分工不断深化的历程。在我国,经济区内产业间、产业内和产品价值链的分工同时存在。文章测算了首都圈和长三角产业间分工水平,部分证实了首都圈产业分工较为落后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环渤海经济圈近年来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受到了普遍关注,从实际利用外资额来看,环渤海经济圈是北方吸引外资最大的地区,那么,在这个区域,是否存在一个中心城市起“龙头”作用?伴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和青岛城市规划的兴起,天津和青岛的龙头之争开始凸显,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两大核心城市,天津和青岛的发展是应当有所侧重,还是齐头并进?文章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天津和青岛分别作为中心城市的模式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天津还是青岛,都没有作为整个地区中心城市的实力,但是,从整体来看,天津发展更胜一筹,因此,为了提升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的综合竞争力,两个城市应当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同时要利用各自独特的优势,在外资利用上各取所需,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内在原因。研究以专利申请授权量为测度指标,采用锡尔系数分解方法、探索性空间(ESDA)分析方法,对环渤海经济圈2001-2011年10年间区域技术创新存在的差异及其时空演化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1年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技术创新总体差异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区间差异发展不均衡,山东半岛区内差异最大;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技术创新集聚态势不明显,呈随机分布态势;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技术创新水平呈现"两极分化"分布;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技术创新热点演化总体格局相对稳定;区域技术创新增长热点跃迁明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但是鉴于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整合对接强势市场资源,是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在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安徽省利用长三角市场资源的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长三角市场资源整合的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省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进一步的地区和经济圈分析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城市经济、文化资源、基础设施等"先天"因素支撑;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更需要人才、资本、相关产业的发展等"后天"因素支撑,最后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区域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严静 《特区经济》2012,(7):70-72
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一体化需要法制的保障,要建立适应环渤海经济圈的立法协作平台,构建一种紧密型行政立法协作模式,可以有效实现区域内法治的协调和统一。  相似文献   

20.
北部湾经济区与珠三角经济区的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秋平 《改革与战略》2011,27(6):100-103
北部湾与珠三角两个经济区同属南方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相当,比较两个经济区的发展,对于发挥北部湾经济区的后发优势进而促进其实现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认为,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应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坚持改革创新;以点带面,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优势,优化沿海港口功能布局;统筹规划,推进北部湾区域经济一体化;转变职能,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聚集人才,创建人事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